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锣鼓柜八音表演、品非遗美食……斗门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赏锣鼓柜八音表演、品非遗美食、看川剧非遗变脸……11月13日,“非遗奇遇记·秋冬校园行”2025年“美艺与共·协手同行”斗门区文化馆非遗进校园项目(第十五期),在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小学开课,解锁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新技能、新体验,孩子们在与非遗的奇妙邂逅中沉浸其中,欢声笑语间,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斗门锣鼓柜。

来自斗门区文化馆总馆和斗门镇分馆的授课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普及非遗相关知识,以及斗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果。孩子们全神贯注听讲,并积极参与互动,对非遗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赏锣鼓柜八音表演。

本次活动邀请市级非遗项目斗门锣鼓柜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邝池安及其表演团队、区级非遗锅边糍项目负责人黄春燕、虾堆项目负责人邝定贤、斗门白糖饼制作技艺项目负责人赵劲波、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剧非遗变脸第三代传承人刘世帝等,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表演互动课。他们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技艺,更带领孩子们亲手触摸和体验非遗魅力。

活动现场,孩子们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其中——赏锣鼓柜八音表演、品非遗美食、趣玩舞狮、看川剧非遗变脸等,互动体验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期待未来能沉浸式体验到更多趣味非遗项目。

趣玩舞狮。
非遗知识展板。

非遗进校园工作组早早在小濠涌小学布置好非遗知识展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长廊”。展板上详实的文字介绍与生动的图片,迅速吸引了大量学生驻足细读。

近年来,斗门区文化馆(斗门区非遗中心)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和沉浸式体验,不仅为非遗搭建“年轻态”传习平台,也让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工作有了新的抓手和施展空间,为年轻一代创设“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的契机,让孩子们“爱上非遗,爱上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励志成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通讯员斗宣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王朝辉
赏锣鼓柜八音表演、品非遗美食……斗门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观海融媒 2025-11-15 14:24

赏锣鼓柜八音表演、品非遗美食、看川剧非遗变脸……11月13日,“非遗奇遇记·秋冬校园行”2025年“美艺与共·协手同行”斗门区文化馆非遗进校园项目(第十五期),在斗门区斗门镇小濠涌小学开课,解锁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新技能、新体验,孩子们在与非遗的奇妙邂逅中沉浸其中,欢声笑语间,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斗门锣鼓柜。

来自斗门区文化馆总馆和斗门镇分馆的授课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普及非遗相关知识,以及斗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果。孩子们全神贯注听讲,并积极参与互动,对非遗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赏锣鼓柜八音表演。

本次活动邀请市级非遗项目斗门锣鼓柜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邝池安及其表演团队、区级非遗锅边糍项目负责人黄春燕、虾堆项目负责人邝定贤、斗门白糖饼制作技艺项目负责人赵劲波、国家级非遗项目川剧非遗变脸第三代传承人刘世帝等,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表演互动课。他们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技艺,更带领孩子们亲手触摸和体验非遗魅力。

活动现场,孩子们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其中——赏锣鼓柜八音表演、品非遗美食、趣玩舞狮、看川剧非遗变脸等,互动体验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期待未来能沉浸式体验到更多趣味非遗项目。

趣玩舞狮。
非遗知识展板。

非遗进校园工作组早早在小濠涌小学布置好非遗知识展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长廊”。展板上详实的文字介绍与生动的图片,迅速吸引了大量学生驻足细读。

近年来,斗门区文化馆(斗门区非遗中心)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和沉浸式体验,不仅为非遗搭建“年轻态”传习平台,也让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工作有了新的抓手和施展空间,为年轻一代创设“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的契机,让孩子们“爱上非遗,爱上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励志成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通讯员斗宣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