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工人“钱袋子”!金湾区纠纷调处出“新招”

作为珠海产业发展主阵地,金湾区工业体量占全市超四成,园区和企业密集、在建项目众多,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数量庞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2024年,金湾区被正式列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以此为契机,金湾区聚焦建筑和生产型企业两大重点领域,创新推出“三交底”和“四化四早”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样板,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新建项目进行开工书面交底。

全市首创“三交底”机制

建筑领域欠薪投诉下降超四成

“工资月月准时到账,再不用提心吊胆等年底结薪了。”在金湾区某涂料项目工地上,李师傅一边核对本月银行短信,一边笑着说道。他的身后,塔吊运转、工程车往来,一片忙碌景象。

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冲击,工程款结算难、工资支付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2024年,金湾区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线索占全区总量的64.61%,治理压力突出。

面对这一难题,金湾区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列为“一把手”工程,不仅在责任落实、联合执法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更在全市率先推出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部门联合交底”机制,实现欠薪治理“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核查”的全周期闭环管控。

“我们创新实施的‘三交底’机制,目的是把工作做在前面、责任压到实处,真正实现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金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三交底”就是在建筑工程的三个关键节点开展联合介入。

首先是开工书面交底,即在项目颁发施工许可证前,人社、住建等部门联合对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明确工资支付责任与违规后果,并要求各方法定代表人签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承诺书》,“责任状”一目了然。

其次是施工监管交底,多部门通过“平台监测+实地检查”对项目实施“三清查”——清查欠薪案件事实、清查制度落实情况、清查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最后是竣工验收交底,相关部门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重点核查工资支付凭证、专户资金结余等情况,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工资分账管理“最后一公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审核办理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解除及工资专户撤销手续。

“三交底”机制实施以来,金湾区已对88个新开工项目实现100%开工交底,完成7个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解除及101个工资专户撤销审核,有效确保了工资支付“不留尾巴”。

“光靠‘软约束’不够,必须用‘硬手段’让欠薪者不敢欠、不能欠。”金湾区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配合“三交底”机制,全区不断强化底线防护,把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总包代发工资、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存储等核心制度作为加强项目监管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关键措施,纳入建筑工程项目审批综合考量范畴。针对恶意欠薪行为,还建立了人社、公安、住建“联合执法”机制,2024年以来移送涉嫌拒付劳动报酬案件6起,形成有效法律震慑。

这一机制的治理成效,已在数据中得到印证:2025年以来,金湾区建筑领域欠薪投诉举报量较整治前同期下降42.43%。如今的金湾,不仅楼宇一天天“长高”,劳动关系的“信任基石”也日益牢固。

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珠海市金湾区税务局、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金湾办事处联合协调某公司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事项。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四化四早”超前化解劳资纠纷

“396万元工资终于确认下来了!”在金湾区某变压器公司车间内,一片欢呼声中,员工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今年3月,这家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引发员工恐慌。金湾区人社、仲裁、司法、法院、税务等多部门迅速介入,不仅促成双方调解协议的达成,还高效完成司法确认,既安抚了员工情绪,也为企业争取宝贵的纾困时间,成功避免了事态扩大。

这一案例是金湾区创新推行“四化四早”工作机制取得实效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金湾区聚焦生产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创新推出“四化四早”工作法,即以服务前置常态化、监测预警动态化、调处联动多元化、管理兜底规范化,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早化解,切实守护劳动者权益、稳住企业发展基本盘。

源头治理是防范劳动关系风险的关键。金湾区组建“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专班,开展政策宣讲169场,精准发放各类补贴335万余元,为企业减负、助员工保岗。依托3家人力资源市场、17家就业驿站及3家零工市场,金湾今年已举办221场招聘会,服务企业近5500家,提供岗位超14.6万个,极大缓解了“用工难”“就业难”问题。

同时,一支由劳动监察、仲裁、工伤业务骨干组成的“和谐服务团”主动走进企业,定期开展全方位的“用工体检”,从工资支付到社保缴纳逐项排查,真正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监测预警方面,通过人社、税务、社保等多部门数据共享,金湾建立了量化预警指标体系:企业连续3个月欠缴社保触发“黄色预警”, 工资拖欠2个月且涉及50人以上触发“红色预警”。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我们会实施差异化处置,黄色预警以约谈整改为主,红色预警则迅速启动‘监察+仲裁+法院’三方联动,必要时实施财产保全,最大限度控制事态扩大。”金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制已精准预警企业25家,推动11家企业清缴社保欠费73万余元,保障410名员工权益;通过快速司法介入,为23名劳动者保全资产600.88万元。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金湾区将“白名单”企业从109家扩至216家,实施“无事不扰”精准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为实现劳动纠纷全周期化解,金湾还从机制、服务、惩戒三方面强化了兜底保障:联合税务、社保部门推行社会保险费征管“五联”协同机制,实现企业参保至监管全链条覆盖;协助2362人通过“珠海社保掌上办”申领失业保险金,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38场,助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对恶意欠薪“零容忍”,今年已将4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并协调法院在执行环节优先保障员工工资清偿,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四化四早”工作机制的推动下,金湾区生产型企业用工秩序持续向好。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守牢工人“钱袋子”!金湾区纠纷调处出“新招”
珠海特区报 2025-09-26 14:13

作为珠海产业发展主阵地,金湾区工业体量占全市超四成,园区和企业密集、在建项目众多,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数量庞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2024年,金湾区被正式列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以此为契机,金湾区聚焦建筑和生产型企业两大重点领域,创新推出“三交底”和“四化四早”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样板,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

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新建项目进行开工书面交底。

全市首创“三交底”机制

建筑领域欠薪投诉下降超四成

“工资月月准时到账,再不用提心吊胆等年底结薪了。”在金湾区某涂料项目工地上,李师傅一边核对本月银行短信,一边笑着说道。他的身后,塔吊运转、工程车往来,一片忙碌景象。

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冲击,工程款结算难、工资支付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2024年,金湾区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线索占全区总量的64.61%,治理压力突出。

面对这一难题,金湾区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列为“一把手”工程,不仅在责任落实、联合执法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更在全市率先推出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部门联合交底”机制,实现欠薪治理“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核查”的全周期闭环管控。

“我们创新实施的‘三交底’机制,目的是把工作做在前面、责任压到实处,真正实现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金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三交底”就是在建筑工程的三个关键节点开展联合介入。

首先是开工书面交底,即在项目颁发施工许可证前,人社、住建等部门联合对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明确工资支付责任与违规后果,并要求各方法定代表人签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承诺书》,“责任状”一目了然。

其次是施工监管交底,多部门通过“平台监测+实地检查”对项目实施“三清查”——清查欠薪案件事实、清查制度落实情况、清查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最后是竣工验收交底,相关部门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重点核查工资支付凭证、专户资金结余等情况,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工资分账管理“最后一公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审核办理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解除及工资专户撤销手续。

“三交底”机制实施以来,金湾区已对88个新开工项目实现100%开工交底,完成7个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解除及101个工资专户撤销审核,有效确保了工资支付“不留尾巴”。

“光靠‘软约束’不够,必须用‘硬手段’让欠薪者不敢欠、不能欠。”金湾区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配合“三交底”机制,全区不断强化底线防护,把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总包代发工资、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存储等核心制度作为加强项目监管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关键措施,纳入建筑工程项目审批综合考量范畴。针对恶意欠薪行为,还建立了人社、公安、住建“联合执法”机制,2024年以来移送涉嫌拒付劳动报酬案件6起,形成有效法律震慑。

这一机制的治理成效,已在数据中得到印证:2025年以来,金湾区建筑领域欠薪投诉举报量较整治前同期下降42.43%。如今的金湾,不仅楼宇一天天“长高”,劳动关系的“信任基石”也日益牢固。

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珠海市金湾区税务局、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金湾办事处联合协调某公司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事项。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四化四早”超前化解劳资纠纷

“396万元工资终于确认下来了!”在金湾区某变压器公司车间内,一片欢呼声中,员工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今年3月,这家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引发员工恐慌。金湾区人社、仲裁、司法、法院、税务等多部门迅速介入,不仅促成双方调解协议的达成,还高效完成司法确认,既安抚了员工情绪,也为企业争取宝贵的纾困时间,成功避免了事态扩大。

这一案例是金湾区创新推行“四化四早”工作机制取得实效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金湾区聚焦生产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创新推出“四化四早”工作法,即以服务前置常态化、监测预警动态化、调处联动多元化、管理兜底规范化,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早化解,切实守护劳动者权益、稳住企业发展基本盘。

源头治理是防范劳动关系风险的关键。金湾区组建“惠企政策直通车”服务专班,开展政策宣讲169场,精准发放各类补贴335万余元,为企业减负、助员工保岗。依托3家人力资源市场、17家就业驿站及3家零工市场,金湾今年已举办221场招聘会,服务企业近5500家,提供岗位超14.6万个,极大缓解了“用工难”“就业难”问题。

同时,一支由劳动监察、仲裁、工伤业务骨干组成的“和谐服务团”主动走进企业,定期开展全方位的“用工体检”,从工资支付到社保缴纳逐项排查,真正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监测预警方面,通过人社、税务、社保等多部门数据共享,金湾建立了量化预警指标体系:企业连续3个月欠缴社保触发“黄色预警”, 工资拖欠2个月且涉及50人以上触发“红色预警”。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我们会实施差异化处置,黄色预警以约谈整改为主,红色预警则迅速启动‘监察+仲裁+法院’三方联动,必要时实施财产保全,最大限度控制事态扩大。”金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制已精准预警企业25家,推动11家企业清缴社保欠费73万余元,保障410名员工权益;通过快速司法介入,为23名劳动者保全资产600.88万元。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金湾区将“白名单”企业从109家扩至216家,实施“无事不扰”精准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为实现劳动纠纷全周期化解,金湾还从机制、服务、惩戒三方面强化了兜底保障:联合税务、社保部门推行社会保险费征管“五联”协同机制,实现企业参保至监管全链条覆盖;协助2362人通过“珠海社保掌上办”申领失业保险金,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38场,助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对恶意欠薪“零容忍”,今年已将4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企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办,并协调法院在执行环节优先保障员工工资清偿,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四化四早”工作机制的推动下,金湾区生产型企业用工秩序持续向好。金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