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截至2022年7月,“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学校的教学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有哪些新变化?本期《民生新观察》栏目,邀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静和香洲区人大代表、云峰小学校长张丽慧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解读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变化一
学生作业少了
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今年暑假,云峰小学四年级学生谭畅的书面作业明显减少了,多出来的时间他和小伙伴们约着去打球、郊游或者参加实践活动。“我们还会去报名做义工。”谭畅接受采访时说。
“对于学生来说,童年‘回来了’。”香洲区人大代表、云峰小学校长张丽慧表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填满了。“双减”后,教育生态变了,学生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家里有时间跟家长进行亲子沟通,一起做家务、一起亲子阅读、一起运动、一起到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社会等,增进了亲子感情。“身心舒畅、充实放松”可能是孩子们内心最直接的感受。
对此,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静表示,“双减”包括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具体到校内管理,一是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满足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尤其要减少机械刷题、简单重复做题,减少那些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家庭、娱乐等时间的作业负担;二是要减轻家长负担,禁止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同时通过开展课后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解读
全面落实政策促进学生成长
针对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的作业太少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额外为孩子布置作业的不“减”反“增”现象,陈静认为,这个问题和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相关研究报告表明,“校外补习对困难学生效果有限,对优秀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以学习成绩来看,多做1小时校外作业,不如多睡1小时觉”,若能为学生提供五项基本保障——基本保证睡眠、保证规律早餐、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阅读30分钟、父母关注子女生活,则91.5%的小学生和84.1%的中学生会感到快乐。最终全社会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陈静表示,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切实强化了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变化二
老师角色变了
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但严控总量和时间不代表降低作业要求。对此,云峰小学把优化作业放在“双减”的重要地位。老师紧扣课程标准,研制作业设计指南,将作业管理纳入日常教学监管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关注了单元目标做到系统化的考量,我们细化、分组、分层进行作业设计,准确地把握了作业设计的量,提质不提量。然后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成长。”云峰小学英语学科教师林莉莎在接受《民生新观察》栏目记者采访时说。
云峰小学学生杨沫萱表示:“我们的作业量减少了,作业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这种有趣味性、创意性的作业,让我们觉得完成作业是一件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情。”
除了作业、考试等常规的评价方式,云峰小学也注重联合家长,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张丽慧坦言,落实“双减”,老师们需要努力给自己充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为例,教师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实现作业少而精,提质增效,这需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解读
“双减”不意味着“躺平”
陈静指出,减量是有标准的,绝对不是躺平。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同时,学习任务是有标准的,“双减”政策一步步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组合拳也逐步形成,“双减”+“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逐步落地,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对标新标准,认真研究,及时调整,细化措施,在适当时长的教学时间和作业时间中提质提效。
变化三
课后生活丰富了
“430课堂”内外联动
“双减”政策带来的改变还不止这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还通过引进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服务“430课堂”,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受到广泛好评。
除了机构“走进来”上课,孩子们也能“走出去”研学,“双减”后新增了包括革命传承、科普研习、职业体验、生存挑战、手工制作、航空科技、农业体验等多条研学线路。
陈静表示,通过一年的工作探索,在校内引入第三方素质托管班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多样化需求,也确实减轻了学校部分老师的负担,保证老师有集中教研的时间,有照顾家庭的时间。陈静认为,“430课堂”在提供课程服务的数量上需要做得更多更好,不过要逐步推进,要加强对第三方的资质审核,教育部门和学校还需要把好安全保障关、服务内容关、规范管理关。同时,她也提醒各位家长,要科学选择课后服务项目。“‘双减’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
张丽慧说,“430”素质拓展课程服务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家长和学生对于“430”素质拓展课程反响比较热烈,一些热门项目不到2分钟就报满了。家长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素质拓展课程,既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解读
校外培训机构服务“430课堂”
今年秋季开学,香山学校向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引进了30多门课程服务“430课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项目,新奇、好玩,还能长见识。
从2021年9月开始,市教育局尝试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通过引进市新闻中心、市体育中心、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在全市各小学陆续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每天下午4时30分至6时之间,由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走进学校,为孩子们提供艺术、科技、体育、劳动等课程。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截至2022年7月,“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学校的教学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有哪些新变化?本期《民生新观察》栏目,邀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静和香洲区人大代表、云峰小学校长张丽慧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解读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变化一
学生作业少了
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今年暑假,云峰小学四年级学生谭畅的书面作业明显减少了,多出来的时间他和小伙伴们约着去打球、郊游或者参加实践活动。“我们还会去报名做义工。”谭畅接受采访时说。
“对于学生来说,童年‘回来了’。”香洲区人大代表、云峰小学校长张丽慧表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填满了。“双减”后,教育生态变了,学生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家里有时间跟家长进行亲子沟通,一起做家务、一起亲子阅读、一起运动、一起到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社会等,增进了亲子感情。“身心舒畅、充实放松”可能是孩子们内心最直接的感受。
对此,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静表示,“双减”包括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具体到校内管理,一是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满足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尤其要减少机械刷题、简单重复做题,减少那些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家庭、娱乐等时间的作业负担;二是要减轻家长负担,禁止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同时通过开展课后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解读
全面落实政策促进学生成长
针对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的作业太少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额外为孩子布置作业的不“减”反“增”现象,陈静认为,这个问题和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相关研究报告表明,“校外补习对困难学生效果有限,对优秀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以学习成绩来看,多做1小时校外作业,不如多睡1小时觉”,若能为学生提供五项基本保障——基本保证睡眠、保证规律早餐、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阅读30分钟、父母关注子女生活,则91.5%的小学生和84.1%的中学生会感到快乐。最终全社会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陈静表示,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切实强化了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变化二
老师角色变了
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但严控总量和时间不代表降低作业要求。对此,云峰小学把优化作业放在“双减”的重要地位。老师紧扣课程标准,研制作业设计指南,将作业管理纳入日常教学监管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关注了单元目标做到系统化的考量,我们细化、分组、分层进行作业设计,准确地把握了作业设计的量,提质不提量。然后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成长。”云峰小学英语学科教师林莉莎在接受《民生新观察》栏目记者采访时说。
云峰小学学生杨沫萱表示:“我们的作业量减少了,作业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这种有趣味性、创意性的作业,让我们觉得完成作业是一件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情。”
除了作业、考试等常规的评价方式,云峰小学也注重联合家长,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张丽慧坦言,落实“双减”,老师们需要努力给自己充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为例,教师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实现作业少而精,提质增效,这需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解读
“双减”不意味着“躺平”
陈静指出,减量是有标准的,绝对不是躺平。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同时,学习任务是有标准的,“双减”政策一步步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组合拳也逐步形成,“双减”+“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逐步落地,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对标新标准,认真研究,及时调整,细化措施,在适当时长的教学时间和作业时间中提质提效。
变化三
课后生活丰富了
“430课堂”内外联动
“双减”政策带来的改变还不止这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还通过引进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服务“430课堂”,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受到广泛好评。
除了机构“走进来”上课,孩子们也能“走出去”研学,“双减”后新增了包括革命传承、科普研习、职业体验、生存挑战、手工制作、航空科技、农业体验等多条研学线路。
陈静表示,通过一年的工作探索,在校内引入第三方素质托管班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多样化需求,也确实减轻了学校部分老师的负担,保证老师有集中教研的时间,有照顾家庭的时间。陈静认为,“430课堂”在提供课程服务的数量上需要做得更多更好,不过要逐步推进,要加强对第三方的资质审核,教育部门和学校还需要把好安全保障关、服务内容关、规范管理关。同时,她也提醒各位家长,要科学选择课后服务项目。“‘双减’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
张丽慧说,“430”素质拓展课程服务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家长和学生对于“430”素质拓展课程反响比较热烈,一些热门项目不到2分钟就报满了。家长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素质拓展课程,既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解读
校外培训机构服务“430课堂”
今年秋季开学,香山学校向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引进了30多门课程服务“430课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项目,新奇、好玩,还能长见识。
从2021年9月开始,市教育局尝试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通过引进市新闻中心、市体育中心、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在全市各小学陆续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每天下午4时30分至6时之间,由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走进学校,为孩子们提供艺术、科技、体育、劳动等课程。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