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事关千家万户,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近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栏目组收到市民反映称,我市不少老旧小区因年久失修,小区的供水系统老化,水压不够、水质不理想等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完善升级老旧小区供水系统,告别“供水顽疾”,让老旧小区居民用水不再愁?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市人大代表刘安畅和市水控集团供水公司客服中心副经理杨江毅做客演播室,共同进行探讨。

两位嘉宾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老旧小区供水设施相关话题。 |
话题①
老旧小区“用水难”成“顽疾”
位于香洲区的南村豪苑、利达新园、南香里及狮山路周围等小区,楼龄大都接近30年甚至40年,而且小区内楼栋较多,居住人口规模较大。这些小区的供水设施几乎都面临“超期服役”问题,供水管网老化、爆管事故频发。
部分老旧小区不仅经常停水,水压也不稳定。自装增压泵、自备水箱、避开高峰期用水,是这些老旧小区中居民日常的“基本守则”。
“除非自己家里装个加压泵,如果不装,水流就不行。”
“经常会停水,可能是水管爆裂。晚上洗澡人多的时候,水就供不上来,燃气热水器打不着火。”
“去年至少有20次爆水管,经常停水,生活很不方便”……
《民生新观察》栏目组记者实地走访上述老旧小区时,居民们纷纷“吐槽”。
不少居民表示,小区内部的水管、水箱、水泵等设施已经出现锈迹,且管内杂质淤积,清洗消毒不到位,水质堪忧,严重影响住户用水质量,“饮水难”“用水难”成为居民心头的“顽疾”。
嘉宾:
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
演播节目中,市水控集团供水公司客服中心副经理杨江毅坦言,老旧小区水压不足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对于一些地理位置较高的老旧小区来说,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一些。

对于市民提到的老旧小区水质泛黄、有杂质等水质问题,杨江毅认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出现爆管事故进行抢修后,可能会在恢复供水时,有部分泥沙进入了供水管道,导致居民水龙头短时出现“黄水”现象;另一种情况是,部分老旧小区供水管网使用的管材是镀锌管、普通铸铁管,这种管材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里面就会生锈,伴随着管道生锈就会导致水质下降。
杨江毅指出,按照城镇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的相关规定,供水管道的折旧年限是20-30年,水表是6-8年,机器设备是6-15年,电子设备大概是5-10年。供水管道具体的老化情况还跟当时开发商的建设标准、所选用材料的品质以及施工工艺,还有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有些靠海边的小区,那里的咸度比较大,对供水管道可能影响更大。另外,像埋地管的话,还跟土壤的酸碱度也有关系,很多综合因素会导致最后供水问题的出现。”

杨江毅认为,目前,全市供水设施和管网主要面临3个方面问题:一是老旧管材多,特别是在老城区,老旧管材使用时间长,会造成爆管、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二是二次供水系统老旧,会造成设备老化、电耗增加、供水不稳定等情况;三是供水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用水的需求,近几年由于珠海的发展比较快,人口和企业都增加了很多,全市供水量也是年年增加,对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杨江毅表示,当前,推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和管网改造面临的压力较大。据初步统计,全市2008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有1000个,全市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需要的资金大概是34亿元。过去5年,市水控集团投入到小区供水管网设施改造的资金已达2.6亿元,但相对34亿元的总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杨江毅还特别提到,我市老旧小区的改造,按照相关的指导意见可分为基础类、改善类和提升类等几大类。其中,基础类就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等设施,属于“应改尽改”的范畴。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将供水设施一并改造的比较少。他希望,今后在老旧小区整体改造的时候,把供水管道一并纳入改造内容,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省改造资金,还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市人大代表刘安畅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要健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二是政府设立专项改造资金,分阶段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三是完善住宅小区供水设施移交及管理机制等问题。
“主要是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实施。然后还涉及到产权问题,最后是谁来管,谁来维护?这些费用是怎么分摊?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推敲下的。”刘安畅认为,处于保质期的供水设施在移交前应由开发商或前期物业公司负责管养维护,移交后则应由供水企业负责管养维护;而水表与居民水龙头之间的入户管道产权属于住户,则应由业主自行维护保养。
话题②
依托“民生微实事”解决用水难题
为彻底解决社区居民的用水问题,近期,香洲区翠香街道北园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华丽花园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项目,让小区的211户街坊告别了用水困扰,实现了24小时“安心用水”。
冼先生是华丽花园小区20多年的老住户,家住7楼,他说得益于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之前困扰大家的用水难题,如今全部得到解决。
“现在的水很大,流出来的水很清澈,不像以前水流很细。以前冲凉,都要等到人家低层的冲完凉以后,我们才能够再冲。现在就是高峰期九点多,低层住户在冲凉,我也一样可以冲凉,很方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冼先生对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据了解,华丽花园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项目,是通过社区出资、业主集资和“民生微实事”项目申请三方合力的方式实施的。项目总造价控制在60万元以内,其中“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44万元,剩下的钱由业主和社会单位集资完成。
北园社区党委书记刘鸿键表示,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实现了用水自由以及水质的保障。
嘉宾:
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需要多方参与
杨江毅表示,居民小区的供水设施移交之前,主要由开发商和物业公司负责管养;移交给水控集团之后,供水企业会对供水管道进行全面的巡查、管养和维护。
“我们也编制了珠海市供水工程设计及材料选用指引,目前供水行业主管部门也征集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希望能够尽快落地实施。”杨江毅透露,新的标准将进一步提升供水工程质量,提高供水安全水平。此外,水控集团供水公司也在一些小区建了一些加压应急管道,通过技术改造,能够实现清洗水池、水箱的时候不停水,这样就可以减少停水的次数。
刘安畅在演播节目中指出,华丽小区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小区,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经验值得推广。但是,对于一些改造成本比较大的小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可申请的资金是不够的,还是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
刘安畅认为,除了“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之外,还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其他政府资金等都可以用于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居民与供水企业、社会力量要共同承担。通过多方的参与,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解决技术问题。
据了解,目前,市水控集团正在加紧推进水厂和市政供水管道建设,未来,我市供水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事关千家万户,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近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栏目组收到市民反映称,我市不少老旧小区因年久失修,小区的供水系统老化,水压不够、水质不理想等问题层出不穷。
如何完善升级老旧小区供水系统,告别“供水顽疾”,让老旧小区居民用水不再愁?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市人大代表刘安畅和市水控集团供水公司客服中心副经理杨江毅做客演播室,共同进行探讨。

两位嘉宾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老旧小区供水设施相关话题。 |
话题①
老旧小区“用水难”成“顽疾”
位于香洲区的南村豪苑、利达新园、南香里及狮山路周围等小区,楼龄大都接近30年甚至40年,而且小区内楼栋较多,居住人口规模较大。这些小区的供水设施几乎都面临“超期服役”问题,供水管网老化、爆管事故频发。
部分老旧小区不仅经常停水,水压也不稳定。自装增压泵、自备水箱、避开高峰期用水,是这些老旧小区中居民日常的“基本守则”。
“除非自己家里装个加压泵,如果不装,水流就不行。”
“经常会停水,可能是水管爆裂。晚上洗澡人多的时候,水就供不上来,燃气热水器打不着火。”
“去年至少有20次爆水管,经常停水,生活很不方便”……
《民生新观察》栏目组记者实地走访上述老旧小区时,居民们纷纷“吐槽”。
不少居民表示,小区内部的水管、水箱、水泵等设施已经出现锈迹,且管内杂质淤积,清洗消毒不到位,水质堪忧,严重影响住户用水质量,“饮水难”“用水难”成为居民心头的“顽疾”。
嘉宾:
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
演播节目中,市水控集团供水公司客服中心副经理杨江毅坦言,老旧小区水压不足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对于一些地理位置较高的老旧小区来说,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一些。

对于市民提到的老旧小区水质泛黄、有杂质等水质问题,杨江毅认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出现爆管事故进行抢修后,可能会在恢复供水时,有部分泥沙进入了供水管道,导致居民水龙头短时出现“黄水”现象;另一种情况是,部分老旧小区供水管网使用的管材是镀锌管、普通铸铁管,这种管材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里面就会生锈,伴随着管道生锈就会导致水质下降。
杨江毅指出,按照城镇供水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的相关规定,供水管道的折旧年限是20-30年,水表是6-8年,机器设备是6-15年,电子设备大概是5-10年。供水管道具体的老化情况还跟当时开发商的建设标准、所选用材料的品质以及施工工艺,还有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有些靠海边的小区,那里的咸度比较大,对供水管道可能影响更大。另外,像埋地管的话,还跟土壤的酸碱度也有关系,很多综合因素会导致最后供水问题的出现。”

杨江毅认为,目前,全市供水设施和管网主要面临3个方面问题:一是老旧管材多,特别是在老城区,老旧管材使用时间长,会造成爆管、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二是二次供水系统老旧,会造成设备老化、电耗增加、供水不稳定等情况;三是供水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用水的需求,近几年由于珠海的发展比较快,人口和企业都增加了很多,全市供水量也是年年增加,对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杨江毅表示,当前,推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和管网改造面临的压力较大。据初步统计,全市2008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有1000个,全市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需要的资金大概是34亿元。过去5年,市水控集团投入到小区供水管网设施改造的资金已达2.6亿元,但相对34亿元的总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杨江毅还特别提到,我市老旧小区的改造,按照相关的指导意见可分为基础类、改善类和提升类等几大类。其中,基础类就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等设施,属于“应改尽改”的范畴。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将供水设施一并改造的比较少。他希望,今后在老旧小区整体改造的时候,把供水管道一并纳入改造内容,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省改造资金,还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市人大代表刘安畅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要健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二是政府设立专项改造资金,分阶段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三是完善住宅小区供水设施移交及管理机制等问题。
“主要是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实施。然后还涉及到产权问题,最后是谁来管,谁来维护?这些费用是怎么分摊?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推敲下的。”刘安畅认为,处于保质期的供水设施在移交前应由开发商或前期物业公司负责管养维护,移交后则应由供水企业负责管养维护;而水表与居民水龙头之间的入户管道产权属于住户,则应由业主自行维护保养。
话题②
依托“民生微实事”解决用水难题
为彻底解决社区居民的用水问题,近期,香洲区翠香街道北园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华丽花园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项目,让小区的211户街坊告别了用水困扰,实现了24小时“安心用水”。
冼先生是华丽花园小区20多年的老住户,家住7楼,他说得益于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之前困扰大家的用水难题,如今全部得到解决。
“现在的水很大,流出来的水很清澈,不像以前水流很细。以前冲凉,都要等到人家低层的冲完凉以后,我们才能够再冲。现在就是高峰期九点多,低层住户在冲凉,我也一样可以冲凉,很方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冼先生对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据了解,华丽花园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项目,是通过社区出资、业主集资和“民生微实事”项目申请三方合力的方式实施的。项目总造价控制在60万元以内,其中“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44万元,剩下的钱由业主和社会单位集资完成。
北园社区党委书记刘鸿键表示,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实现了用水自由以及水质的保障。
嘉宾:
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需要多方参与
杨江毅表示,居民小区的供水设施移交之前,主要由开发商和物业公司负责管养;移交给水控集团之后,供水企业会对供水管道进行全面的巡查、管养和维护。
“我们也编制了珠海市供水工程设计及材料选用指引,目前供水行业主管部门也征集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希望能够尽快落地实施。”杨江毅透露,新的标准将进一步提升供水工程质量,提高供水安全水平。此外,水控集团供水公司也在一些小区建了一些加压应急管道,通过技术改造,能够实现清洗水池、水箱的时候不停水,这样就可以减少停水的次数。
刘安畅在演播节目中指出,华丽小区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小区,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小区供水管网设备系统更新改造,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经验值得推广。但是,对于一些改造成本比较大的小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可申请的资金是不够的,还是需要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
刘安畅认为,除了“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之外,还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其他政府资金等都可以用于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居民与供水企业、社会力量要共同承担。通过多方的参与,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解决技术问题。
据了解,目前,市水控集团正在加紧推进水厂和市政供水管道建设,未来,我市供水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