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千万 三年初见效|唐家湾千年古镇“逆生长”!

漫步在唐家湾镇,

青砖黛瓦与繁花绿树相映,

整洁街巷流淌着千年文脉。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聚焦

“三清三拆三整治”整治、

绿美生态建设、

农房风貌管控、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重点任务,

推动乡村从“局部美”

迈向“全域美”

图片10.png

“三清三拆三整治”

让乡村“呼吸”变得顺畅了

“三清三拆三整治”不仅美化环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软实力。在唐家湾镇,这项行动正为绿美生态建设铺平道路,为农房风貌提升腾挪空间。当危旧墙体被推倒、卫生死角被清理,乡村“呼吸”变得顺畅了——这不仅是实施农房风貌提升的前提,更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

2024年以来,唐家湾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09场次,清运积存垃圾约2700立方米,整治建筑材料超1300立方米,疏通沟渠池塘淤泥超3200立方米,完成近600米破损道路硬底化和近500米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让乡村“里子”和“面子”同步焕新。

三清拆3.png
那洲绿道

会同-那洲乡村振兴示范带,整治成效尤为显著:拆除违建及废弃猪栏,打造猪圈咖啡、取水驿站等休憩点;完成弱电下地、谭公祠修缮等工程;启动那溪河畔绿道配套项目等多个工程,统一新旧建筑风貌,让传统古村在风貌重塑中焕发新生。

图片4.png
会同古村

让滨海古镇

浸润在绿意中

绿色是唐家湾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唐家湾镇通过系统谋划、精心实施,已让这座滨海古镇浸润在绿意中。

绿美1.png

“这几年红花山变化很大,完全不是20多年前矿山石场的模样了。”这是许多“老珠海”共同的感受。

昔日的废旧矿山石场,通过梯度改造桉树林,补植50余种乡土树种,形成立体生态群落,蝶变为市民乐享的“山海会客厅”,获评首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省级林长绿美园等,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园内茶室、咖啡店年均销售额超35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图片

永丰古树公园内66株百年古树经过专业复壮重焕生机,郁郁葱葱的树冠为村民提供惬意的休憩空间;通过“五边四旁”绿化提升工程,让绿美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角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

留下“记得住的乡愁”

培育出“带得走的文化”

走进山房路,祠堂老宅一字排开、文化场馆游人如织。近年来,唐家湾镇着力推进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严格遵循历史建筑保护规范,11处历史古建筑修旧如旧,共乐园12万平方米的修复工程完整保留了岭南园林精髓;民生改善同步推进,新建的防洪系统解决内涝顽疾,3.2公里道路整治优化出行,9处停车场满足游客需求;修缮后的瑞芝祠、望慈山房等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让86位历史名人的故事重新被铭记。

农房风貌提升1.jpeg

这种“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模式正在全镇推广——淇澳社区的渔家小院披上岭南新装、会同古村侨乡风韵迎面而来、东岸古村青砖寨墙专业修缮后重现清幽雅致……这种保护与活化并重的实践,既留下“记得住的乡愁”,又培育出“带得走的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图片15.png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

唐家湾镇将继续

“三清三拆三整治”重塑乡村肌理,

以绿美生态建设描绘靓丽画卷,

以农房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

精彩答卷。

编辑:冯春雨 陈海阔 责任编辑:陈海阔
奋进百千万 三年初见效|唐家湾千年古镇“逆生长”!
珠海高新区 2025-09-12 16:54

漫步在唐家湾镇,

青砖黛瓦与繁花绿树相映,

整洁街巷流淌着千年文脉。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聚焦

“三清三拆三整治”整治、

绿美生态建设、

农房风貌管控、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重点任务,

推动乡村从“局部美”

迈向“全域美”

图片10.png

“三清三拆三整治”

让乡村“呼吸”变得顺畅了

“三清三拆三整治”不仅美化环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软实力。在唐家湾镇,这项行动正为绿美生态建设铺平道路,为农房风貌提升腾挪空间。当危旧墙体被推倒、卫生死角被清理,乡村“呼吸”变得顺畅了——这不仅是实施农房风貌提升的前提,更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

2024年以来,唐家湾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09场次,清运积存垃圾约2700立方米,整治建筑材料超1300立方米,疏通沟渠池塘淤泥超3200立方米,完成近600米破损道路硬底化和近500米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让乡村“里子”和“面子”同步焕新。

三清拆3.png
那洲绿道

会同-那洲乡村振兴示范带,整治成效尤为显著:拆除违建及废弃猪栏,打造猪圈咖啡、取水驿站等休憩点;完成弱电下地、谭公祠修缮等工程;启动那溪河畔绿道配套项目等多个工程,统一新旧建筑风貌,让传统古村在风貌重塑中焕发新生。

图片4.png
会同古村

让滨海古镇

浸润在绿意中

绿色是唐家湾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唐家湾镇通过系统谋划、精心实施,已让这座滨海古镇浸润在绿意中。

绿美1.png

“这几年红花山变化很大,完全不是20多年前矿山石场的模样了。”这是许多“老珠海”共同的感受。

昔日的废旧矿山石场,通过梯度改造桉树林,补植50余种乡土树种,形成立体生态群落,蝶变为市民乐享的“山海会客厅”,获评首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省级林长绿美园等,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园内茶室、咖啡店年均销售额超35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图片

永丰古树公园内66株百年古树经过专业复壮重焕生机,郁郁葱葱的树冠为村民提供惬意的休憩空间;通过“五边四旁”绿化提升工程,让绿美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角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

留下“记得住的乡愁”

培育出“带得走的文化”

走进山房路,祠堂老宅一字排开、文化场馆游人如织。近年来,唐家湾镇着力推进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严格遵循历史建筑保护规范,11处历史古建筑修旧如旧,共乐园12万平方米的修复工程完整保留了岭南园林精髓;民生改善同步推进,新建的防洪系统解决内涝顽疾,3.2公里道路整治优化出行,9处停车场满足游客需求;修缮后的瑞芝祠、望慈山房等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让86位历史名人的故事重新被铭记。

农房风貌提升1.jpeg

这种“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模式正在全镇推广——淇澳社区的渔家小院披上岭南新装、会同古村侨乡风韵迎面而来、东岸古村青砖寨墙专业修缮后重现清幽雅致……这种保护与活化并重的实践,既留下“记得住的乡愁”,又培育出“带得走的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图片15.png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

唐家湾镇将继续

“三清三拆三整治”重塑乡村肌理,

以绿美生态建设描绘靓丽画卷,

以农房风貌延续历史文脉,

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

精彩答卷。

编辑:冯春雨 陈海阔 责任编辑:陈海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