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 | 山海牵线暖万家,珠遵家政协作绘就民生新章
编者按:珠海、遵义因东西部协作结缘,跨越千里书写山海情深。2021年以来,两地心手相牵、合力攻坚,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人才交流、消费协作等领域硕果盈枝,共同绘就了东西部协作的山海新画卷。近日,珠海传媒集团记者深入遵义实地采风,推出“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系列报道,全景展现协作成果,生动讲述两地情深故事,彰显东西部协作的实践伟力,敬请垂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遵义这片红色热土上,160万名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其中省外务工者达100万余人。如今,伴随珠海与遵义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当遵义的“质朴匠心”遇上珠海的创新基因,两地携手书写着“小家政”服务“大民生”的时代新篇,让万千劳动者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照进现实。

走进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珠遵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大厅内的智能终端屏幕闪烁着科技的光芒。“过去等一个活儿要托好几个熟人,现在‘刷刷脸’,几分钟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来求职的家政务工人员站在智能终端前,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这个看似简单的“刷脸”动作背后,是珠遵两地携手打造的数字就业服务平台,它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可追溯的职业档案,将劳动者的技能特长与用工需求精准匹配,彻底改变了以往“找活靠口传”的传统模式。

珠遵产业园。

2024年6月,珠遵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正式揭牌,会聚了珠海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谢丽萌、珠海市养老中心院长孙宇、遵义市委党校副教授金明熊等优质师资,将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标志着两地合作从单一劳务输送迈向“技术共研、标准共筑、人才共育”的新阶段。

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收纳课正在进行。讲师不仅教授衣物折叠技巧,更引导学员思考空间动线设计和色彩搭配美学。在母婴护理课堂上,培训师将湾区标准与遵义本土的育儿习俗巧妙融合,从喂养节奏到新生儿抚触,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

“在这里的学员们,不再是‘无名无档’的临时工,而是有身份、有资质的专业服务者。”基地负责人、遵义众劦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刘元强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黔北红姨”是遵义市重点打造的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并获得省市区域公用劳务品牌称号。“免费培训,有理论教学、有实操体验……”前段时间,在遵义家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珠海“南粤家政”·遵义“黔北红姨”育婴员订单式培训班学员正跟着老师学习育婴专业技能,学员桂芳说:“老师手把手教,通过考核拿到证后,我想到珠海找工作。”

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推动下,珠海与遵义市人社部门已连续举办多期培训班,学员年龄小的22岁出头,大的有50多岁,培训课程涵盖喂养护理技巧、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早教启蒙等。培训师资队伍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家政行业专家、资深育婴师等组成,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确保学员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其中,第一期20名学员参加了珠海与遵义两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主办的育婴员订单式培训班线上阿姨见面会,在珠海家政服务行业工会和10家家政服务企业的线上面试下,最终有11人获得了前往珠海工作的机会。

“过去家政服务被看作‘扫地做饭带孩子’的简单劳动,如今在‘南粤家政’的带动下,‘黔北红姨’逐步构建起从培训、认定到信用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刘元强深有感触地说。更令人欣喜的是,完成标准化培训的从业人员不仅能持证上岗,还可获得“南粤家政”认证,获得进入大湾区就业的“通行证”。

珠遵医养照护定向就业技能培训。

据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劳务协作与就业帮扶部部长钟智介绍说,信心源于珠遵两地搭建的立体化成长阶梯——19家企业、16所院校深度合作,24份校企协议落地生根;9个“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岗”;遍布珠海、深圳等地的51个劳务联络站,为赴粤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护航。

令人欣喜的是,家政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上门服务’,而是渴望成为培训师、管理者,甚至创立自己的子品牌。”钟智说。

从南海之滨到黔北大地,当湾区的创新基因遇见遵义的质朴匠心,一条技能提升、品牌赋能、价值实现的完整通道正在打通。这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更点亮了无数劳动者的人生梦想,为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写下了温暖而生动的注脚。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吴长赋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李梅容
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 | 山海牵线暖万家,珠遵家政协作绘就民生新章
珠海特区报 2025-11-06 01:50
编者按:珠海、遵义因东西部协作结缘,跨越千里书写山海情深。2021年以来,两地心手相牵、合力攻坚,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人才交流、消费协作等领域硕果盈枝,共同绘就了东西部协作的山海新画卷。近日,珠海传媒集团记者深入遵义实地采风,推出“结对协作 珠遵情深”系列报道,全景展现协作成果,生动讲述两地情深故事,彰显东西部协作的实践伟力,敬请垂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遵义这片红色热土上,160万名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其中省外务工者达100万余人。如今,伴随珠海与遵义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当遵义的“质朴匠心”遇上珠海的创新基因,两地携手书写着“小家政”服务“大民生”的时代新篇,让万千劳动者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照进现实。

走进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珠遵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大厅内的智能终端屏幕闪烁着科技的光芒。“过去等一个活儿要托好几个熟人,现在‘刷刷脸’,几分钟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来求职的家政务工人员站在智能终端前,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这个看似简单的“刷脸”动作背后,是珠遵两地携手打造的数字就业服务平台,它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可追溯的职业档案,将劳动者的技能特长与用工需求精准匹配,彻底改变了以往“找活靠口传”的传统模式。

珠遵产业园。

2024年6月,珠遵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正式揭牌,会聚了珠海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谢丽萌、珠海市养老中心院长孙宇、遵义市委党校副教授金明熊等优质师资,将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标志着两地合作从单一劳务输送迈向“技术共研、标准共筑、人才共育”的新阶段。

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收纳课正在进行。讲师不仅教授衣物折叠技巧,更引导学员思考空间动线设计和色彩搭配美学。在母婴护理课堂上,培训师将湾区标准与遵义本土的育儿习俗巧妙融合,从喂养节奏到新生儿抚触,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

“在这里的学员们,不再是‘无名无档’的临时工,而是有身份、有资质的专业服务者。”基地负责人、遵义众劦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刘元强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黔北红姨”是遵义市重点打造的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并获得省市区域公用劳务品牌称号。“免费培训,有理论教学、有实操体验……”前段时间,在遵义家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珠海“南粤家政”·遵义“黔北红姨”育婴员订单式培训班学员正跟着老师学习育婴专业技能,学员桂芳说:“老师手把手教,通过考核拿到证后,我想到珠海找工作。”

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推动下,珠海与遵义市人社部门已连续举办多期培训班,学员年龄小的22岁出头,大的有50多岁,培训课程涵盖喂养护理技巧、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早教启蒙等。培训师资队伍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家政行业专家、资深育婴师等组成,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确保学员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其中,第一期20名学员参加了珠海与遵义两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主办的育婴员订单式培训班线上阿姨见面会,在珠海家政服务行业工会和10家家政服务企业的线上面试下,最终有11人获得了前往珠海工作的机会。

“过去家政服务被看作‘扫地做饭带孩子’的简单劳动,如今在‘南粤家政’的带动下,‘黔北红姨’逐步构建起从培训、认定到信用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刘元强深有感触地说。更令人欣喜的是,完成标准化培训的从业人员不仅能持证上岗,还可获得“南粤家政”认证,获得进入大湾区就业的“通行证”。

珠遵医养照护定向就业技能培训。

据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劳务协作与就业帮扶部部长钟智介绍说,信心源于珠遵两地搭建的立体化成长阶梯——19家企业、16所院校深度合作,24份校企协议落地生根;9个“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岗”;遍布珠海、深圳等地的51个劳务联络站,为赴粤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护航。

令人欣喜的是,家政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上门服务’,而是渴望成为培训师、管理者,甚至创立自己的子品牌。”钟智说。

从南海之滨到黔北大地,当湾区的创新基因遇见遵义的质朴匠心,一条技能提升、品牌赋能、价值实现的完整通道正在打通。这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更点亮了无数劳动者的人生梦想,为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写下了温暖而生动的注脚。

文字:钟夏 图片:钟凡 吴长赋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