8月2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团队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发表文章,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基因编辑猪肺在人体内工作长达9天。
将猪肺移植到人身体内,排异反应大吗?为何是猪肺?
6处基因编辑降低人体排异反应
移植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有望解决供体短缺的困境。
此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
为什么是猪肺?猪的器官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与人体器官相近,并且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较小。在猪品种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猪肺的大小与人体适配。
但猪的器官可能引发人类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何建行研究团队对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
事实上,此前已有研究团队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心脏和肝脏移植到人体内,并证实了其可行性。但将猪肺移植到人体内还是国际首例。因为肺的生理平衡更微妙,它接受大量的血流,又与外部相通,持续暴露在空气之中,感染风险更高。即使是人体器官移植,肺移植也是相对较复杂的。
移植肺正常工作长达9天
此次基因编辑猪肺移植术手术后,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步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活跃感染迹象。这项成果标志着异种肺移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病的终极治疗手段,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然而,需要肺移植的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可用于移植的人类肺源却极为有限,不少患者在等待中失去了生命。
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策略与抗排异治疗方案,延长移植器官存活及功能维持时间,并将团队自主研发的无管技术应用于异种肺移植试验中,以减少机械通气对供体肺的损伤,推动异种肺移植向临床应用转化。为等待移植的患者带去希望。
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方案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先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审查与监督。受试者有重型颅脑损伤,经多次独立评估确认已脑死亡。其家属出于支持医学进步的愿望,同意无偿参与研究。
封面图:程霖 通讯员周佳慧 摄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
8月2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团队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发表文章,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基因编辑猪肺在人体内工作长达9天。
将猪肺移植到人身体内,排异反应大吗?为何是猪肺?
6处基因编辑降低人体排异反应
移植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有望解决供体短缺的困境。
此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
为什么是猪肺?猪的器官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与人体器官相近,并且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远,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较小。在猪品种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猪肺的大小与人体适配。
但猪的器官可能引发人类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何建行研究团队对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
事实上,此前已有研究团队将基因编辑猪的肾脏、心脏和肝脏移植到人体内,并证实了其可行性。但将猪肺移植到人体内还是国际首例。因为肺的生理平衡更微妙,它接受大量的血流,又与外部相通,持续暴露在空气之中,感染风险更高。即使是人体器官移植,肺移植也是相对较复杂的。
移植肺正常工作长达9天
此次基因编辑猪肺移植术手术后,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步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活跃感染迹象。这项成果标志着异种肺移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病的终极治疗手段,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然而,需要肺移植的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可用于移植的人类肺源却极为有限,不少患者在等待中失去了生命。
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策略与抗排异治疗方案,延长移植器官存活及功能维持时间,并将团队自主研发的无管技术应用于异种肺移植试验中,以减少机械通气对供体肺的损伤,推动异种肺移植向临床应用转化。为等待移植的患者带去希望。
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方案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先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审查与监督。受试者有重型颅脑损伤,经多次独立评估确认已脑死亡。其家属出于支持医学进步的愿望,同意无偿参与研究。
封面图:程霖 通讯员周佳慧 摄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阳紫微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