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珠海新闻发布厅举行。本次发布会旨在展示我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果,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我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情况,营造全社会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良好育人氛围。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谢芳、珠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中原、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瑞珊、香洲区副区长陈继彬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朱清发主持。


政府统筹:
搭建“1+1+2+N”核心机制
谢芳介绍,我市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将其纳入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出台《珠海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构建“1+1+2+N”机制——以市政府统筹、市教育局牵头,学校为主体、社区深度参与,联动公检法司、卫健等多方力量。

全市各镇街建成4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配备专职人员并设财政专项经费。引入北师大资源,分片区配14名实践指导专家,每月开展入校指导、讲座等活动,已举办家庭教育实践活动920场,34.2万人次参与。同时,开发了全龄段“香山父母课堂”,破解青少年成长难题;为1000余个特别关爱家庭开展帮扶1500余次。

多元协同:
凝聚全方位育人合力
市教育局激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作用,推动资源融合。实践育人上,“香山大思政”邀行业优秀人士讲思政课272场,辐射19万师生;“五色缤纷”研学路线吸引4万港澳师生来珠考察。
在医教互促方面,组建“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联盟,选派精神科医生兼任试点学校心理健康副校长,建立24小时绿色快速就诊通道和“一生一案”心理档案。
在体教互融方面,落实每日一节体育课,推进军体拳、武术进校园,30余万学生参与,联合横琴获批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在家校互动方面,推动学校全面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启动“万师进万家”行动,实现实地家访全覆盖。编制40份校级家庭教育课程方案,向家长推送课程175节,覆盖家长超15万人。
在警校同步方面,为277所校(园)聘519名法治副校长,82%学校配2名及以上。检察官驻点4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同守护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
织密“家-校-医”服务网络
张瑞珊介绍,珠海已建立以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技术指导中心,二、三级医院分工协作、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全市有17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其中7家开设了青少年心理门诊。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了“珠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了“珠海市儿童心理行为中心”。
“医校联动”成效显著,学校与医院建绿色通道,联盟试点中精神科专家驻校设工作室。开通市三院24小时值班电话及12356心理援助热线,热线年均接线近1.2万人次,提供全天候支持。

司法保护:
检察融入“六大保护”
李中原介绍,检察机关将检察履职融入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和社会保护等各项保护中,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

目前,全市检察机关派出164名检察官任215所学校法治副校长,2021年以来开展法治宣讲558场次,覆盖36.9万师生。共建2个法治宣传基地,推出模拟法庭等趣味项目。同时,对监护不力家长制发《督促监护令》65份,压实家庭责任。

香洲实践:
打造地方范本,建立长效共育机制
陈继彬介绍了香洲区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和成效。香洲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动、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香洲区家校沟通实现从“单向传达”向“双向互动”转变。全区中小学100%建立家长委员会,去年全区100所学校8000余名教师走访了15万户家庭。家长教育观念发生积极转变,更注重科学育儿。
2024年监测显示,香洲区家庭积极心理环境良好率达54.8%,高出全国均值9.5个百分点。同时,香洲区成功打造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学校9所、市级优秀家长学校8所,并系统提炼出“134+N”校家社协同育人“香洲模式”,联动150多家单位建立长效共育机制。
目前,珠海正在编制《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蓝皮书》,全面总结评估工作成效、展示学校特色实践案例,拟为各地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珠海样板。
未来,珠海将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提质工程、珠海市家庭教育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品牌提升工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暖心护航工程,进一步完善具有珠海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
相关链接>>
珠海学校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
共筑学生成长乐园
在珠海市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中,金湾区四季学校与香洲区云峰小学通过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协同育人新模式,着力为学生营造兼具温度与厚度的成长环境。
四季学校:共育“幸福农场”,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在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一群孩子正蹲在校内的“四季教育农场”里,小心翼翼地为刚发芽的蔬菜浇水。不远处,兔子、鸽子、孔雀等小动物在悠闲地踱步。这座全国首个校家社共建的教育农场,不仅是一片绿地,也是孩子们的自然课堂、生命教育的实景基地,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教育农场源于一只小狗的故事。”四季学校校长张浩回忆道,“2022年,学生在校门口捡到一只重伤的小狗,孩子们坚持照顾它,最终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只名为“哈哈”的小狗成为学校吉祥物,也催生了“四季动物园”“四季果园”“四季菜园”等一系列育人场所。孩子们在这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体验劳动乐趣,探索生命真谛。

早在2022年5月,学校就联合政府、社区、爱心企业及家长委员会,成立“校家社幸福教育共同体”。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等36家单位加入。张浩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共同体机制,汇聚优质资源,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共同体围绕“搭建协同育人新平台”“营造科学育人新生态”“构建青少年成长新港湾”三大愿景,整合了家长学校、社区五育课堂、三维教育农场三大阵地,研发了家教指导、幸福五育、三维农场三套课程,并开展了家教培训、亲子实践、校家社实践三类活动。
据统计,学校已开展线上家庭教育微课8期、家长沙龙16期、“幸福大讲堂”12期;举办千人硬笔书法大赛、亲子游戏嘉年华等活动;联合2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体验;组织7次爱心捐赠,募集物资价值50余万元;还与港澳多所学校开展联谊。
“四季学校以‘做传递幸福的自己’为校训,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打破城乡差异,让教育回归生命本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在泥土芬芳中,成长为能传递幸福的时代新人。”张浩说。
云峰小学:着力构建良好家庭育人土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校家社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资源的整合、力量的融合,最终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德育处副主任黄瑞琳说道。自2019年建校以来,云峰小学始终坚持“办好一所学校,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代学子”的办学初心,系统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峰特色的育人新路。

2024年,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成为珠海市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实施“1+6”工程,构建起一个中心、一套机制、两套课程、三支队伍、四个平台、多个基地及品牌活动的协同育人体系。

“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构建了具有云峰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与家风文化体系。”黄瑞琳介绍,学校通过“教联体”机制,拓展家校、馆校、警校、医教、体教及社教等多方协作,搭建起教师成长、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及示范引领四大平台,并设立了家校社警共育示范、馆校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及名师工作室三大实践基地。
作为珠海市首个“校家社警共育示范基地”,云峰小学联合派出所、交警、特警等多部门,整合警力资源,协同开展交通疏导、校园安防、法治宣传等专项工作,切实保障学生安全成长。

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中心围绕“普及、关爱、融合”三大主线,落实“五个一”重点工程,包括制作微视频18期、评选优秀家庭榜样47个、回应热点问题12条、整理典型案例4宗、出版专著9部;组织开展校级家访、党员结对帮扶及“430爱心能量站”等关爱行动;与新溪社区合作举办22场活动,联动各部门开展教联体活动35次,邀请专家进校讲座24场。
学校倡导“求真行正,勇攀高峰”的育人理念,着力构建“真•正”家庭育人土壤,通过亲子课程、实用手册、亲子活动与线上微课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实效。相关资源已辐射至海岛成员校及多地结对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展望未来,黄瑞琳表示,学校将继续拓展优势、推进创新,联合集团校开展“海岛帐篷读书会”“百家家长筑梦课堂”“云端书海峰汇百家”家庭教育阅读漂流等品牌活动,以更丰富的形式拓宽家庭教育路径,持续深化校家社协同机制建设。
9月17日,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珠海新闻发布厅举行。本次发布会旨在展示我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果,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我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情况,营造全社会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良好育人氛围。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谢芳、珠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中原、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瑞珊、香洲区副区长陈继彬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朱清发主持。


政府统筹:
搭建“1+1+2+N”核心机制
谢芳介绍,我市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将其纳入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出台《珠海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构建“1+1+2+N”机制——以市政府统筹、市教育局牵头,学校为主体、社区深度参与,联动公检法司、卫健等多方力量。

全市各镇街建成4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配备专职人员并设财政专项经费。引入北师大资源,分片区配14名实践指导专家,每月开展入校指导、讲座等活动,已举办家庭教育实践活动920场,34.2万人次参与。同时,开发了全龄段“香山父母课堂”,破解青少年成长难题;为1000余个特别关爱家庭开展帮扶1500余次。

多元协同:
凝聚全方位育人合力
市教育局激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作用,推动资源融合。实践育人上,“香山大思政”邀行业优秀人士讲思政课272场,辐射19万师生;“五色缤纷”研学路线吸引4万港澳师生来珠考察。
在医教互促方面,组建“家-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联盟,选派精神科医生兼任试点学校心理健康副校长,建立24小时绿色快速就诊通道和“一生一案”心理档案。
在体教互融方面,落实每日一节体育课,推进军体拳、武术进校园,30余万学生参与,联合横琴获批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在家校互动方面,推动学校全面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启动“万师进万家”行动,实现实地家访全覆盖。编制40份校级家庭教育课程方案,向家长推送课程175节,覆盖家长超15万人。
在警校同步方面,为277所校(园)聘519名法治副校长,82%学校配2名及以上。检察官驻点4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共同守护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
织密“家-校-医”服务网络
张瑞珊介绍,珠海已建立以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技术指导中心,二、三级医院分工协作、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全市有17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其中7家开设了青少年心理门诊。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了“珠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了“珠海市儿童心理行为中心”。
“医校联动”成效显著,学校与医院建绿色通道,联盟试点中精神科专家驻校设工作室。开通市三院24小时值班电话及12356心理援助热线,热线年均接线近1.2万人次,提供全天候支持。

司法保护:
检察融入“六大保护”
李中原介绍,检察机关将检察履职融入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和社会保护等各项保护中,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

目前,全市检察机关派出164名检察官任215所学校法治副校长,2021年以来开展法治宣讲558场次,覆盖36.9万师生。共建2个法治宣传基地,推出模拟法庭等趣味项目。同时,对监护不力家长制发《督促监护令》65份,压实家庭责任。

香洲实践:
打造地方范本,建立长效共育机制
陈继彬介绍了香洲区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和成效。香洲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动、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香洲区家校沟通实现从“单向传达”向“双向互动”转变。全区中小学100%建立家长委员会,去年全区100所学校8000余名教师走访了15万户家庭。家长教育观念发生积极转变,更注重科学育儿。
2024年监测显示,香洲区家庭积极心理环境良好率达54.8%,高出全国均值9.5个百分点。同时,香洲区成功打造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学校9所、市级优秀家长学校8所,并系统提炼出“134+N”校家社协同育人“香洲模式”,联动150多家单位建立长效共育机制。
目前,珠海正在编制《珠海市校家社协同育人蓝皮书》,全面总结评估工作成效、展示学校特色实践案例,拟为各地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珠海样板。
未来,珠海将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提质工程、珠海市家庭教育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品牌提升工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暖心护航工程,进一步完善具有珠海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
相关链接>>
珠海学校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
共筑学生成长乐园
在珠海市深入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中,金湾区四季学校与香洲区云峰小学通过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协同育人新模式,着力为学生营造兼具温度与厚度的成长环境。
四季学校:共育“幸福农场”,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在珠海市金湾区四季学校,一群孩子正蹲在校内的“四季教育农场”里,小心翼翼地为刚发芽的蔬菜浇水。不远处,兔子、鸽子、孔雀等小动物在悠闲地踱步。这座全国首个校家社共建的教育农场,不仅是一片绿地,也是孩子们的自然课堂、生命教育的实景基地,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教育农场源于一只小狗的故事。”四季学校校长张浩回忆道,“2022年,学生在校门口捡到一只重伤的小狗,孩子们坚持照顾它,最终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只名为“哈哈”的小狗成为学校吉祥物,也催生了“四季动物园”“四季果园”“四季菜园”等一系列育人场所。孩子们在这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体验劳动乐趣,探索生命真谛。

早在2022年5月,学校就联合政府、社区、爱心企业及家长委员会,成立“校家社幸福教育共同体”。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等36家单位加入。张浩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共同体机制,汇聚优质资源,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共同体围绕“搭建协同育人新平台”“营造科学育人新生态”“构建青少年成长新港湾”三大愿景,整合了家长学校、社区五育课堂、三维教育农场三大阵地,研发了家教指导、幸福五育、三维农场三套课程,并开展了家教培训、亲子实践、校家社实践三类活动。
据统计,学校已开展线上家庭教育微课8期、家长沙龙16期、“幸福大讲堂”12期;举办千人硬笔书法大赛、亲子游戏嘉年华等活动;联合2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体验;组织7次爱心捐赠,募集物资价值50余万元;还与港澳多所学校开展联谊。
“四季学校以‘做传递幸福的自己’为校训,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打破城乡差异,让教育回归生命本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在泥土芬芳中,成长为能传递幸福的时代新人。”张浩说。
云峰小学:着力构建良好家庭育人土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校家社协同育人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资源的整合、力量的融合,最终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德育处副主任黄瑞琳说道。自2019年建校以来,云峰小学始终坚持“办好一所学校,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代学子”的办学初心,系统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峰特色的育人新路。

2024年,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成为珠海市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实施“1+6”工程,构建起一个中心、一套机制、两套课程、三支队伍、四个平台、多个基地及品牌活动的协同育人体系。

“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构建了具有云峰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与家风文化体系。”黄瑞琳介绍,学校通过“教联体”机制,拓展家校、馆校、警校、医教、体教及社教等多方协作,搭建起教师成长、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及示范引领四大平台,并设立了家校社警共育示范、馆校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及名师工作室三大实践基地。
作为珠海市首个“校家社警共育示范基地”,云峰小学联合派出所、交警、特警等多部门,整合警力资源,协同开展交通疏导、校园安防、法治宣传等专项工作,切实保障学生安全成长。

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中心围绕“普及、关爱、融合”三大主线,落实“五个一”重点工程,包括制作微视频18期、评选优秀家庭榜样47个、回应热点问题12条、整理典型案例4宗、出版专著9部;组织开展校级家访、党员结对帮扶及“430爱心能量站”等关爱行动;与新溪社区合作举办22场活动,联动各部门开展教联体活动35次,邀请专家进校讲座24场。
学校倡导“求真行正,勇攀高峰”的育人理念,着力构建“真•正”家庭育人土壤,通过亲子课程、实用手册、亲子活动与线上微课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实效。相关资源已辐射至海岛成员校及多地结对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展望未来,黄瑞琳表示,学校将继续拓展优势、推进创新,联合集团校开展“海岛帐篷读书会”“百家家长筑梦课堂”“云端书海峰汇百家”家庭教育阅读漂流等品牌活动,以更丰富的形式拓宽家庭教育路径,持续深化校家社协同机制建设。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