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媒体记者共同“解码”珠海经济特区45周年

9月11日,《每日邮报》《新马其顿报》以及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等17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珠海,参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珠海市外事局联合策划的“解码经济特区45周年”外媒采风珠海站活动。

9月11日,17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珠海感受特区发展。

外媒记者团首先前往珠海高新区,体验非遗技艺并参观了珠海留学文化馆、唐家湾乡思馆等。走在古老的建筑群之间,看着那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百年老屋,仿佛听见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共乐园里的异国花草和中西合璧的观星阁,揭示着这里百年“留学报国”的精神以及特区“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

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蒂霍米尔·伊格纳托夫表示,在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珠海内在的历史文化力量,因为唐廷枢、唐国安、苏兆征等许许多多近代史上的名人都来自这里,他们后来成了国家的栋梁。

随后,在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北山村,外媒记者团看到了古今交融的奇妙画卷——11座古祠堂和80栋传统广府民居保存完好,通过古建筑活化利用形成了文商旅融合生态圈,200余家网红商家入驻,日均过万的客流量赋予这里强大的经济活力。同时,国际音乐节、艺术市集等又为这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氛围。

9月11日,17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珠海感受特区发展。

“北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很喜欢这些老房子里的咖啡馆和商店。”萨玛电视台主持人伊尔凡·阿什拉夫告诉记者。“这次中国之行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中国发展的迅速,这次在北山又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的‘慢文化’。”

据了解,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珠海作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当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南南合作、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次采风以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科创引领、绿色城市为主题,用多元叙事、多重切口向全球尤其是南方国家展示珠海的发展理念和经验。

接下来的行程中,外媒记者团还将前往位于横琴的澳门新街坊,看粤澳两地如何为澳门居民打造优质的生活空间和服务,以及位于金湾区的木头冲村,体验木工、陶艺等手工制作,看珠海打造的首批文化村之一如何反映特区美丽乡村面貌。

文字:金璐 图片:贺雨晴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赵思华
17国媒体记者共同“解码”珠海经济特区45周年
观海融媒 2025-09-11 22:08

9月11日,《每日邮报》《新马其顿报》以及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等17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珠海,参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珠海市外事局联合策划的“解码经济特区45周年”外媒采风珠海站活动。

9月11日,17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珠海感受特区发展。

外媒记者团首先前往珠海高新区,体验非遗技艺并参观了珠海留学文化馆、唐家湾乡思馆等。走在古老的建筑群之间,看着那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百年老屋,仿佛听见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共乐园里的异国花草和中西合璧的观星阁,揭示着这里百年“留学报国”的精神以及特区“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

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蒂霍米尔·伊格纳托夫表示,在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珠海内在的历史文化力量,因为唐廷枢、唐国安、苏兆征等许许多多近代史上的名人都来自这里,他们后来成了国家的栋梁。

随后,在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北山村,外媒记者团看到了古今交融的奇妙画卷——11座古祠堂和80栋传统广府民居保存完好,通过古建筑活化利用形成了文商旅融合生态圈,200余家网红商家入驻,日均过万的客流量赋予这里强大的经济活力。同时,国际音乐节、艺术市集等又为这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氛围。

9月11日,17个不同国家的媒体记者来到珠海感受特区发展。

“北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很喜欢这些老房子里的咖啡馆和商店。”萨玛电视台主持人伊尔凡·阿什拉夫告诉记者。“这次中国之行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中国发展的迅速,这次在北山又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的‘慢文化’。”

据了解,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珠海作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当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南南合作、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次采风以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科创引领、绿色城市为主题,用多元叙事、多重切口向全球尤其是南方国家展示珠海的发展理念和经验。

接下来的行程中,外媒记者团还将前往位于横琴的澳门新街坊,看粤澳两地如何为澳门居民打造优质的生活空间和服务,以及位于金湾区的木头冲村,体验木工、陶艺等手工制作,看珠海打造的首批文化村之一如何反映特区美丽乡村面貌。

文字:金璐 图片:贺雨晴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