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现场(2022年8月4日)
香山建县来之不易

□郑柳婷

今年是香山建县870周年。香山地区主体就是今天的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历代《香山县志》都有记载“香山建县”这一历史事件。可惜的是最古老的第一套明朝永乐版的《香山县志》散佚已久,再无影踪。

明朝嘉靖版的《香山县志》卷之一《风土志第一》里面的记载还是十分明确的,应该是继承了明朝永乐版《香山县志》的精华。全文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香山,本禹贡扬州之南裔,百粤海屿地也。秦平百粤,以地属南海郡。汉时,北入番禺县。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之东为东官郡。恭帝元熙二年,分南海之西为新会郡,其地入焉。隋开皇十年,改东官郡为宝安县,属广州。唐至德二年,更名东莞,其地专属焉,是为文顺乡香山镇。宋元丰五年,广东运判徐九思用邑人进士梁杞言,请建为县,不果行,止设寨官一员,仍属东莞。宋绍兴二十二年,邑人陈天觉建言改升为县,以便输纳。东莞县令姚孝资以其言得请于朝,遂割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濒海地归之。因镇名为香山县,属广州,元属广州路。

珠海市档案馆、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发布的《珠海历史沿革表》史前至元这一段,都是根据以上明确的记载而展开的。

秦始皇嬴政统一岭南地区前,当时香山岛这块热土,属“百粤海屿地”。“百粤”就是“百越”,“粤”通“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香山岛“以地属南海郡”。

明代嘉靖版《香山县志》没有记载南越国这一段历史,而是直接说“汉时,北入番禺县”。“北入番禺县”的时间应该是指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这一年汉武帝平南越国。三国,香山岛属番禺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这就是说,今天东莞市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31年。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分南海郡之西为新会郡。这就是说,今天新会市的名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420年。而香山地区(主体是香山岛)就介乎东官郡和新会郡之间。隋开皇十年(589),南北实现大统一,改东官郡为宝安县。这就是说,今天深圳市宝安区“宝安”这一个名字是从隋朝实现大统一这一年开始使用的。

《石溪亦兰亭碑记》是这样写的:凤凰山之南,有邑名山场,香山之源也。

这又何解?事实上,明代嘉靖版《香山县志》同样写得清清楚楚——“唐至德二年,更名东莞,其地专属焉,是为文顺乡香山镇”。

唐至德二年就是公元757年,这一年和香山地区有关的有三件事:一是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也就是说东莞这一名字可以追溯到公元331年,但那时叫东官,而公元757年则改称东莞了;二是“其地专属焉”,就是香山地区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香山岛,就是今天的五桂山系、凤凰山系及其周边的土地)专属东莞县;三是“是为文顺乡香山镇”,言下之意就是香山岛由东莞县文顺乡管辖,并为保护盐业生产,在文顺乡设置香山镇(军事机构,治所今香洲山场一带)。在今山场与华子石之间的濠潭曾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唐宋时期的遗址。由此可见,香山之源就在今天山场,而山场就是香山场的简称。

香山建县之路也不容易,从北宋元丰五年走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也就是从公元1082年走到公元1152年。“广东运判徐九思用邑人进士梁杞言,请建为县,不果行,止设寨官一员,仍属东莞”,这是第一次建县的努力,乡贤梁杞首先提出来,得到了广东运判徐九思的支持,并采取行动,可惜没有“请建”成功,“止设寨官一员”,香山镇变成了香山寨,性质一样,还是保护盐业生产,只是地位有所加强;一晃又过了七十年,又有一个乡贤陈天觉提出建县。什么理由呢?这位乡贤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他提出的理由非常充分而且合理:香山场生产的盐,银坑开挖出来的银,如果运到东莞县城,再转运广州,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安全,三是大大增加了成本,所以他以“以便输纳”为由,“建言改升为县”。这一次得到了东莞县令姚孝资的赞赏,他马上去积极促成此事,“以其言得请于朝”,把陈乡贤的话转达到朝廷去了。而此时的朝廷也正需要增加财政收入,“绍兴议和”之后,朝廷财政困难,听到有盐和银输纳的一个地方申请建县,很快就同意了,“遂割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濒海地归之”,“因镇名为香山县,属广州”。

香山建县成功了,首任行政长官是谁呢?正是这位有远见的乡贤陈天觉。陈天觉为这个新生的香山县劳心劳力,直至终老。

与影子捉迷藏(组诗)

 □黄昭龙(11岁)

光和影子在打架

城市的晚上

黑夜踮着猫掌来了
肆意地游走

 

各种各样的光

也踮着猫掌来了
也在肆意地游走

 

光所到之处

黑暗寸草不生
但总以影子呈现

 

黑暗总是想着

在光的后面偷袭光
一直打到天亮
光又一次赢了

 

星星

我站在楼上

被海口的夜晚
裹得紧紧的

 

大地望着灯光

灯光望着我
我望着星星

 

天上的星星变少了

是不是因为
都到灯里去了

 

蘑菇

我很小的时候

我的妈妈
剪短了头发

 

我发现

妈妈的头
变成一个大蘑菇了

 

世界地图

我在世界地图上

看到了一条长龙
我想去那个地方
抓长龙

 

但是等我到了

那个地方
长龙就飞到了天上
不见踪影

 

与影子捉迷藏

我有一个好伙伴

他叫影子
总是跟着我

 

我每天

都忘不了与影子
一起捉捉迷藏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
湾韵|现场(2022年8月4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8-04 12:37
香山建县来之不易

□郑柳婷

今年是香山建县870周年。香山地区主体就是今天的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历代《香山县志》都有记载“香山建县”这一历史事件。可惜的是最古老的第一套明朝永乐版的《香山县志》散佚已久,再无影踪。

明朝嘉靖版的《香山县志》卷之一《风土志第一》里面的记载还是十分明确的,应该是继承了明朝永乐版《香山县志》的精华。全文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香山,本禹贡扬州之南裔,百粤海屿地也。秦平百粤,以地属南海郡。汉时,北入番禺县。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之东为东官郡。恭帝元熙二年,分南海之西为新会郡,其地入焉。隋开皇十年,改东官郡为宝安县,属广州。唐至德二年,更名东莞,其地专属焉,是为文顺乡香山镇。宋元丰五年,广东运判徐九思用邑人进士梁杞言,请建为县,不果行,止设寨官一员,仍属东莞。宋绍兴二十二年,邑人陈天觉建言改升为县,以便输纳。东莞县令姚孝资以其言得请于朝,遂割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濒海地归之。因镇名为香山县,属广州,元属广州路。

珠海市档案馆、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发布的《珠海历史沿革表》史前至元这一段,都是根据以上明确的记载而展开的。

秦始皇嬴政统一岭南地区前,当时香山岛这块热土,属“百粤海屿地”。“百粤”就是“百越”,“粤”通“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香山岛“以地属南海郡”。

明代嘉靖版《香山县志》没有记载南越国这一段历史,而是直接说“汉时,北入番禺县”。“北入番禺县”的时间应该是指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这一年汉武帝平南越国。三国,香山岛属番禺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这就是说,今天东莞市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31年。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分南海郡之西为新会郡。这就是说,今天新会市的名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420年。而香山地区(主体是香山岛)就介乎东官郡和新会郡之间。隋开皇十年(589),南北实现大统一,改东官郡为宝安县。这就是说,今天深圳市宝安区“宝安”这一个名字是从隋朝实现大统一这一年开始使用的。

《石溪亦兰亭碑记》是这样写的:凤凰山之南,有邑名山场,香山之源也。

这又何解?事实上,明代嘉靖版《香山县志》同样写得清清楚楚——“唐至德二年,更名东莞,其地专属焉,是为文顺乡香山镇”。

唐至德二年就是公元757年,这一年和香山地区有关的有三件事:一是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也就是说东莞这一名字可以追溯到公元331年,但那时叫东官,而公元757年则改称东莞了;二是“其地专属焉”,就是香山地区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香山岛,就是今天的五桂山系、凤凰山系及其周边的土地)专属东莞县;三是“是为文顺乡香山镇”,言下之意就是香山岛由东莞县文顺乡管辖,并为保护盐业生产,在文顺乡设置香山镇(军事机构,治所今香洲山场一带)。在今山场与华子石之间的濠潭曾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唐宋时期的遗址。由此可见,香山之源就在今天山场,而山场就是香山场的简称。

香山建县之路也不容易,从北宋元丰五年走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也就是从公元1082年走到公元1152年。“广东运判徐九思用邑人进士梁杞言,请建为县,不果行,止设寨官一员,仍属东莞”,这是第一次建县的努力,乡贤梁杞首先提出来,得到了广东运判徐九思的支持,并采取行动,可惜没有“请建”成功,“止设寨官一员”,香山镇变成了香山寨,性质一样,还是保护盐业生产,只是地位有所加强;一晃又过了七十年,又有一个乡贤陈天觉提出建县。什么理由呢?这位乡贤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他提出的理由非常充分而且合理:香山场生产的盐,银坑开挖出来的银,如果运到东莞县城,再转运广州,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安全,三是大大增加了成本,所以他以“以便输纳”为由,“建言改升为县”。这一次得到了东莞县令姚孝资的赞赏,他马上去积极促成此事,“以其言得请于朝”,把陈乡贤的话转达到朝廷去了。而此时的朝廷也正需要增加财政收入,“绍兴议和”之后,朝廷财政困难,听到有盐和银输纳的一个地方申请建县,很快就同意了,“遂割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濒海地归之”,“因镇名为香山县,属广州”。

香山建县成功了,首任行政长官是谁呢?正是这位有远见的乡贤陈天觉。陈天觉为这个新生的香山县劳心劳力,直至终老。

与影子捉迷藏(组诗)

 □黄昭龙(11岁)

光和影子在打架

城市的晚上

黑夜踮着猫掌来了
肆意地游走

 

各种各样的光

也踮着猫掌来了
也在肆意地游走

 

光所到之处

黑暗寸草不生
但总以影子呈现

 

黑暗总是想着

在光的后面偷袭光
一直打到天亮
光又一次赢了

 

星星

我站在楼上

被海口的夜晚
裹得紧紧的

 

大地望着灯光

灯光望着我
我望着星星

 

天上的星星变少了

是不是因为
都到灯里去了

 

蘑菇

我很小的时候

我的妈妈
剪短了头发

 

我发现

妈妈的头
变成一个大蘑菇了

 

世界地图

我在世界地图上

看到了一条长龙
我想去那个地方
抓长龙

 

但是等我到了

那个地方
长龙就飞到了天上
不见踪影

 

与影子捉迷藏

我有一个好伙伴

他叫影子
总是跟着我

 

我每天

都忘不了与影子
一起捉捉迷藏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