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过3里长、3000多棵落羽杉的村道,经过200亩绿油油的稻田,在斗门区斗门镇上洲村旧村委会后面的巷道里,拾陆巷咖啡馆映入眼帘。
咖啡馆老板赵丽婷在外打拼多年,最终选择回到上洲村把50年的老宅子打造成咖啡馆,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沉睡老宅到网红咖啡馆,赵丽婷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家乡的深情,展现“为家乡我愿意”新时代农村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既是返乡创业政策的践行者、受益者,又是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推动者。
近日,预备党员赵丽婷被选为全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将为更多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可借鉴路径。

把在外面学到的本事带回来
“我们这还有‘甘蔗拿铁’‘荔枝美式’,地道的乡村特调味道……”赵丽婷推介说。
9月16日,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在上洲村举办摄影培训,拍摄点选在了拾陆巷咖啡馆。休憩时间,大家点一杯咖啡或甜品,放松身心感受这里的田园气息。
50年的老宅子、简约的复古桌椅、花木点缀的中式小庭院、40多种正怒放的三角梅品类……走进咖啡馆,有种回到自家院子的熟悉与自在。

“我从小就喜欢甜品,想有一家咖啡馆。”赵丽婷表示,如今终于在老宅里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回到村里,我就不想走了”。
赵丽婷返乡创业,更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近年来,斗门区、斗门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村青年“返乡难、创业难”,出台返乡创业培训、资金补贴、流程简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有志青年回乡发展搭建平台。
这一政策春风,吹动了在外打拼多年的赵丽婷。此前,赵丽婷深耕烘焙行业,掌握了专业的烘焙技术与餐饮管理经验。2022年,她毅然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村发展。“政策给了我底气,家乡给了我舞台,我想把学到的本事带回家,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让游客记住上洲村的味道
创业过程并不轻松。
为节省成本,赵丽婷既是装修师傅,也当水电师傅,改造工作一个人包揽。为尽量留住老宅原有特色,主体结构没有变动,只对院墙、门窗、水电等进行“微改造”。这栋闲置的老屋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生。热烈绽放、爬满墙头、遍及院内的40多个品类的三角梅,成了亮眼招牌。“因为位于上洲村十六巷1号,所以就叫作拾陆巷咖啡馆。”赵丽婷说道。

2023年6月拾陆巷咖啡馆正式营业。刚开始生意惨淡,为此,赵丽婷在别处兼职用以补贴咖啡馆开销,“这样做,是对自己梦想的坚持,是我对乡土的热爱,更想着要回报乡亲们。”赵丽婷介绍,之前很多游客并不知道咖啡馆,乡亲们总是会热心介绍;有时候下班忘了关空调,也会被村民提醒,“感觉乡亲们是那么淳朴善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
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大城市的咖啡馆那么多,第一次来村里可以尝鲜,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如何让咖啡馆长久地保持生命力,成了新课题。
赵丽婷把对家乡的深情融入产品创新中:咖啡、简餐、甜品、围炉煮茶不在话下;还尝试着研发出清甜回甘的“甘蔗拿铁”、果香四溢的“荔枝美式”……这些独一无二的“乡村振兴特调”,不仅降低了成本,更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记住上洲村的味道,感受这个全国文明村的魅力:落羽杉村道、青砖灰瓦的兰亭祠堂、默然肃立的邓发仪故居、环境优美的创美庭院、星空营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一幅和谐田园景象。
“我这里可以用书换咖啡,一本八成新的书籍,可以换一杯咖啡,还有植物拓印、非遗掐丝珐琅等体验课。”赵丽婷介绍说,咖啡馆不仅是味蕾的驿站,更是感受文化魅力的乐园。

形成“一店带一村”效应
下午时分,咖啡馆热闹起来,顾客陆陆续续光顾,点上一杯手工咖啡、一份甜点,在这里享受惬意与放松。
如今的拾陆巷咖啡馆成为周边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年均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赵丽婷始终不忘初心,主动为村里的留守妇女、返乡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50多岁的村民余姨,此前因需照顾家中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现在负责咖啡馆卫生清洁,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又能赚钱补贴家用,真的很感谢阿婷(即赵丽婷)。”余阿姨表示。
返乡青年小余一直未找到合适工作,陷入迷茫。赵丽婷了解情况后,主动邀请她到咖啡馆学习饮品制作与运营,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更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经验。如今,小余已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婷姐帮我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让我觉得回乡发展也能有好前景。”小余说。
咖啡馆与村里的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咖啡馆所需的水果、蔬菜优先从农户手中采购。尤其是2025年荔枝时节,咖啡店帮助销售荔枝1000多斤。此外,咖啡馆也带动了上洲村果园采摘、农家餐饮等产业发展,形成“一店带一村”良好效应。


穿过3里长、3000多棵落羽杉的村道,经过200亩绿油油的稻田,在斗门区斗门镇上洲村旧村委会后面的巷道里,拾陆巷咖啡馆映入眼帘。
咖啡馆老板赵丽婷在外打拼多年,最终选择回到上洲村把50年的老宅子打造成咖啡馆,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沉睡老宅到网红咖啡馆,赵丽婷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家乡的深情,展现“为家乡我愿意”新时代农村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既是返乡创业政策的践行者、受益者,又是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推动者。
近日,预备党员赵丽婷被选为全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将为更多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可借鉴路径。

把在外面学到的本事带回来
“我们这还有‘甘蔗拿铁’‘荔枝美式’,地道的乡村特调味道……”赵丽婷推介说。
9月16日,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在上洲村举办摄影培训,拍摄点选在了拾陆巷咖啡馆。休憩时间,大家点一杯咖啡或甜品,放松身心感受这里的田园气息。
50年的老宅子、简约的复古桌椅、花木点缀的中式小庭院、40多种正怒放的三角梅品类……走进咖啡馆,有种回到自家院子的熟悉与自在。

“我从小就喜欢甜品,想有一家咖啡馆。”赵丽婷表示,如今终于在老宅里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回到村里,我就不想走了”。
赵丽婷返乡创业,更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近年来,斗门区、斗门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村青年“返乡难、创业难”,出台返乡创业培训、资金补贴、流程简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有志青年回乡发展搭建平台。
这一政策春风,吹动了在外打拼多年的赵丽婷。此前,赵丽婷深耕烘焙行业,掌握了专业的烘焙技术与餐饮管理经验。2022年,她毅然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村发展。“政策给了我底气,家乡给了我舞台,我想把学到的本事带回家,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让游客记住上洲村的味道
创业过程并不轻松。
为节省成本,赵丽婷既是装修师傅,也当水电师傅,改造工作一个人包揽。为尽量留住老宅原有特色,主体结构没有变动,只对院墙、门窗、水电等进行“微改造”。这栋闲置的老屋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生。热烈绽放、爬满墙头、遍及院内的40多个品类的三角梅,成了亮眼招牌。“因为位于上洲村十六巷1号,所以就叫作拾陆巷咖啡馆。”赵丽婷说道。

2023年6月拾陆巷咖啡馆正式营业。刚开始生意惨淡,为此,赵丽婷在别处兼职用以补贴咖啡馆开销,“这样做,是对自己梦想的坚持,是我对乡土的热爱,更想着要回报乡亲们。”赵丽婷介绍,之前很多游客并不知道咖啡馆,乡亲们总是会热心介绍;有时候下班忘了关空调,也会被村民提醒,“感觉乡亲们是那么淳朴善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
生意慢慢好了起来。
大城市的咖啡馆那么多,第一次来村里可以尝鲜,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如何让咖啡馆长久地保持生命力,成了新课题。
赵丽婷把对家乡的深情融入产品创新中:咖啡、简餐、甜品、围炉煮茶不在话下;还尝试着研发出清甜回甘的“甘蔗拿铁”、果香四溢的“荔枝美式”……这些独一无二的“乡村振兴特调”,不仅降低了成本,更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记住上洲村的味道,感受这个全国文明村的魅力:落羽杉村道、青砖灰瓦的兰亭祠堂、默然肃立的邓发仪故居、环境优美的创美庭院、星空营地……“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一幅和谐田园景象。
“我这里可以用书换咖啡,一本八成新的书籍,可以换一杯咖啡,还有植物拓印、非遗掐丝珐琅等体验课。”赵丽婷介绍说,咖啡馆不仅是味蕾的驿站,更是感受文化魅力的乐园。

形成“一店带一村”效应
下午时分,咖啡馆热闹起来,顾客陆陆续续光顾,点上一杯手工咖啡、一份甜点,在这里享受惬意与放松。
如今的拾陆巷咖啡馆成为周边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年均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赵丽婷始终不忘初心,主动为村里的留守妇女、返乡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50多岁的村民余姨,此前因需照顾家中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现在负责咖啡馆卫生清洁,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又能赚钱补贴家用,真的很感谢阿婷(即赵丽婷)。”余阿姨表示。
返乡青年小余一直未找到合适工作,陷入迷茫。赵丽婷了解情况后,主动邀请她到咖啡馆学习饮品制作与运营,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更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经验。如今,小余已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婷姐帮我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让我觉得回乡发展也能有好前景。”小余说。
咖啡馆与村里的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咖啡馆所需的水果、蔬菜优先从农户手中采购。尤其是2025年荔枝时节,咖啡店帮助销售荔枝1000多斤。此外,咖啡馆也带动了上洲村果园采摘、农家餐饮等产业发展,形成“一店带一村”良好效应。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