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的青竹花园南区于1998年建成,共有83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微型小区。曾经小区物业管理混乱、服务缺位,业主怨声载道。如今,大门智能识别,环境整洁有序,邻里关系融洽,业主达到了缴费率100%。从“没人管”到“自己管”再到“管得好”,本期《民生新观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区,看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业主缴费率100%
这个微型老旧小区实现有偿自治
青竹花园南区是1998年建成的微型老旧小区,只有两栋楼,共计83户居民。2022年之前由一家小型物业公司管理,但物业服务却让居民们不满意。2022年6月,这家物业公司正式撤场。在小区管理面临“真空”之际,小区业委会主动担责,在社区的支持下,提出“智能化无人值守+业委会自治”方案,通过业主众筹和政府补贴,小区装上了人脸识别和停车识别系统,自治管理正式启动。

“小区业委会成员很负责任,有问题会及时沟通处理。”“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邻里之间更加和谐了。”“小区自治管理的各项事务、资金都是公开透明的。”记者在青竹花园南区走访时,小区居民纷纷表示,他们对目前小区业主自治的模式比较满意,也愿意维持现状。

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朱英桂告诉记者,小区在启动自治管理后,通过降低业主管理费、改善服务质量、加装智能管理设施等方式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小区事务,业委会通过业主群线上沟通、线下协商双向解决。同时,小区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每月都会公示账目,接受全体业主监督。小区每年还举办中秋邻里活动,凝聚起久违的邻里情。”朱英桂说。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涉及的服务内容并不复杂。除了有一名固定的保洁员打扫卫生,其他费用基本是“有事则花,无事则省”,维修费用一笔一笔地结算,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业委会成员更是自愿、无偿参与到小区管理事务中。如今小区的业主缴费率100%,公共基金每年还有结余,结余资金也用于改善提升小区环境,居民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据了解,如今翠香街道福宁社区的17个老旧小区中,已有多个微型老旧小区借鉴了青竹花园南区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合力共建是小区自治的长久之道
与传统的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方式不同,青竹花园南区实行的自治管理模式,是由小区业委会等自治组织牵头,通过业主大会表决自治管理方案,进行小区的自我管理。小区的自治组织按照表决通过的方案,向居民们收取管理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去购买保洁、安保等服务。
青竹花园南区采取的自治管理方案赢得了业主的满意,业主们愿意长久地延续这一自治模式。不难发现,“账目公示”“有求必应”对于建立业主们的信任至关重要。在缺乏专业物业公司“背书”的情况下,小区自治如何长期、有效地维系这种透明度和公信力呢?
在广东常成(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嘉皓看来,若想小区自治能够长期有效地延续下去,决策要科学、运作要透明。唐嘉皓介绍,从法律层面上看,小区业主自治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律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明确了业主对小区内专有部分的所有权以及对共有部分的管理权。该法条虽未直接提及其自治权,管理权的存在意味着业主可以实行自治管理。“业主通过业委会行使管理权,也是需要遵循法律边界的。”唐嘉皓表示,当前珠海也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业主自治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规范。
实际上,在已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很多小区尝试进行自治却“搞不起来”或“半途而废”。香洲区翠香街道社区建设办主任张澜指出,翠香街道多个微型老旧小区成功实现自治管理,离不开小区居民、社区和街道的共同努力。

张澜介绍,翠香街道将小区自治深度融入街道、社区整体工作体系,持续深耕社会治理。近年来,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业委会核心成员开展法律科普与专项培训,利用好业主大会等契机进行宣教科普,提升居民自治意识与能力。同时,街道和社区深度参与、指导小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为各小区“量身定制”管理模式。“街道、社区要当好‘粘合剂’,更重要的是小区居民邻里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小区自治才有温度、有活力。”张澜说。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的青竹花园南区于1998年建成,共有83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微型小区。曾经小区物业管理混乱、服务缺位,业主怨声载道。如今,大门智能识别,环境整洁有序,邻里关系融洽,业主达到了缴费率100%。从“没人管”到“自己管”再到“管得好”,本期《民生新观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区,看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业主缴费率100%
这个微型老旧小区实现有偿自治
青竹花园南区是1998年建成的微型老旧小区,只有两栋楼,共计83户居民。2022年之前由一家小型物业公司管理,但物业服务却让居民们不满意。2022年6月,这家物业公司正式撤场。在小区管理面临“真空”之际,小区业委会主动担责,在社区的支持下,提出“智能化无人值守+业委会自治”方案,通过业主众筹和政府补贴,小区装上了人脸识别和停车识别系统,自治管理正式启动。

“小区业委会成员很负责任,有问题会及时沟通处理。”“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邻里之间更加和谐了。”“小区自治管理的各项事务、资金都是公开透明的。”记者在青竹花园南区走访时,小区居民纷纷表示,他们对目前小区业主自治的模式比较满意,也愿意维持现状。

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朱英桂告诉记者,小区在启动自治管理后,通过降低业主管理费、改善服务质量、加装智能管理设施等方式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小区事务,业委会通过业主群线上沟通、线下协商双向解决。同时,小区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每月都会公示账目,接受全体业主监督。小区每年还举办中秋邻里活动,凝聚起久违的邻里情。”朱英桂说。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涉及的服务内容并不复杂。除了有一名固定的保洁员打扫卫生,其他费用基本是“有事则花,无事则省”,维修费用一笔一笔地结算,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业委会成员更是自愿、无偿参与到小区管理事务中。如今小区的业主缴费率100%,公共基金每年还有结余,结余资金也用于改善提升小区环境,居民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据了解,如今翠香街道福宁社区的17个老旧小区中,已有多个微型老旧小区借鉴了青竹花园南区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合力共建是小区自治的长久之道
与传统的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方式不同,青竹花园南区实行的自治管理模式,是由小区业委会等自治组织牵头,通过业主大会表决自治管理方案,进行小区的自我管理。小区的自治组织按照表决通过的方案,向居民们收取管理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去购买保洁、安保等服务。
青竹花园南区采取的自治管理方案赢得了业主的满意,业主们愿意长久地延续这一自治模式。不难发现,“账目公示”“有求必应”对于建立业主们的信任至关重要。在缺乏专业物业公司“背书”的情况下,小区自治如何长期、有效地维系这种透明度和公信力呢?
在广东常成(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嘉皓看来,若想小区自治能够长期有效地延续下去,决策要科学、运作要透明。唐嘉皓介绍,从法律层面上看,小区业主自治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律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明确了业主对小区内专有部分的所有权以及对共有部分的管理权。该法条虽未直接提及其自治权,管理权的存在意味着业主可以实行自治管理。“业主通过业委会行使管理权,也是需要遵循法律边界的。”唐嘉皓表示,当前珠海也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对业主自治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规范。
实际上,在已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很多小区尝试进行自治却“搞不起来”或“半途而废”。香洲区翠香街道社区建设办主任张澜指出,翠香街道多个微型老旧小区成功实现自治管理,离不开小区居民、社区和街道的共同努力。

张澜介绍,翠香街道将小区自治深度融入街道、社区整体工作体系,持续深耕社会治理。近年来,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业委会核心成员开展法律科普与专项培训,利用好业主大会等契机进行宣教科普,提升居民自治意识与能力。同时,街道和社区深度参与、指导小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为各小区“量身定制”管理模式。“街道、社区要当好‘粘合剂’,更重要的是小区居民邻里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小区自治才有温度、有活力。”张澜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