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乡有着450多年历史的村子里,开一家以土鸡为主的餐厅,做得“鸡有鸡味”,这是新农人黄俭文的选择。
18岁开始在外打工,从厨师、行政厨师长,一步步成为食品工厂的厂长兼研发总监……“漂”了16年后,黄俭文放弃高薪回到了家乡。如今,事业就在身边,亲人陪伴左右,左邻右舍触手可及,乡村发展前景看得见摸得着……黄俭文看似寻常的乡村餐厅里,隐藏着450多年古村的味道,隐藏着“为家乡我愿意”的乡村振兴愿景。
从厂长到村大厨,黄俭文用“鸡有鸡味”留住乡愁。“我回来了,也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带回来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就有了新动能。”黄俭文表示。


凭“靓餸”走遍大半个中国
“例牌炒鸡,还有香茅焗鳝、黑豆腐、树仔菜……”
正是傍晚时分,“二娘土鸡农家菜”餐厅老板黄俭文和员工们,开始忙碌起来。食客们陆续驱车前来,除了本地街坊外,还有不少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的“吃货”寻味而来,甚至有港澳“老饕”专程过来吃鸡。
“二娘土鸡农家菜”位于斗门区斗门镇新乡村石咀村(自然村)。该村始建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

乡村的新颜值、更多的发展机遇、亲切的左邻右舍……让黄俭文在“漂”了十多年后,决定返乡创业。“为了家乡,为了上了年纪的父母,我愿意放弃高薪回来发展,这是我权衡很久后作出的决定。”黄俭文说道。
黄俭文是土生土长的石咀村人,学习烹饪专业的他,在这方面有较强的领悟力,并通过勤学苦练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2007年,初出茅庐的黄俭文来到常胜鲍鱼实习,跟随师父常胜专攻鲍鱼的烹饪技艺。仅用半年,他就正式入职常胜鲍鱼海口分店。
三年的磨砺,让他逐渐崭露头角。2010年,21岁的黄俭文被青岛一家五星级酒店聘请为厨师长,月薪过万元。“这个工资,在当时很高了。”那边的食客很喜欢粤菜,尤其是燕鲍翅这些“靓餸”(餸在粤语中指菜肴)。此后十多年,黄俭文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从厨师、行政厨师长,一步步成为福建亚明食品工厂的厂长兼研发总监,工资也水涨船高。
“看着父母越来越老,尤其是结婚生子后,想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2023年6月,黄俭文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去福建亚明食品工厂的厂长职务,毅然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对老屋的升级改造,打造一家颇有特色的土鸡餐厅。“俗话说‘无鸡不成宴’,鸡在广东人的餐桌上不可或缺,这是我选择土鸡的主要缘由。”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
“你在外面打工好好的,干嘛回来投资这么多钱搞餐饮,担心你回不了本。”前期筹备,父亲便提出了不同意见,父子俩为此常常“吵架”。“我知道父亲是担心我,不过,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餐厅开业以后尤其是步入正轨后,父亲再也没有说过反对的话,现在看来我回村发展是对的。”黄俭文笑称。
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屋,变身为一栋白墙灰瓦的农家餐厅。一楼围墙贴上了竹子装饰,平添几分雅致。二楼的晒谷场改成了堂食大厅,视野开阔,四面通风。
2024年5月12日,餐厅正式开业。采购、招工、设计菜单、经营、接待、推广……事无巨细,都要黄俭文亲力亲为。好在其妹妹和妻子很快就回来帮忙了。“那个时间我常常想,这么辛苦这么累,到底值不值得。”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餐厅生意步入正轨,“记得最忙的一天,从早到晚翻台不停,一共是76桌,光做鸡就有几十只。”能俘获食客的芳心,绝非易事。“农家菜,就要够土够鲜!”大厨出身的黄俭文,对食材十分挑剔,坚持选用三黄走地鸡。开业前,他就已经开始“静”养土鸡。喂的都是谷糠、玉米、虫子等,散养在自家果园里。黄俭文的招牌菜生炒鸡、白切鸡,因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备受食客追捧。而蔬菜的来源之一,是村里老人们种养的新鲜蔬菜、瓜果,老人们可以直接把农产品送到餐厅,不用再起早赶黑外出售卖了。“稳住餐厅经营,不盲目扩张,继续把控好出品,这是我的下一步打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美味。”食客的肯定让黄俭文对未来更有信心。
“说心里话,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也不低,但总感觉没根基。现在回来了,睡觉都踏实了。”黄俭文表示,在餐厅升级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朋友们不断给他鼓励,在资金等多方面助他渡过难关。“我回来了,也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带回来了。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就有了新动能。”


在家乡有着450多年历史的村子里,开一家以土鸡为主的餐厅,做得“鸡有鸡味”,这是新农人黄俭文的选择。
18岁开始在外打工,从厨师、行政厨师长,一步步成为食品工厂的厂长兼研发总监……“漂”了16年后,黄俭文放弃高薪回到了家乡。如今,事业就在身边,亲人陪伴左右,左邻右舍触手可及,乡村发展前景看得见摸得着……黄俭文看似寻常的乡村餐厅里,隐藏着450多年古村的味道,隐藏着“为家乡我愿意”的乡村振兴愿景。
从厂长到村大厨,黄俭文用“鸡有鸡味”留住乡愁。“我回来了,也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带回来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就有了新动能。”黄俭文表示。


凭“靓餸”走遍大半个中国
“例牌炒鸡,还有香茅焗鳝、黑豆腐、树仔菜……”
正是傍晚时分,“二娘土鸡农家菜”餐厅老板黄俭文和员工们,开始忙碌起来。食客们陆续驱车前来,除了本地街坊外,还有不少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的“吃货”寻味而来,甚至有港澳“老饕”专程过来吃鸡。
“二娘土鸡农家菜”位于斗门区斗门镇新乡村石咀村(自然村)。该村始建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

乡村的新颜值、更多的发展机遇、亲切的左邻右舍……让黄俭文在“漂”了十多年后,决定返乡创业。“为了家乡,为了上了年纪的父母,我愿意放弃高薪回来发展,这是我权衡很久后作出的决定。”黄俭文说道。
黄俭文是土生土长的石咀村人,学习烹饪专业的他,在这方面有较强的领悟力,并通过勤学苦练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2007年,初出茅庐的黄俭文来到常胜鲍鱼实习,跟随师父常胜专攻鲍鱼的烹饪技艺。仅用半年,他就正式入职常胜鲍鱼海口分店。
三年的磨砺,让他逐渐崭露头角。2010年,21岁的黄俭文被青岛一家五星级酒店聘请为厨师长,月薪过万元。“这个工资,在当时很高了。”那边的食客很喜欢粤菜,尤其是燕鲍翅这些“靓餸”(餸在粤语中指菜肴)。此后十多年,黄俭文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从厨师、行政厨师长,一步步成为福建亚明食品工厂的厂长兼研发总监,工资也水涨船高。
“看着父母越来越老,尤其是结婚生子后,想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2023年6月,黄俭文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去福建亚明食品工厂的厂长职务,毅然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对老屋的升级改造,打造一家颇有特色的土鸡餐厅。“俗话说‘无鸡不成宴’,鸡在广东人的餐桌上不可或缺,这是我选择土鸡的主要缘由。”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
“你在外面打工好好的,干嘛回来投资这么多钱搞餐饮,担心你回不了本。”前期筹备,父亲便提出了不同意见,父子俩为此常常“吵架”。“我知道父亲是担心我,不过,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餐厅开业以后尤其是步入正轨后,父亲再也没有说过反对的话,现在看来我回村发展是对的。”黄俭文笑称。
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屋,变身为一栋白墙灰瓦的农家餐厅。一楼围墙贴上了竹子装饰,平添几分雅致。二楼的晒谷场改成了堂食大厅,视野开阔,四面通风。
2024年5月12日,餐厅正式开业。采购、招工、设计菜单、经营、接待、推广……事无巨细,都要黄俭文亲力亲为。好在其妹妹和妻子很快就回来帮忙了。“那个时间我常常想,这么辛苦这么累,到底值不值得。”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餐厅生意步入正轨,“记得最忙的一天,从早到晚翻台不停,一共是76桌,光做鸡就有几十只。”能俘获食客的芳心,绝非易事。“农家菜,就要够土够鲜!”大厨出身的黄俭文,对食材十分挑剔,坚持选用三黄走地鸡。开业前,他就已经开始“静”养土鸡。喂的都是谷糠、玉米、虫子等,散养在自家果园里。黄俭文的招牌菜生炒鸡、白切鸡,因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备受食客追捧。而蔬菜的来源之一,是村里老人们种养的新鲜蔬菜、瓜果,老人们可以直接把农产品送到餐厅,不用再起早赶黑外出售卖了。“稳住餐厅经营,不盲目扩张,继续把控好出品,这是我的下一步打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美味。”食客的肯定让黄俭文对未来更有信心。
“说心里话,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也不低,但总感觉没根基。现在回来了,睡觉都踏实了。”黄俭文表示,在餐厅升级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朋友们不断给他鼓励,在资金等多方面助他渡过难关。“我回来了,也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带回来了。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就有了新动能。”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