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冯碧燕:建议实施“大学区”战略,优化学位配置

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冯碧燕带来了关于推行教育均衡化、推动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年6月28日,珠海市政府发布《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着力解决珠海市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促进珠海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提升珠海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在开展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方面,虽然实现公办学位倍增,但仍存在部分小学大量学生涌入导致出现超过50人的大班额,而部分学校生源人数不足的供需矛盾现象。”冯碧燕向记者举例,比如高新区银星小学规划每个年级4个班,共有1080个学位,但开办三年来,一至三年级均只有1个教学班。“一边是优质学校‘人满为患’,一边是偏远学校长期生源不足。”

市人大代表、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冯碧燕

冯碧燕认为,在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均衡工程方面,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在香洲区现有校园基础上,通过合作办学、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在金湾、斗门、高新打造了一些相对优质的学校,但在教师交流、名教师(名校长)辐射层面力度还不够。与此同时,在我市的普通高中里,珠海一中的呼声最高,且远远高出其他高中,出现社会上每年只把义务教育学校考上一中的人数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优质程度的情况,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内卷”较大,学生、家长压力也很大。

对此,冯碧燕建议,实施“大学区”战略,优化学位配置。效仿深圳福田区,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大学区招生改革,类似“多校划片”的操作,将片区内学生人数过载的学校生源,按照“自愿+派位抽签”的方式,安排到就近的学位有剩余的学校。同时保障规模较小学校的经费,比如某校生源不足300人,则按照300人的标准来发放生均公用经费。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去优质学校,是因为优质学校师资配置相对更佳、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氛围相对更浓。因此,需要在师资和经费上做好均衡,对薄弱学校给予帮扶联动。”冯碧燕说,建议以强扶弱,开展集团化办学,由县区级教育部门出具文件,将薄弱学校转为就近的优质学校的一个校区,同时,可以试点将教师团队一分为二,按比例分配到两个校区,或者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划分到不同校区,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同时,鼓励教师流动,增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在学生人数和班额越少的学校,其课程开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经常存在专业教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学的状况,尤其是音、体、美等小学科。建立集团化学校后,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优质校教师按一定比例到薄弱校任教,同时安排一定比例薄弱校教师到优质校进行跟岗交流,并适当延长交流时间,突显集团化的实效而不是形式。

冯碧燕建议,打造更多的与珠海一中齐头并进的高中,减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焦虑。在录取的过程中,也可以取消部分高中有面向所在区招生的比例,全部改为统一面向全市招生,有利于平衡高中阶段的教育,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文字:张景璐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晶 江传皙 责任编辑:丹梅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市人大代表冯碧燕:建议实施“大学区”战略,优化学位配置
观海融媒 2024-01-31 20:48

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冯碧燕带来了关于推行教育均衡化、推动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年6月28日,珠海市政府发布《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着力解决珠海市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促进珠海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提升珠海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在开展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方面,虽然实现公办学位倍增,但仍存在部分小学大量学生涌入导致出现超过50人的大班额,而部分学校生源人数不足的供需矛盾现象。”冯碧燕向记者举例,比如高新区银星小学规划每个年级4个班,共有1080个学位,但开办三年来,一至三年级均只有1个教学班。“一边是优质学校‘人满为患’,一边是偏远学校长期生源不足。”

市人大代表、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冯碧燕

冯碧燕认为,在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均衡工程方面,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在香洲区现有校园基础上,通过合作办学、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在金湾、斗门、高新打造了一些相对优质的学校,但在教师交流、名教师(名校长)辐射层面力度还不够。与此同时,在我市的普通高中里,珠海一中的呼声最高,且远远高出其他高中,出现社会上每年只把义务教育学校考上一中的人数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优质程度的情况,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内卷”较大,学生、家长压力也很大。

对此,冯碧燕建议,实施“大学区”战略,优化学位配置。效仿深圳福田区,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大学区招生改革,类似“多校划片”的操作,将片区内学生人数过载的学校生源,按照“自愿+派位抽签”的方式,安排到就近的学位有剩余的学校。同时保障规模较小学校的经费,比如某校生源不足300人,则按照300人的标准来发放生均公用经费。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去优质学校,是因为优质学校师资配置相对更佳、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氛围相对更浓。因此,需要在师资和经费上做好均衡,对薄弱学校给予帮扶联动。”冯碧燕说,建议以强扶弱,开展集团化办学,由县区级教育部门出具文件,将薄弱学校转为就近的优质学校的一个校区,同时,可以试点将教师团队一分为二,按比例分配到两个校区,或者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划分到不同校区,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同时,鼓励教师流动,增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在学生人数和班额越少的学校,其课程开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经常存在专业教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学的状况,尤其是音、体、美等小学科。建立集团化学校后,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优质校教师按一定比例到薄弱校任教,同时安排一定比例薄弱校教师到优质校进行跟岗交流,并适当延长交流时间,突显集团化的实效而不是形式。

冯碧燕建议,打造更多的与珠海一中齐头并进的高中,减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焦虑。在录取的过程中,也可以取消部分高中有面向所在区招生的比例,全部改为统一面向全市招生,有利于平衡高中阶段的教育,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文字:张景璐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晶 江传皙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