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军之力”迎战“桦加沙”,珠海供电局守护万家灯火

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以17级风力裹挟狂风暴雨直逼珠海,不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更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

面对这场自然灾害,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闻“风”而动、周密部署,以“顶格标准”筑牢灾前防线,以政企联动凝聚抗灾合力,以“铁军速度”推进灾后复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在风雨中为市民撑起用电“安全伞”。

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当晚,南方电网广东珠海金湾供电局党员突击队连夜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决策靠前
 筑牢台风防御屏障

超强台风“桦加沙”级别高、路径复杂,叠加天文大潮,极易引发海水倒灌等次生灾害。珠海供电局党委高度重视,启动最高级别防风防汛应急响应,多次召开会商会动态部署防御工作,其间累计出动人员2300余人次、抢修车辆700余辆次,全面落实电力设备特巡特维、隐患消缺等各项防御措施;抢抓台风影响“黄金窗口期”,政企联动清树障、排隐患、除风险,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珠海供电局在电网调度与应急准备上下足功夫。针对电网运行方式,主动调整电网停电检修计划,确保以最坚强的电网网架迎战台风。调度系统提前完成备调等系统测试、预案资料更新和属地单线图本地备份,搭建起高效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通道”。

针对重点领域与特殊用户,珠海供电局有针对性开展防御工作,重点对涉澳涉核关键设备、电缆隧道、外力破坏黑点开展专项巡查,守护城市“电力生命线”;逐一梳理政府机关、医疗机构等重要用户,落实台风期间安全风险告知;一对一提醒化工、钢铁等对电力敏感的企业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必要时停工停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在建施工工地的安全同样不容忽视。珠海供电局对工棚、脚手架、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边孔洞及现场排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加固,并梳理在建项目涉险人员,落实人员撤离与安置安排,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人员避险万无一失。

应急资源准备方面,制定市区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及各单位应急值班值守安排,组建近2000人抢修队伍,做好应急抢修队伍、物资和装备各项准备,确保可用在用。

政企协同 
凝聚抗灾强大合力

“抗台风不是‘单打独斗’,只有政企协同、上下联动,才能形成最大抗灾合力。”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是减轻灾害损失、提升复电时效的关键保障。

台风来临前,珠海供电局深入落实“电力+”统一护线机制,联合市发展改革局进行外部隐患治理现场督导,重点解决高压输电线行下育苗大棚薄膜飘挂、铁皮屋及水产养殖窝棚顶盖被强风掀飞等隐患问题近780平方米,同步开展市区两级联合值守工作。

通过“珠海海底电缆联防联控工作群”常态化发布安全提醒,联动海事部门加强船只管理,防止走锚损毁海缆;协同中石化建立“空中加油”机制,保障应急发电车、排涝设备连续运行;与公立医院和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共建医疗绿色通道,做好前线医疗支援准备。

此外,提前预置发电车至市政府、三防指挥部门等重点应急指挥场所,确保指挥体系不断电、城市生命线系统稳定运转。与澳门电力公司保持应急联络,做好跨境支援准备,共同筑牢珠澳供电安全防线。

迎难而上
 展现“铁军”复电速度

受台风叠加天文大潮影响,珠海部分区域出现海水倒灌,导致部分变电站、配电房受浸,珠海供电局及时远程遥控主动停电确保安全。面对灾后重建的“急难险重”任务,珠海供电局迅速切换至“复电模式”,第一时间组织近2000人的抢修力量投入战斗,连夜奔赴受灾现场,在短时间内以高质量完成抗风复电任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用电需求

在斗门、金湾等受灾较重区域,通过“大兵团作战+划小单元”模式,组织抢修人员连夜开展排涝、清障、设备修复工作,采取“先复电、后抢修”“发电车临时保电”等策略,优先恢复政府、医院、排涝泵站等重要用户供电,同时创新运用线路负荷“一键转供”、远程遥控等数字化手段,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全部受影响用户供电,展现“电力铁军”的责任担当。

从灾前周密防御到灾后高效复电,珠海供电局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不仅保障了大电网总体运行平稳,更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了万家灯火。这场抗台风之战,既检验了珠海电网的应急体系和处置能力,更彰显了央企的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保障民生供应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字:刘雅玲 图片:朱文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莫海晖
以“铁军之力”迎战“桦加沙”,珠海供电局守护万家灯火
珠海特区报 2025-09-26 03:01

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以17级风力裹挟狂风暴雨直逼珠海,不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更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

面对这场自然灾害,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闻“风”而动、周密部署,以“顶格标准”筑牢灾前防线,以政企联动凝聚抗灾合力,以“铁军速度”推进灾后复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在风雨中为市民撑起用电“安全伞”。

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当晚,南方电网广东珠海金湾供电局党员突击队连夜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决策靠前
 筑牢台风防御屏障

超强台风“桦加沙”级别高、路径复杂,叠加天文大潮,极易引发海水倒灌等次生灾害。珠海供电局党委高度重视,启动最高级别防风防汛应急响应,多次召开会商会动态部署防御工作,其间累计出动人员2300余人次、抢修车辆700余辆次,全面落实电力设备特巡特维、隐患消缺等各项防御措施;抢抓台风影响“黄金窗口期”,政企联动清树障、排隐患、除风险,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珠海供电局在电网调度与应急准备上下足功夫。针对电网运行方式,主动调整电网停电检修计划,确保以最坚强的电网网架迎战台风。调度系统提前完成备调等系统测试、预案资料更新和属地单线图本地备份,搭建起高效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通道”。

针对重点领域与特殊用户,珠海供电局有针对性开展防御工作,重点对涉澳涉核关键设备、电缆隧道、外力破坏黑点开展专项巡查,守护城市“电力生命线”;逐一梳理政府机关、医疗机构等重要用户,落实台风期间安全风险告知;一对一提醒化工、钢铁等对电力敏感的企业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必要时停工停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在建施工工地的安全同样不容忽视。珠海供电局对工棚、脚手架、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边孔洞及现场排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加固,并梳理在建项目涉险人员,落实人员撤离与安置安排,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人员避险万无一失。

应急资源准备方面,制定市区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及各单位应急值班值守安排,组建近2000人抢修队伍,做好应急抢修队伍、物资和装备各项准备,确保可用在用。

政企协同 
凝聚抗灾强大合力

“抗台风不是‘单打独斗’,只有政企协同、上下联动,才能形成最大抗灾合力。”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是减轻灾害损失、提升复电时效的关键保障。

台风来临前,珠海供电局深入落实“电力+”统一护线机制,联合市发展改革局进行外部隐患治理现场督导,重点解决高压输电线行下育苗大棚薄膜飘挂、铁皮屋及水产养殖窝棚顶盖被强风掀飞等隐患问题近780平方米,同步开展市区两级联合值守工作。

通过“珠海海底电缆联防联控工作群”常态化发布安全提醒,联动海事部门加强船只管理,防止走锚损毁海缆;协同中石化建立“空中加油”机制,保障应急发电车、排涝设备连续运行;与公立医院和有关医疗服务机构共建医疗绿色通道,做好前线医疗支援准备。

此外,提前预置发电车至市政府、三防指挥部门等重点应急指挥场所,确保指挥体系不断电、城市生命线系统稳定运转。与澳门电力公司保持应急联络,做好跨境支援准备,共同筑牢珠澳供电安全防线。

迎难而上
 展现“铁军”复电速度

受台风叠加天文大潮影响,珠海部分区域出现海水倒灌,导致部分变电站、配电房受浸,珠海供电局及时远程遥控主动停电确保安全。面对灾后重建的“急难险重”任务,珠海供电局迅速切换至“复电模式”,第一时间组织近2000人的抢修力量投入战斗,连夜奔赴受灾现场,在短时间内以高质量完成抗风复电任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用电需求

在斗门、金湾等受灾较重区域,通过“大兵团作战+划小单元”模式,组织抢修人员连夜开展排涝、清障、设备修复工作,采取“先复电、后抢修”“发电车临时保电”等策略,优先恢复政府、医院、排涝泵站等重要用户供电,同时创新运用线路负荷“一键转供”、远程遥控等数字化手段,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全部受影响用户供电,展现“电力铁军”的责任担当。

从灾前周密防御到灾后高效复电,珠海供电局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不仅保障了大电网总体运行平稳,更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了万家灯火。这场抗台风之战,既检验了珠海电网的应急体系和处置能力,更彰显了央企的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保障民生供应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字:刘雅玲 图片:朱文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