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后顾之忧,促进文化融合!珠海打造港澳青年发展优质生态圈

《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实施以来,从政务服务到公共待遇,从文化融入到生活保障,四个层面环环相扣,珠海构建起支撑港澳青年在珠发展的完整生态体系。

政务服务是港澳青年在珠发展的“第一道门槛”,珠海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搭建跨境服务的“基础设施”,让这道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在珠海市政务服务中心,香港“跨境通办”、澳门“澳政易”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构成独特的服务矩阵。香港在珠创业青年林梓晖分享了他的体验:“通过香港‘跨境通办’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就像在香港一样方便。这种消除物理距离的服务,打消了我最初对跨境生活的顾虑。”

在珠海市政务服务中心,香港“跨境通办”、澳门“澳政易”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构成独特的服务矩阵。 资料图,温泳珊 摄

目前,港澳青年可通过“智方便”自助登记站享受超400项线上政务服务;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可办理73项香港特区政府政务服务;澳门“澳政易”自助服务机面向澳门居民提供34项澳门特区政府政务服务。

“智方便”自助登记站。 资料图,程霖 摄
珠海市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厅,“跨境通办”自助机可提供香港政务服务。 资料图,程霖 摄

与此同时,一场移动政务的“指尖革命”也在开展。“粤省事·珠海”专版注册用户484万人,进驻事项1090项,累计办理业务3667万笔;“粤商通”珠海注册企业381337家,可办事项1214项,总访问量2040万次,事项总访问人数107万。这些数字勾勒出的,是一张日益密集的政务服务网。

为了更好地服务创业青年,珠海企业服务平台(政企通)成为涉企政策的“智慧大脑”,2025年1—5月发布信息3024条,政策库总量超2.23万条。这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极大提升了港澳创业青年的获得感。

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后,珠海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在珠发展的港澳青年真正融入城市。

“孩子入学一视同仁,让我们能够安心在珠海发展。”一个家庭的心声,是珠海推动港澳居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的真实缩影截至2025年春季学期,在珠海就读的澳门籍学生达1508人,香港籍学生3365人,涵盖从幼儿园到职业院校各学段。

这种“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的原则,通过《珠海市人才子女入学(园)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化,为港澳青年解除了后顾之忧。

住房是青年安居乐业的基础。珠海通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为港澳青年提供支持。其中,香洲区试行的“一免两减”政策(首年免租、次年三折、第三年五折),特别对港澳籍人才放宽要求,2025年首批已为5名港澳青年解决住房需求。

“一免两减”政策人才住房样板间。

在文化上,全市8个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及25个镇街文化站全面向港澳青年免费开放,无需预约。这种文化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港澳青年从“客人”到“家人”的身份转变。与此同时,珠海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发挥“中医药一条街”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为港澳青年提供消费新场景、新服务。

珠海中医药一条街(东街)举办月韵养生庙会。 资料图,赵梓 摄

就业于珠海的澳门青年医生张家昌曾特意去这条特色街参观,一到入口就被中药香吸引,街上不仅有卖传统药材的铺子,还有卖药材香包等手工艺品的小店,许多店门口还摆放了免费的养生茶。“这里最难得的,就是让中医药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不是简单的药材商铺扎堆,更像一个鲜活的‘中医药生活圈’。”他说。

目前,这条特色街区已入驻3家港澳关联企业,成为港澳青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2025年4月以来,多批港澳青年研学团通过特色直播间参观、道地药材讲解等活动,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珠海中医药一条街(西街)。

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珠海进一步优化生活细节,打造真正适合港澳青年的优质生活圈。珠海优化主要口岸至创新创业基地的公交线路,先后优化3路、3A路等多条线路。2025年新开的横琴动态公交“横琴-机场”接驳线,将运力增至38台,满足商旅出行需求。针对港澳居民的消费习惯,珠海推出系列跨境消费便利措施。银联的“锦绣粤港澳、省钱用银联”活动和支付宝的跨境消费节,让港澳青年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珠海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构建起支撑港澳青年发展的完整生态链:智慧政务是基础支撑,市民待遇是制度保障,文化融合是情感纽带,生活圈优化是细节完善。这四个层面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共同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优质环境,让来珠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从“过客”变成了“归人”。

文字:金璐 图片:朱文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解决后顾之忧,促进文化融合!珠海打造港澳青年发展优质生态圈
观海融媒 2025-09-30 17:08

《支持服务港澳青年到珠海发展16条措施》实施以来,从政务服务到公共待遇,从文化融入到生活保障,四个层面环环相扣,珠海构建起支撑港澳青年在珠发展的完整生态体系。

政务服务是港澳青年在珠发展的“第一道门槛”,珠海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搭建跨境服务的“基础设施”,让这道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在珠海市政务服务中心,香港“跨境通办”、澳门“澳政易”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构成独特的服务矩阵。香港在珠创业青年林梓晖分享了他的体验:“通过香港‘跨境通办’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就像在香港一样方便。这种消除物理距离的服务,打消了我最初对跨境生活的顾虑。”

在珠海市政务服务中心,香港“跨境通办”、澳门“澳政易”和“智方便”自助登记站构成独特的服务矩阵。 资料图,温泳珊 摄

目前,港澳青年可通过“智方便”自助登记站享受超400项线上政务服务;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可办理73项香港特区政府政务服务;澳门“澳政易”自助服务机面向澳门居民提供34项澳门特区政府政务服务。

“智方便”自助登记站。 资料图,程霖 摄
珠海市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厅,“跨境通办”自助机可提供香港政务服务。 资料图,程霖 摄

与此同时,一场移动政务的“指尖革命”也在开展。“粤省事·珠海”专版注册用户484万人,进驻事项1090项,累计办理业务3667万笔;“粤商通”珠海注册企业381337家,可办事项1214项,总访问量2040万次,事项总访问人数107万。这些数字勾勒出的,是一张日益密集的政务服务网。

为了更好地服务创业青年,珠海企业服务平台(政企通)成为涉企政策的“智慧大脑”,2025年1—5月发布信息3024条,政策库总量超2.23万条。这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极大提升了港澳创业青年的获得感。

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后,珠海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在珠发展的港澳青年真正融入城市。

“孩子入学一视同仁,让我们能够安心在珠海发展。”一个家庭的心声,是珠海推动港澳居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的真实缩影截至2025年春季学期,在珠海就读的澳门籍学生达1508人,香港籍学生3365人,涵盖从幼儿园到职业院校各学段。

这种“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的原则,通过《珠海市人才子女入学(园)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化,为港澳青年解除了后顾之忧。

住房是青年安居乐业的基础。珠海通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为港澳青年提供支持。其中,香洲区试行的“一免两减”政策(首年免租、次年三折、第三年五折),特别对港澳籍人才放宽要求,2025年首批已为5名港澳青年解决住房需求。

“一免两减”政策人才住房样板间。

在文化上,全市8个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及25个镇街文化站全面向港澳青年免费开放,无需预约。这种文化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港澳青年从“客人”到“家人”的身份转变。与此同时,珠海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发挥“中医药一条街”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中医药“产业+消费+文旅”全链条体系,为港澳青年提供消费新场景、新服务。

珠海中医药一条街(东街)举办月韵养生庙会。 资料图,赵梓 摄

就业于珠海的澳门青年医生张家昌曾特意去这条特色街参观,一到入口就被中药香吸引,街上不仅有卖传统药材的铺子,还有卖药材香包等手工艺品的小店,许多店门口还摆放了免费的养生茶。“这里最难得的,就是让中医药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不是简单的药材商铺扎堆,更像一个鲜活的‘中医药生活圈’。”他说。

目前,这条特色街区已入驻3家港澳关联企业,成为港澳青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2025年4月以来,多批港澳青年研学团通过特色直播间参观、道地药材讲解等活动,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珠海中医药一条街(西街)。

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珠海进一步优化生活细节,打造真正适合港澳青年的优质生活圈。珠海优化主要口岸至创新创业基地的公交线路,先后优化3路、3A路等多条线路。2025年新开的横琴动态公交“横琴-机场”接驳线,将运力增至38台,满足商旅出行需求。针对港澳居民的消费习惯,珠海推出系列跨境消费便利措施。银联的“锦绣粤港澳、省钱用银联”活动和支付宝的跨境消费节,让港澳青年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珠海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构建起支撑港澳青年发展的完整生态链:智慧政务是基础支撑,市民待遇是制度保障,文化融合是情感纽带,生活圈优化是细节完善。这四个层面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共同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优质环境,让来珠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从“过客”变成了“归人”。

文字:金璐 图片:朱文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