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华 陶斯祎 刘雅玲 陈颖 李东捷 张景璐
2025-11-07 03:13

11月7日至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举行。作为十五运会唯一连接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跨境赛事,比赛线路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连接香港、澳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城市道路。
连日来,珠海全市上下通力协作,各级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从赛事安保、医疗保障、环境整治到志愿服务,以周密部署和细致服务为赛事保驾护航,以文明之姿迎四海宾朋。


扮靓城市美景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筹相关单位全面开展城市风貌提升行动。通过建立“领导包路+部门巡路+专项排查”工作机制,开展巡查280余次、专项排查53次,高效解决市容问题5100余宗,确保赛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
在设施维护方面,联合赛事执委会交通组按照赛事标准完成路面病害排查,修复沥青路面6400余平方米,更换翻新交通护栏3600余米,粉刷路灯杆件2700余盏,维修无障碍设施50余处。同时,完成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钢便桥作业,拆除北珠一路沿线地锁,完成钢便桥护墙护栏喷漆除锈3600余平方米。
环卫保障方面,赛道沿线配备7座垃圾转运站、12座公厕、229名环卫工人和82台应急设备。开展5轮专项排查,整改问题60余处,对“城市家具”实行“机械冲洗+人工擦拭”双重清洁,累计清洗养护3.25万个次。严格落实赛道深夜12时前水洗、清晨5时前干扫标准作业,清理卫生死角5.22万个,清运生活垃圾55万吨。
持续推进城市“增绿添彩”,今年以来,共维护(打造)繁花节点120处,改造绿地14万平方米,优化城市公园6个,新建服务驿站5个。 在港湾大道等地种植炮仗花,在情侣路等地种植格桑花,并于赛事起终点、拱北口岸等5个重要节点打造十五运会主题繁花节点,对沿线簕杜鹃实施花期调控,营造优美城市景观。
此外,加强情侣路赛道沿线流动经营专项整治,通过增设围栏等设施限制流动经营工具进出,同步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平价商品,在规范赛道沿线秩序的同时满足市民日常需求。

筑牢医疗保障体系
为做好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珠港澳三地卫生部门共同建立信息沟通、现场协作与应急机制,筑牢立体式医疗卫生保障网。
在指挥联动方面,珠港澳分别安排1名医疗指挥员乘坐联合指挥车全程保障,负责协调报告、指挥调度;在快速甄别方面,分别安排1名医生乘坐随行医生车,负责突发事故的伤员快速甄别和紧急处置;在专业处置方面,分别派出随行救护车尾速队伍负责伤病员快速转运和院前急救。
此外,珠海1辆取得粤港澳三地车牌的救护车随队进入澳门境内协助医疗保障。该车配备2名具备澳门有限度执业资质的医生、2名护士及1名司机,实现跨境医疗保障的通关便利、衔接顺畅与安全高效。
在珠海与横琴赛段,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赛道内,珠港澳分别安排1名医疗指挥员、1名医生乘坐联合指挥车和随行医生车,全程负责协调、报告、指挥调度、快速处置等工作,安排3辆随行救护车尾随队伍负责伤病员快速转运。赛道外围,设置4个现场医疗站、13个后备增援组、8条急救通道和7家定点医院,快速到场增援和大批量伤病员调度转运,并为伤病员开通绿色就医通道。针对封控小区路段,前置5辆救护车,满足封控小区居民的院前急救需求。

创新气象保障体系
桥面阵风超7级概率达18.5%,复合赛道天气如何精准研判?面对赛事保障难题,粤港澳气象部门创新构建“三台联动、四地互通、一套系统”保障体系,为十五运自行车赛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
“三台联动”体系中的“全运会珠海赛区气象台”设在市气象局,早在1年前便启动赛事服务。通过分析港珠澳大桥12个站点历史数据,珠海气象团队率先界定出更适用于港珠澳大桥的气象风险阈值,并创新采用橙红两色标注中高风险阈值,该模式已被广东省气象局作为“赛事气象服务范本”在全省推广。珠海还首次开展WBGT指数(暑热指数)监测预报服务,客观量化人体冷热感受,为技术官员开展赛事风险研判、运动员调整比赛策略和提供科学依据。
设在赛事指挥中心的“前线气象台”由省、市首席预报员驻守,根据高精度数值模式输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以及密集的气象站实时观测资料,对赛道及周边天气开展分钟级精细化研判;“移动气象台”则搭载先进监测设备领跑比赛车队,弥补气象自动站观测的不足。
珠海气象部门在珠海市内和合作区的赛道布设32个自动站和2台激光雷达,实现“30米级空间分辨率、分钟级更新频率”的精准观测。珠海联合港澳共同研发赛事专属气象服务系统,实现气象自动站、雷达图、卫星云图等多源数据直连,集成赛道52个自动气象站与应急移动监测车数据。此外,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赛事场景模型,融合精细化风场、地标路段等动态数据,将前线气象台轨迹、气象要素实况等多维信息叠加至赛事场景,通过可视化图谱呈现数据关联,实现天气动态“一图掌握”、三地气象数据“单屏集成呈现”,为赛事指挥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撑。

“火焰蓝”全程护航
消防安全是赛事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连日来,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多点发力、精准施策,针对涉赛场馆、接待酒店、赛事沿线织密织牢消防安全“防护网”。
目前,支队已按照总队指令落实高等级勤务,全员在岗在位。在力量部署上,针对自行车赛事特点,科学前置消防员与车辆,在沿线布设点位,实现全程动态守护。
在前期准备阶段,支队督导检查组先后赴合作区、珠海博物馆等涉赛场馆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场馆方承诺立即整改并细化保障措施。金湾区消防救援大队对3家涉赛酒店开展入住前“回头看”,重点检查技术官员、运动员入住楼层的疏散通道与消防设施;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赛事沿线小区,重点查验消火栓完好性、消防通道畅通度及安保力量部署,并与物业负责人现场优化应急预案。
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持续紧绷安全弦,细化防控措施,强化应急备勤,用“火焰蓝”的坚守为赛事顺利举办筑牢安全屏障。

全面部署安保力量
当前,安保集团已累计投入安保力量1600余人次,在赛事起终点、接待酒店等重点区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保防护体系,为赛事安全顺利举办提供坚实支撑。
在赛事起终点珠海博物馆区域,各项安保工作有序推进。自11月3日起,物资看护安保人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守,全力保障搭建区域物资安全。安检团队于6日前完成8个安检门、4台X光机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并通过实操培训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为赛事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
赛事接待酒店的安保部署同样周密细致。集团在运动员驻地、组委会驻地酒店总计部署超1000人次安保力量,严格执行车辆核验、人员证件检查、物品安检等流程,并对运动员入住楼层实施专人看护。
在交通保障方面,将提前部署开展道路封控准备,交通疏导团队,确保大巴通行顺畅。各岗位人员均已熟悉职责流程,做好充分准备。
珠海安保集团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赛事安保工作,确保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赛圆满成功,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实现“无感快速通关”
全程231.8公里的赛道上,选手将6次通过三地口岸,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依次经香港、澳门口岸完成精彩赛程。
为保障赛事顺畅进行,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与港澳出入境部门深度合作,创新推出“通关查验前置+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出入境信息“一地验放、三方互认”。该站还与港澳出入境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实时沟通监控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封闭赛道内的参赛人员和车辆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备案,参赛人员全程无需停车接受查验,实现“无感快速通关”。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已提前抽调骨干警力成立赛事保障专班,组织制定专项勤务方案,并在赛事沿途设置多个执勤护航点,确保赛事的分段衔接顺畅。与此同时,因比赛期间港珠澳大桥实施临时管控,暂停通关服务,为满足旅客通关需求,该边检站提前做好赛后复关工作预案,在赛事结束后将迅速恢复口岸通关功能,及时加开、开足查验通道应对口岸高峰,保障三地旅客正常有序出入境。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赛事构建粤港澳三地出入境管理部门联合办赛的新模式,“我们将认真总结此次运作经验,持续探索更多跨境活动新场景,为三地旅客提供更便捷、更智慧的通关服务。”

1600余名城市志愿者暖心陪伴
此次赛事我市共招募培训城市志愿者1600余人,共设17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打造覆盖全市的城市志愿服务网络。
其中,场馆城市志愿服务站9个、交通枢纽城市志愿服务站17个、重点商圈城市志愿服务站26个、文化广场城市志愿服务站7个、文旅景区城市志愿服务站26个,社区城市志愿服务站87个。
根据自行车(公路)赛安排,珠海在城市阳台、城市客厅、海滨公园、香炉湾沙滩等关键位置设置10余个临时志愿服务站。为营造浓厚赛会氛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拱北口岸、金湾华发商都等重点区域还设立了特色志愿服务站点,设置赛事主题打卡墙,吸引市民游客参与互动。
“这些站点将提供路线指引、秩序维护、赛事推广、城市宣传、文明观赛引导、应急救助等多元化服务,成为赛事顺利运行的重要支撑。”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服务专业性,珠海已组织多场专题培训,内容涵盖赛事知识、服务规范、应急救护、突发事件应对等。
此外,“香山卫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自行车赛沿线站点服务中,以其硬作风展现珠海志愿者的责任担当。
封面图:2024年自行车测试赛。李建束摄文字:康振华 陶斯祎 刘雅玲 陈颖 李东捷 张景璐 图片:李建束 张伟宁 程霖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李双 统筹:陈奕樊

11月7日至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举行。作为十五运会唯一连接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跨境赛事,比赛线路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连接香港、澳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城市道路。
连日来,珠海全市上下通力协作,各级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从赛事安保、医疗保障、环境整治到志愿服务,以周密部署和细致服务为赛事保驾护航,以文明之姿迎四海宾朋。


扮靓城市美景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筹相关单位全面开展城市风貌提升行动。通过建立“领导包路+部门巡路+专项排查”工作机制,开展巡查280余次、专项排查53次,高效解决市容问题5100余宗,确保赛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
在设施维护方面,联合赛事执委会交通组按照赛事标准完成路面病害排查,修复沥青路面6400余平方米,更换翻新交通护栏3600余米,粉刷路灯杆件2700余盏,维修无障碍设施50余处。同时,完成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钢便桥作业,拆除北珠一路沿线地锁,完成钢便桥护墙护栏喷漆除锈3600余平方米。
环卫保障方面,赛道沿线配备7座垃圾转运站、12座公厕、229名环卫工人和82台应急设备。开展5轮专项排查,整改问题60余处,对“城市家具”实行“机械冲洗+人工擦拭”双重清洁,累计清洗养护3.25万个次。严格落实赛道深夜12时前水洗、清晨5时前干扫标准作业,清理卫生死角5.22万个,清运生活垃圾55万吨。
持续推进城市“增绿添彩”,今年以来,共维护(打造)繁花节点120处,改造绿地14万平方米,优化城市公园6个,新建服务驿站5个。 在港湾大道等地种植炮仗花,在情侣路等地种植格桑花,并于赛事起终点、拱北口岸等5个重要节点打造十五运会主题繁花节点,对沿线簕杜鹃实施花期调控,营造优美城市景观。
此外,加强情侣路赛道沿线流动经营专项整治,通过增设围栏等设施限制流动经营工具进出,同步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平价商品,在规范赛道沿线秩序的同时满足市民日常需求。

筑牢医疗保障体系
为做好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珠港澳三地卫生部门共同建立信息沟通、现场协作与应急机制,筑牢立体式医疗卫生保障网。
在指挥联动方面,珠港澳分别安排1名医疗指挥员乘坐联合指挥车全程保障,负责协调报告、指挥调度;在快速甄别方面,分别安排1名医生乘坐随行医生车,负责突发事故的伤员快速甄别和紧急处置;在专业处置方面,分别派出随行救护车尾速队伍负责伤病员快速转运和院前急救。
此外,珠海1辆取得粤港澳三地车牌的救护车随队进入澳门境内协助医疗保障。该车配备2名具备澳门有限度执业资质的医生、2名护士及1名司机,实现跨境医疗保障的通关便利、衔接顺畅与安全高效。
在珠海与横琴赛段,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赛道内,珠港澳分别安排1名医疗指挥员、1名医生乘坐联合指挥车和随行医生车,全程负责协调、报告、指挥调度、快速处置等工作,安排3辆随行救护车尾随队伍负责伤病员快速转运。赛道外围,设置4个现场医疗站、13个后备增援组、8条急救通道和7家定点医院,快速到场增援和大批量伤病员调度转运,并为伤病员开通绿色就医通道。针对封控小区路段,前置5辆救护车,满足封控小区居民的院前急救需求。

创新气象保障体系
桥面阵风超7级概率达18.5%,复合赛道天气如何精准研判?面对赛事保障难题,粤港澳气象部门创新构建“三台联动、四地互通、一套系统”保障体系,为十五运自行车赛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
“三台联动”体系中的“全运会珠海赛区气象台”设在市气象局,早在1年前便启动赛事服务。通过分析港珠澳大桥12个站点历史数据,珠海气象团队率先界定出更适用于港珠澳大桥的气象风险阈值,并创新采用橙红两色标注中高风险阈值,该模式已被广东省气象局作为“赛事气象服务范本”在全省推广。珠海还首次开展WBGT指数(暑热指数)监测预报服务,客观量化人体冷热感受,为技术官员开展赛事风险研判、运动员调整比赛策略和提供科学依据。
设在赛事指挥中心的“前线气象台”由省、市首席预报员驻守,根据高精度数值模式输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以及密集的气象站实时观测资料,对赛道及周边天气开展分钟级精细化研判;“移动气象台”则搭载先进监测设备领跑比赛车队,弥补气象自动站观测的不足。
珠海气象部门在珠海市内和合作区的赛道布设32个自动站和2台激光雷达,实现“30米级空间分辨率、分钟级更新频率”的精准观测。珠海联合港澳共同研发赛事专属气象服务系统,实现气象自动站、雷达图、卫星云图等多源数据直连,集成赛道52个自动气象站与应急移动监测车数据。此外,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赛事场景模型,融合精细化风场、地标路段等动态数据,将前线气象台轨迹、气象要素实况等多维信息叠加至赛事场景,通过可视化图谱呈现数据关联,实现天气动态“一图掌握”、三地气象数据“单屏集成呈现”,为赛事指挥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撑。

“火焰蓝”全程护航
消防安全是赛事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连日来,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多点发力、精准施策,针对涉赛场馆、接待酒店、赛事沿线织密织牢消防安全“防护网”。
目前,支队已按照总队指令落实高等级勤务,全员在岗在位。在力量部署上,针对自行车赛事特点,科学前置消防员与车辆,在沿线布设点位,实现全程动态守护。
在前期准备阶段,支队督导检查组先后赴合作区、珠海博物馆等涉赛场馆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发现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场馆方承诺立即整改并细化保障措施。金湾区消防救援大队对3家涉赛酒店开展入住前“回头看”,重点检查技术官员、运动员入住楼层的疏散通道与消防设施;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赛事沿线小区,重点查验消火栓完好性、消防通道畅通度及安保力量部署,并与物业负责人现场优化应急预案。
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持续紧绷安全弦,细化防控措施,强化应急备勤,用“火焰蓝”的坚守为赛事顺利举办筑牢安全屏障。

全面部署安保力量
当前,安保集团已累计投入安保力量1600余人次,在赛事起终点、接待酒店等重点区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保防护体系,为赛事安全顺利举办提供坚实支撑。
在赛事起终点珠海博物馆区域,各项安保工作有序推进。自11月3日起,物资看护安保人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守,全力保障搭建区域物资安全。安检团队于6日前完成8个安检门、4台X光机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并通过实操培训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为赛事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
赛事接待酒店的安保部署同样周密细致。集团在运动员驻地、组委会驻地酒店总计部署超1000人次安保力量,严格执行车辆核验、人员证件检查、物品安检等流程,并对运动员入住楼层实施专人看护。
在交通保障方面,将提前部署开展道路封控准备,交通疏导团队,确保大巴通行顺畅。各岗位人员均已熟悉职责流程,做好充分准备。
珠海安保集团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赛事安保工作,确保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赛圆满成功,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实现“无感快速通关”
全程231.8公里的赛道上,选手将6次通过三地口岸,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依次经香港、澳门口岸完成精彩赛程。
为保障赛事顺畅进行,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与港澳出入境部门深度合作,创新推出“通关查验前置+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出入境信息“一地验放、三方互认”。该站还与港澳出入境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实时沟通监控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封闭赛道内的参赛人员和车辆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备案,参赛人员全程无需停车接受查验,实现“无感快速通关”。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已提前抽调骨干警力成立赛事保障专班,组织制定专项勤务方案,并在赛事沿途设置多个执勤护航点,确保赛事的分段衔接顺畅。与此同时,因比赛期间港珠澳大桥实施临时管控,暂停通关服务,为满足旅客通关需求,该边检站提前做好赛后复关工作预案,在赛事结束后将迅速恢复口岸通关功能,及时加开、开足查验通道应对口岸高峰,保障三地旅客正常有序出入境。
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赛事构建粤港澳三地出入境管理部门联合办赛的新模式,“我们将认真总结此次运作经验,持续探索更多跨境活动新场景,为三地旅客提供更便捷、更智慧的通关服务。”

1600余名城市志愿者暖心陪伴
此次赛事我市共招募培训城市志愿者1600余人,共设17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打造覆盖全市的城市志愿服务网络。
其中,场馆城市志愿服务站9个、交通枢纽城市志愿服务站17个、重点商圈城市志愿服务站26个、文化广场城市志愿服务站7个、文旅景区城市志愿服务站26个,社区城市志愿服务站87个。
根据自行车(公路)赛安排,珠海在城市阳台、城市客厅、海滨公园、香炉湾沙滩等关键位置设置10余个临时志愿服务站。为营造浓厚赛会氛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拱北口岸、金湾华发商都等重点区域还设立了特色志愿服务站点,设置赛事主题打卡墙,吸引市民游客参与互动。
“这些站点将提供路线指引、秩序维护、赛事推广、城市宣传、文明观赛引导、应急救助等多元化服务,成为赛事顺利运行的重要支撑。”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服务专业性,珠海已组织多场专题培训,内容涵盖赛事知识、服务规范、应急救护、突发事件应对等。
此外,“香山卫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自行车赛沿线站点服务中,以其硬作风展现珠海志愿者的责任担当。
封面图:2024年自行车测试赛。李建束摄文字:康振华 陶斯祎 刘雅玲 陈颖 李东捷 张景璐 图片:李建束 张伟宁 程霖 编辑:李梅容 责任编辑:李双 统筹:陈奕樊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