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专家“把脉问诊”,为横琴社区治理开出怎样的“药方”?

琴澳融合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区治理的传统框架。面对新形势下的多重挑战,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琴澳特色又高效实用的社区治理体系,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琴澳两地居民共处一社区,生活习惯、治理规则、文化认同如何深度衔接?如何构建双向赋能的治理新范式?在9月29日举办的一场首批社区治理专家聘用仪式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问诊会”上,18位来自粤澳两地的专家学者以“智库+行动队”的双重身份深度介入,以“把脉问诊”的方式,共同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9月2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社区治理专家聘用仪式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问诊会”在合作区市民服务中心举行。

琴澳融合下的社区治理新挑战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快速发展,琴澳两地的居民交流日益频繁,社区治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荷塘社区为例,无物业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管道排污不畅、公共区域杂物堆积等问题频发,居民之间矛盾重重。专家分析表示,荷塘社区的问题实质上是传统治理体系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滞后的表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补齐治理短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新家园社区则面临着居民过度依赖政府、自治机制薄弱的问题。回迁安置小区的居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对社区公共事务缺乏积极性,导致维修基金筹措困难,公共决策难以达成共识。专家们表示,这深刻反映出服务供给机制与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差距。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陈家良表示,澳门居民在参与横琴社区治理时,存在习惯差异、活动兴趣不匹配、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以及生活习惯不适应等问题。这个问题令小横琴社区党委书记陈景锋头疼不已,陈景锋表示小横琴社区常住澳门居民众多,但参与社区活动的群体较为单一,兼职网格员(社情观察员)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莲花社区则因物业管理问题而矛盾重重,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矛盾频发,业委会组建也面临多重现实障碍。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杜晖表示,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成立、物业费以及设施设备维修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等问题,本质上是琴澳规则衔接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她说:“物业纠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制度差异引发的治理信任危机。”

仪式现场

专家讨论后表示,小横琴社区和莲花社区的问题既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治理模式的差异,也揭示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推进治理创新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成为合作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

专家“把脉问诊”,共谋治理良策

面对这一系列时代命题,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围绕各社区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破解琴澳融合治理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思路:针对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提出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加强居民自治等建议;针对居民参与动力不足问题,建议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针对当前合作区业主大会和业委会成立难题、物业费和管理水平问题以及维修资金使用问题,杜晖提出可从议事规则切入,推动制度突破,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社区治理专家聘用仪式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问诊会”活动举办

陈家良提出“政府-社团-社会”协同机制,建立横琴部门与澳门社团常态化联动机制,在澳门居民常用的信息平台增设横琴政策专区,同时丰富社区活动,拓展信息渠道,并通过义工队、探访队等方式促进两地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则从政策研究高度提出,治理基础薄弱与任务高要求的矛盾,实质是传统治理体系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的阵痛。专家库应成为一个高效协同的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和地域限制,打造符合合作区战略定位并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方案。同时,立足琴澳融合特色,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面对各个社区提出的深层次的挑战和矛盾以及专家给出的建议,省委横琴工委委员、省横琴办副主任叶真表示,未来将建立一套完善的专家建议采纳、反馈、转化、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专家的“金点子”能够结出“金果子”。同时,建立社区与挂点专家、澳门籍社区议事员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为专家开展调研、参与治理创造良好条件。立足琴澳融合特色,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在跨境治理、多元共治、精细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琴澳样板”。

 记者观察 

琴澳融合的大潮汹涌澎湃,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当时。荷塘社区老旧小区管理难、新家园社区居民参与动力不足、小横琴社区澳人参与度不高、莲花社区物业纠纷化解难等问题,既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共性难题,也是琴澳融合背景下的特殊课题。专家库成员应深入社区、贴近居民,将社区治理的活力体现在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

未来,专家库将成为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金名片”,不仅能够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创新案例,更能为合作区探索出一条彰显“一国两制”生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新路,让横琴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的“样板间”和“新高地”。

文字:王晓君 图片:曾遥 编辑:林静芸 李灏菀 责任编辑:李灏菀 丹梅
18位专家“把脉问诊”,为横琴社区治理开出怎样的“药方”?

琴澳融合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区治理的传统框架。面对新形势下的多重挑战,如何构建一套既符合琴澳特色又高效实用的社区治理体系,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琴澳两地居民共处一社区,生活习惯、治理规则、文化认同如何深度衔接?如何构建双向赋能的治理新范式?在9月29日举办的一场首批社区治理专家聘用仪式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问诊会”上,18位来自粤澳两地的专家学者以“智库+行动队”的双重身份深度介入,以“把脉问诊”的方式,共同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9月2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社区治理专家聘用仪式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问诊会”在合作区市民服务中心举行。

琴澳融合下的社区治理新挑战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快速发展,琴澳两地的居民交流日益频繁,社区治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荷塘社区为例,无物业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管道排污不畅、公共区域杂物堆积等问题频发,居民之间矛盾重重。专家分析表示,荷塘社区的问题实质上是传统治理体系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滞后的表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补齐治理短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新家园社区则面临着居民过度依赖政府、自治机制薄弱的问题。回迁安置小区的居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对社区公共事务缺乏积极性,导致维修基金筹措困难,公共决策难以达成共识。专家们表示,这深刻反映出服务供给机制与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差距。如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陈家良表示,澳门居民在参与横琴社区治理时,存在习惯差异、活动兴趣不匹配、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以及生活习惯不适应等问题。这个问题令小横琴社区党委书记陈景锋头疼不已,陈景锋表示小横琴社区常住澳门居民众多,但参与社区活动的群体较为单一,兼职网格员(社情观察员)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莲花社区则因物业管理问题而矛盾重重,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矛盾频发,业委会组建也面临多重现实障碍。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杜晖表示,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成立、物业费以及设施设备维修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等问题,本质上是琴澳规则衔接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她说:“物业纠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制度差异引发的治理信任危机。”

仪式现场

专家讨论后表示,小横琴社区和莲花社区的问题既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治理模式的差异,也揭示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推进治理创新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成为合作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

专家“把脉问诊”,共谋治理良策

面对这一系列时代命题,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围绕各社区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破解琴澳融合治理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思路:针对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提出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加强居民自治等建议;针对居民参与动力不足问题,建议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针对当前合作区业主大会和业委会成立难题、物业费和管理水平问题以及维修资金使用问题,杜晖提出可从议事规则切入,推动制度突破,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批社区治理专家聘用仪式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脉问诊会”活动举办

陈家良提出“政府-社团-社会”协同机制,建立横琴部门与澳门社团常态化联动机制,在澳门居民常用的信息平台增设横琴政策专区,同时丰富社区活动,拓展信息渠道,并通过义工队、探访队等方式促进两地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则从政策研究高度提出,治理基础薄弱与任务高要求的矛盾,实质是传统治理体系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的阵痛。专家库应成为一个高效协同的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和地域限制,打造符合合作区战略定位并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方案。同时,立足琴澳融合特色,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面对各个社区提出的深层次的挑战和矛盾以及专家给出的建议,省委横琴工委委员、省横琴办副主任叶真表示,未来将建立一套完善的专家建议采纳、反馈、转化、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专家的“金点子”能够结出“金果子”。同时,建立社区与挂点专家、澳门籍社区议事员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为专家开展调研、参与治理创造良好条件。立足琴澳融合特色,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在跨境治理、多元共治、精细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琴澳样板”。

 记者观察 

琴澳融合的大潮汹涌澎湃,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当时。荷塘社区老旧小区管理难、新家园社区居民参与动力不足、小横琴社区澳人参与度不高、莲花社区物业纠纷化解难等问题,既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共性难题,也是琴澳融合背景下的特殊课题。专家库成员应深入社区、贴近居民,将社区治理的活力体现在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

未来,专家库将成为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金名片”,不仅能够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创新案例,更能为合作区探索出一条彰显“一国两制”生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新路,让横琴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的“样板间”和“新高地”。

文字:王晓君 图片:曾遥 编辑:林静芸 李灏菀 责任编辑:李灏菀 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