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必得!珠海高新区荣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11月15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25亚太智慧城市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凭借在AI+算力布局、政务服务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的优异表现,揽获“2025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其智慧建设实践成为亚太地区智慧城市发展的标杆案例。

夯实算力基座

筑强智慧城市建设支撑

随着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

数据算力驱动奔跑。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积极融入珠海市“云上智城”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内发达地区最高性价比“算力洼地”,计划部署超5000P智算算力,构建“本地算力+云计算”的高效算力体系。这一前瞻性布局,为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夯实了坚实的数字基础。

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方面,珠海高新区打造了专门的产业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与创新项目落地生根。其中,东信时代发布全国首个国家网信办备案营销垂域大模型,远光软件九天智能一体化云平台入选全国企业数字化应用创新典型案例。从基础算力到场景应用,珠海高新区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技术的创新与迭代,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且多元的产业支撑,使得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都能找到对应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珠海高新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创新数政应用

打造智慧治理新范式

政务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所在。珠海高新区在全市率先联合金山云公司,在政务外网部署上线DeepSeek大模型,依托“金山政务办公大模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本地政务数据要素,为政府部门提供公文写作、政务问数、政策问答等智能化服务,开创了“数据不出域、安全可控”的政务智能化新模式。

这一创新模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公文写作效率提升75%、政务问数即时生成、政策问答即问即答三大突破,精准解决了政务服务的痛点问题。这种既拥抱技术革新又坚守安全底线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珠海高新区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创新平台梯队,形成了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5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1-9月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0.86亿元,占全区46.48%。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还以入选省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县区为契机,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技改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这种建立在深厚产业根基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有效避免了“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

通过实景三维数据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区、城市级微电网等创新实践,该区正在构建韧性高效的智能城市治理体系。特别是首批“四化”新型住宅应用场景,通过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生态和绿色科技三大领域,将未来社区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实体验。

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薛飞表示,此次获奖是对珠海高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未来发展的动力。下一步,珠海高新区将以珠西科学城智算中心建设为抓手,深化“政企协同、场景牵引”模式,推动产业、科技、数据要素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国智慧城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高新经验”。

吴长赋资料图
文字:宋雪梅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谢石
“智”在必得!珠海高新区荣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观海融媒 2025-11-17 20:29

11月15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25亚太智慧城市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凭借在AI+算力布局、政务服务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的优异表现,揽获“2025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其智慧建设实践成为亚太地区智慧城市发展的标杆案例。

夯实算力基座

筑强智慧城市建设支撑

随着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治理能力的关键指标。

数据算力驱动奔跑。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积极融入珠海市“云上智城”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内发达地区最高性价比“算力洼地”,计划部署超5000P智算算力,构建“本地算力+云计算”的高效算力体系。这一前瞻性布局,为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夯实了坚实的数字基础。

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方面,珠海高新区打造了专门的产业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与创新项目落地生根。其中,东信时代发布全国首个国家网信办备案营销垂域大模型,远光软件九天智能一体化云平台入选全国企业数字化应用创新典型案例。从基础算力到场景应用,珠海高新区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技术的创新与迭代,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且多元的产业支撑,使得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都能找到对应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珠海高新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创新数政应用

打造智慧治理新范式

政务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所在。珠海高新区在全市率先联合金山云公司,在政务外网部署上线DeepSeek大模型,依托“金山政务办公大模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本地政务数据要素,为政府部门提供公文写作、政务问数、政策问答等智能化服务,开创了“数据不出域、安全可控”的政务智能化新模式。

这一创新模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公文写作效率提升75%、政务问数即时生成、政策问答即问即答三大突破,精准解决了政务服务的痛点问题。这种既拥抱技术革新又坚守安全底线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珠海高新区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创新平台梯队,形成了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5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1-9月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0.86亿元,占全区46.48%。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还以入选省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县区为契机,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技改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这种建立在深厚产业根基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有效避免了“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

通过实景三维数据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区、城市级微电网等创新实践,该区正在构建韧性高效的智能城市治理体系。特别是首批“四化”新型住宅应用场景,通过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生态和绿色科技三大领域,将未来社区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实体验。

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薛飞表示,此次获奖是对珠海高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未来发展的动力。下一步,珠海高新区将以珠西科学城智算中心建设为抓手,深化“政企协同、场景牵引”模式,推动产业、科技、数据要素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为全国智慧城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高新经验”。

吴长赋资料图
文字:宋雪梅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