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作品(2024年11月20日)

去珠海喝粥

□彭岚

去珠海,肯定要喝粥。

之所以是粥,是因为父亲的牙齿不好,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坏了,究其原因,是艰苦的生存条件,和各地辗转漂泊的生活压力,导致他有非常厉害的烟瘾。烟瘾使得他的一口牙,一颗接着一颗坏掉,父亲又固执,在年轻还来得及补救的时候,不愿意去医治。随着年龄越来越上去,觉得医治已经太晚,更是放弃治疗。

就这样,吃饭成了他的大问题。父亲长期只能吃一些细软的食物,粥是最适合他的食物之一。每次回珠海看望父亲,一起下馆子,必定要点一款粥和他分了喝,而珠海的粥,大多是用小砂锅盛着的,通常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冒着淡淡的热气,不同的食材混合在白粥里,表面撒上香葱或者绿芹点缀,让我这个外地人感觉很新奇——在珠海,普通的粥都可以做成如此丰富的样式。

艇仔粥是我最先认识的粥,因为它有个很特别的名字——艇仔。顾名思义,一种轻便的小船,那这是要在小船上喝粥吗?后来听人说,真的是呢,最早的时候,游人坐着小船游玩,有船主从河里捕捉了河鲜来熬粥,贩卖给船上的游人,所以,这个粥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一边喝粥,一边听着故事,在品味粥的鲜美之时,我仿佛也拥有了游玩的心境,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回到父母身边的感觉真好。

每家餐馆的菜单上,粥的品种都很丰富,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粥,就是状元及第粥。看这名字,这粥就和学业有成相关。我问父亲“及第”是什么意思?父亲对《说文解字》一向感兴趣,他告诉我,是科举考试中了的意思,不中者为“落第”。多讨彩的名字,喝着这粥,是否也可以心想事成?

有时去父亲的住处看望他,会打包了粥带去。那天,在柠溪路路边的粥铺点了我最熟悉的皮蛋瘦肉粥。老板大大方方让我看他的制作过程。他先把皮蛋放在小碗里捣碎,旁边架在火上的砂锅里,白粥已经煮开待用。老板把捣碎的皮蛋倒入白粥,等粥的白色染上皮蛋的颜色,再把用盐醃过的肉片放进粥里。只一小会儿,就把砂锅拿离了炉火。我说,“这么快啊?肉熟了吗?”老板说,“时间太久,肉就不嫩了。”老板补充道:“肉是今早进的,新鲜。”

早就知道南方人对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很高,每一家做饮食的,都会竭尽全力给食客提供最新鲜的原料,最好的品质,这样一来,食客就有了口福。有些粥铺,尽管店面简朴,但是那碗捧上桌面的粥,却不会让唇齿失望,所以,大家也不会对店堂有太高的要求,而是对捧上来的粥充满信心。

我拎着打包好的粥,走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朝父亲住处走去。我笃定父亲在家等我,他也会很满意我给他选的粥。到家打开粥盖,唤父亲趁着粥还温热,赶紧吃。往往,这一碗粥,父亲会吃很长时间。我们面对面坐着,边吃粥边聊天。聊天成了主要的事情,当静默的时候,或者父亲说话说累了的时候,就低头再喝上一口粥,我们再开始另一个话题。粥把我们长年疏远的父女两人慢慢拉近,最后,忘记了粥的存在,而只有父女之间的更多谅解。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一家店吃蒸锅粥。我们先在大厅,看着实物,把食材点了,再进得店堂坐下,看服务生把米放在蒸锅底部,蒸架上放上刚才挑选的各种肉类和海鲜。蒸架上的食物,因为牙齿关系,父亲吃得很少,他只是看着我们吃,但是,他神情愉悦,明显的,一家人围坐一起的时间也是他所喜欢的。

在我们瓜分蒸架上的肉类和海鲜的时候,蒸熟后的汤水已经滴入锅底,把锅底的米粒慢慢地温成了粥。因为饱含了各种新鲜食材的汤汁,粥已经变得非常鲜美。这时,父亲的晚餐才正式开始,看着父亲终于可以吃上一点东西了,我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十多年前,父亲被诊断出咽喉癌,转到广州医院动手术,我飞去广州,给父亲买的粥,他已经很难再吞咽。医院附近有一家早餐店,店里各种口味的砂锅粥,一溜排着,非常壮观。每天早晨去医院前路过粥店,我点上一款粥,在拥挤的店堂间,人声嗡嗡间,找一个桌角坐下,独自喝着。每天,我选不重样的粥,喝了十多天。我喝着粥,担心着父亲的手术,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像是流过的泪,熬成了我咽下的每一口粥。我像是在替父亲喝,又像是只要每天重复喝粥这个事情,就能让这一口粥尽可能长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父亲是上海人,年轻时走南闯北,最后落脚在珠海,接受了南方的饮食和风土人情,在艰辛的一生奔波后,晚年在这个城市得到了些许宽慰。不知,他是否会想念上海的白米粥,有米香,有稠稠的米汤,还有伴着白米粥的腐乳、酱菜、咸鸭蛋。我没有问过他是上海简单的白米粥好吃,还是珠海更加丰富的煲仔粥好吃。一个是他从小长大的城市,毅然离开却再也回不去的城市;一个是退休后落脚的地方,给了他安稳晚年的城市。表面上,我们能看到他受损严重的牙齿,而在内心,更有我们看不到的创伤,无法与子女分担的痛楚。多少记忆隐藏在时间的褶皱里,或被怀念,或有遗憾,这个问题不问也罢。

幸运的是,父亲的手术很成功,借着治病的机会把烟瘾也戒了,之后恢复得也好。父亲将要迎来又一个生日,不知珠海是父亲的福地,还是珠海的粥滋养了他。

人世间

□彭健

空相

身世酒杯万事空,嗟夫古来几英雄?

雨打霜侵影倥偬,惊起卷地西北风。

雨行

瓢泼大雨纡跣行,划伤跌倒恐无情。

自胜长飙驰纵横,滂沱雷暴任平生。

知遇

日炙风翻雨东西,师生邂逅似天机。

离离秋草知何意?汝希桢干器所依。

豪兴

重阳座谈老中青,场内何如五院春。

却喜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故新。

妈妈的好奇心

□刘群

妈妈骨质疏松得厉害,不久前,因午睡起床导致脊椎骨第3腰椎撕裂。然而,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她,却因听我讲述参观汪山土库的感受,而提出要去那里看看。

妈妈的好奇心令我吃惊。我知道,这是妈妈的天性,她一向都是这样的。只是今天,她既要忍受癌症晚期的折磨,又要忍受不能动弹的伤痛和束缚,竟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生命的乐观,这种坚强,令我感动。

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我想,过段时间,如果她的腰椎还不好,就是推着担架参观,我也要满足她的心愿……

妈妈的腰椎撕裂,发生在2018年12月30日下午,当时,她并没有太在意,在服用止痛药不见效果后,第二天,我给医院打电话,回答说元旦期间无法办理住院,因此,直到2019年1月3日,我才把她送进医院。

我是卖掉深圳的居所,于2017年10月12日回到南昌专门照顾妈妈的。此前,为了照顾方便,在回南昌之前,我在南昌的赣江边,租用了一套房子。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她,便自然而然地要救护车把她送进了我所租用的房子里,至此,我们母子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我的全部任务和使命,就是照顾和护理躺在病床上的妈妈……

早就听说过南昌北郊的汪山土库,是一座建筑规模、气势、华丽程度远超山西乔家大院的文化古迹,只是由于对外开放较晚,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在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远逊色于乔家大院。

汪山是地方名,土库是当地百姓对大型青砖黛瓦房的统称,汪山土库故而得名。

2019年寒假,在广西医科大学做教师的侄女回南昌看望奶奶。侄女是我弟弟的孩子,每逢假期都会回南昌。我让侄女代我照看妈妈,抽空去了距家50多公里的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于同治年间落成,耗时近半个世纪,是由25座(开放了12座,还有13座待开放)“进深”为四至七进的院落组成。25座院落的外墙连成一片,有5米多高,形成了一个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的更大的院落,似有赣南客家围屋之特点。该建筑共有房屋1443间,天井572个,整个地面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铺设而成。它的中央,有一条八尺宽的巷子贯穿于东西——此为汪山土库的主干道,可与每个院落相通,由此形成了院落与院落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的内部交通网。2004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该建筑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

汪山土库的祖辈是当地的普通农户,靠养鸭子起家的一户程氏人家。程家仅在嘉庆五年至宣统二年的100多年间,出了举人21名、进士7名,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员100余名,受封为“总督”“尚书”“一品夫人”的有十几位,成就了当地“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家族辉煌。“一门三督抚”是指晚清时期的湖广总督程裔采(进士、从一品)、江苏巡抚程焕采(进士、从二品)两兄弟,和叔伯兄弟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进士、正二品)。

当我把上述所见和所感告诉妈妈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她听后激动不已,于是就有了也想去看看的好奇心……

2019年5月10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上午9点左右,我在网上叫了一辆7人座的“神州专车”,带上电动轮椅、坐厕凳,并请了妈妈的两位女友作为“保镖”,还有我继父,一行5人向着汪山土库出发了。

古老的砖木结构的青砖黛瓦房,门槛、台阶特别多,而跨越门槛,成了我们的最难处……

首先,每座院落的第一进都有一个石头门槛,后面的几进都是木质门槛;其次,每一进都有一个天井,在天井池与厅堂之间有个一步落差——即天井池地面低于厅堂地面形成的台阶。

这样,我们每参观一个院落,都得跨越一个或数个门槛,“攀登”一个或数个台阶……

在跨越门槛方面,除了第一进门槛不得不跨越外,其它的门槛,我们能通过伙房绕道的就绕道,不能绕道的才跨越。

跨越门槛时,首先由我把妈妈从电动轮椅上搀扶下来,然后再由妈妈的两位女友一左一右搀扶着,或者由妈妈的两位女友把妈妈从电动轮椅上搀扶下来,再由她们一左一右搀扶着,我则把电动轮椅搬过门槛,再由我或她们搀扶着妈妈迈过门槛,再搀扶着妈妈坐上电动轮椅。

我不知道搬过多少次轮椅,也不知道跨过多少次门槛和上下过多少次台阶,更不知道搀扶了多少次妈妈,即使这样,妈妈始终兴趣盎然,无惧麻烦,津津乐道地与我们交流观感,每到精彩处,还要求我为她拍照留念。

当我看到妈妈心满意足的样子,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无比的幸福感。

是啊,我是多么有福分的人啊!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曾经对我说过:“我的母亲早已不在了,你现在还有母亲,还有母亲可以侍候,这是你的一种福分,我好羡慕你啊!”

在我这个年纪,许多同学、同事、朋友,他们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而我,却依然生活在侍候妈妈的幸福中,我为有妈妈而高兴……

旅夜(外一首)

□郑智兴

最难走的路

都通往内心

从没有星光的夜晚出发

甚至没有引路的萤火虫

也许跌跌撞撞走了很久

往前看不见黎明的光

往后只有白雾朦朦

你该知道

只有穿越暗透的夜

才会迎来晨曦的来临

走得累了

在群山环抱中打个盹

走得渴了

就喝一口甘甜的山泉

所有怀揣梦想的道路

都是迷人的旅程

送别辞

凉风迟迟没有来信

不如就地描摹一场骤雨

星光都已隐退的暗夜

刚好摆一桌灵魂的宴席

在枯瘦的时光里

有梦的藤蔓会结满果实

不能点石成金

就在平淡的生活中珍惜

或多或少的真情

若隐若现的诗意

岁月不可辜负

莫让繁花的庭院变成废墟

留下的人轻抚往事

离去的人细数归期

深秋 莫喜生 摄

白鹭很白(组诗)

□陈毅艺

在海的低处

海的低处是家乡

走出家门是水东湾畔

家与水生物是咫尺的亲密邻里

我走路都能感受脚下海的律动

我闭眼都能感到扑面而来的海风

在朝晚潮汐后的泥湴上

长嘴白鹭迈着长腿

在泥氹中优雅踱步

黄嘴白鹭在浅水处寻觅悠哉

我聆听海在低处的呻吟

当太阳落下

浅海倒映那碎片般的晚霞

赶海人正在泥湴里推着钉耙

珠海在海的低处是我的第二故乡

老家的海湾与珠城同一片海

同一条逶迤连接的海岸

海拔的低让我时常醉氧

情侣路风情尽映我的前窗

虽没老家那浓绿的红树林

但有铺满海边的金色沙滩

倾城而至的市民在沐浴阳光

虽不见老家泥湴里的弹涂鱼

但海滩乱石堆里小螃蟹乱窜

那千里南下的北国佳丽

再冷的冬天也手挽裙裾

赤足海滩恣意戏潮踏浪

海的低处是我的精神家园

也是我灵魂安放的地方……

我在湖边读书

我在湖边读书

当读完一段美好

当翻过一页精彩

我会停下阅读,把目光

投向波光潋滟的湖面

看小舟划破早晨的宁静

我在湖边读书

当读完一段抒情

当读完一节讴歌

我会停下阅读,把目光

投向白莲洞公园黛色山峦

看夕阳落霞染成一首短诗

我在湖边读书

读出天地世界的大

读懂陌生自己的小

也读出你我她,合上书本

我开始默默思考

关注自己脚下来时的路……

白鹭很白

老家在不算遥远的电白

那里有红树林还有大海

海旁泥湴上常落满白鹭

鹭鸟的日子悠闲且诗意

白鹭很白

老家在南方离白雪很远

白鹭偏爱落在红树林上

海旁与树丛如覆盖白雪

那雪花会造型还会发声

白鹭很白

老家在海岸最旖旎的地方

每当白鹭小憩滩涂竹排

像行行高低排列的音符

伴随大海的旋律在歌唱

白鹭很白

白鹭,是南方飞舞的雪

伤秋

□陈玉槐

我听见秋风嚁嚁作响

吹乱了一片落黄

是黄昏寂廖的归路

漫长让我走过一个村落

我发现我孤单就是这个村落

曾留下一扇门关不上

秋风吹过再吹过

是无比的凄凉

这个秋天

可能会被静寂刺痛

刺痛没有神经的脉络

和没有脉络的神经

不再到处寻找秋天

把最静的声音留给自己

而另一部分留给悲伤

哭泣再一次让悲伤涌上心头

我早把心门锁上

在这个秋天无法形容

秋风修补的空隙

带着满身的沧桑和无奈

撩动我内心的秋风

无人行走的村落

当秋风再次拂过

过往的村落

会有一阵阵寒风吹起

诗词二首

□梁健夫

春望星湖并在湖畔上饮

疑从天上来,云盖豁然开。

隐隐山涵翠,丝丝柳若裁。

红堤浮绿水,玉带绝尘埃。

是处迎春棹,湖边共举杯。

水龙吟·春游肇庆七星岩

赏山犹赞星岩,七堆耸立星湖堰。仰观俯察,阵同北斗,奇姿耀眼。峰入云霄,洞衔碧水,清灵幽远。爱玉屏叠翠,摩崖石刻,喜留步,皆忘返。

绕尽红堤十里,笑盈盈、芳菲弥漫。环湖玉带,柳烟飞絮,日和风伴。春色纷纷,如痴如醉,人如群雁。看归巢万鸟,花间斜照,正人间暖。

文字:梁健夫 陈玉槐 陈毅艺 郑智兴 刘群 彭健 彭岚 图片:莫喜生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丨作品(2024年11月20日)
珠海特区报 2024-11-20 01:37

去珠海喝粥

□彭岚

去珠海,肯定要喝粥。

之所以是粥,是因为父亲的牙齿不好,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坏了,究其原因,是艰苦的生存条件,和各地辗转漂泊的生活压力,导致他有非常厉害的烟瘾。烟瘾使得他的一口牙,一颗接着一颗坏掉,父亲又固执,在年轻还来得及补救的时候,不愿意去医治。随着年龄越来越上去,觉得医治已经太晚,更是放弃治疗。

就这样,吃饭成了他的大问题。父亲长期只能吃一些细软的食物,粥是最适合他的食物之一。每次回珠海看望父亲,一起下馆子,必定要点一款粥和他分了喝,而珠海的粥,大多是用小砂锅盛着的,通常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冒着淡淡的热气,不同的食材混合在白粥里,表面撒上香葱或者绿芹点缀,让我这个外地人感觉很新奇——在珠海,普通的粥都可以做成如此丰富的样式。

艇仔粥是我最先认识的粥,因为它有个很特别的名字——艇仔。顾名思义,一种轻便的小船,那这是要在小船上喝粥吗?后来听人说,真的是呢,最早的时候,游人坐着小船游玩,有船主从河里捕捉了河鲜来熬粥,贩卖给船上的游人,所以,这个粥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一边喝粥,一边听着故事,在品味粥的鲜美之时,我仿佛也拥有了游玩的心境,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回到父母身边的感觉真好。

每家餐馆的菜单上,粥的品种都很丰富,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粥,就是状元及第粥。看这名字,这粥就和学业有成相关。我问父亲“及第”是什么意思?父亲对《说文解字》一向感兴趣,他告诉我,是科举考试中了的意思,不中者为“落第”。多讨彩的名字,喝着这粥,是否也可以心想事成?

有时去父亲的住处看望他,会打包了粥带去。那天,在柠溪路路边的粥铺点了我最熟悉的皮蛋瘦肉粥。老板大大方方让我看他的制作过程。他先把皮蛋放在小碗里捣碎,旁边架在火上的砂锅里,白粥已经煮开待用。老板把捣碎的皮蛋倒入白粥,等粥的白色染上皮蛋的颜色,再把用盐醃过的肉片放进粥里。只一小会儿,就把砂锅拿离了炉火。我说,“这么快啊?肉熟了吗?”老板说,“时间太久,肉就不嫩了。”老板补充道:“肉是今早进的,新鲜。”

早就知道南方人对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很高,每一家做饮食的,都会竭尽全力给食客提供最新鲜的原料,最好的品质,这样一来,食客就有了口福。有些粥铺,尽管店面简朴,但是那碗捧上桌面的粥,却不会让唇齿失望,所以,大家也不会对店堂有太高的要求,而是对捧上来的粥充满信心。

我拎着打包好的粥,走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朝父亲住处走去。我笃定父亲在家等我,他也会很满意我给他选的粥。到家打开粥盖,唤父亲趁着粥还温热,赶紧吃。往往,这一碗粥,父亲会吃很长时间。我们面对面坐着,边吃粥边聊天。聊天成了主要的事情,当静默的时候,或者父亲说话说累了的时候,就低头再喝上一口粥,我们再开始另一个话题。粥把我们长年疏远的父女两人慢慢拉近,最后,忘记了粥的存在,而只有父女之间的更多谅解。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一家店吃蒸锅粥。我们先在大厅,看着实物,把食材点了,再进得店堂坐下,看服务生把米放在蒸锅底部,蒸架上放上刚才挑选的各种肉类和海鲜。蒸架上的食物,因为牙齿关系,父亲吃得很少,他只是看着我们吃,但是,他神情愉悦,明显的,一家人围坐一起的时间也是他所喜欢的。

在我们瓜分蒸架上的肉类和海鲜的时候,蒸熟后的汤水已经滴入锅底,把锅底的米粒慢慢地温成了粥。因为饱含了各种新鲜食材的汤汁,粥已经变得非常鲜美。这时,父亲的晚餐才正式开始,看着父亲终于可以吃上一点东西了,我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十多年前,父亲被诊断出咽喉癌,转到广州医院动手术,我飞去广州,给父亲买的粥,他已经很难再吞咽。医院附近有一家早餐店,店里各种口味的砂锅粥,一溜排着,非常壮观。每天早晨去医院前路过粥店,我点上一款粥,在拥挤的店堂间,人声嗡嗡间,找一个桌角坐下,独自喝着。每天,我选不重样的粥,喝了十多天。我喝着粥,担心着父亲的手术,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像是流过的泪,熬成了我咽下的每一口粥。我像是在替父亲喝,又像是只要每天重复喝粥这个事情,就能让这一口粥尽可能长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父亲是上海人,年轻时走南闯北,最后落脚在珠海,接受了南方的饮食和风土人情,在艰辛的一生奔波后,晚年在这个城市得到了些许宽慰。不知,他是否会想念上海的白米粥,有米香,有稠稠的米汤,还有伴着白米粥的腐乳、酱菜、咸鸭蛋。我没有问过他是上海简单的白米粥好吃,还是珠海更加丰富的煲仔粥好吃。一个是他从小长大的城市,毅然离开却再也回不去的城市;一个是退休后落脚的地方,给了他安稳晚年的城市。表面上,我们能看到他受损严重的牙齿,而在内心,更有我们看不到的创伤,无法与子女分担的痛楚。多少记忆隐藏在时间的褶皱里,或被怀念,或有遗憾,这个问题不问也罢。

幸运的是,父亲的手术很成功,借着治病的机会把烟瘾也戒了,之后恢复得也好。父亲将要迎来又一个生日,不知珠海是父亲的福地,还是珠海的粥滋养了他。

人世间

□彭健

空相

身世酒杯万事空,嗟夫古来几英雄?

雨打霜侵影倥偬,惊起卷地西北风。

雨行

瓢泼大雨纡跣行,划伤跌倒恐无情。

自胜长飙驰纵横,滂沱雷暴任平生。

知遇

日炙风翻雨东西,师生邂逅似天机。

离离秋草知何意?汝希桢干器所依。

豪兴

重阳座谈老中青,场内何如五院春。

却喜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故新。

妈妈的好奇心

□刘群

妈妈骨质疏松得厉害,不久前,因午睡起床导致脊椎骨第3腰椎撕裂。然而,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她,却因听我讲述参观汪山土库的感受,而提出要去那里看看。

妈妈的好奇心令我吃惊。我知道,这是妈妈的天性,她一向都是这样的。只是今天,她既要忍受癌症晚期的折磨,又要忍受不能动弹的伤痛和束缚,竟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生命的乐观,这种坚强,令我感动。

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我想,过段时间,如果她的腰椎还不好,就是推着担架参观,我也要满足她的心愿……

妈妈的腰椎撕裂,发生在2018年12月30日下午,当时,她并没有太在意,在服用止痛药不见效果后,第二天,我给医院打电话,回答说元旦期间无法办理住院,因此,直到2019年1月3日,我才把她送进医院。

我是卖掉深圳的居所,于2017年10月12日回到南昌专门照顾妈妈的。此前,为了照顾方便,在回南昌之前,我在南昌的赣江边,租用了一套房子。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她,便自然而然地要救护车把她送进了我所租用的房子里,至此,我们母子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我的全部任务和使命,就是照顾和护理躺在病床上的妈妈……

早就听说过南昌北郊的汪山土库,是一座建筑规模、气势、华丽程度远超山西乔家大院的文化古迹,只是由于对外开放较晚,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在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远逊色于乔家大院。

汪山是地方名,土库是当地百姓对大型青砖黛瓦房的统称,汪山土库故而得名。

2019年寒假,在广西医科大学做教师的侄女回南昌看望奶奶。侄女是我弟弟的孩子,每逢假期都会回南昌。我让侄女代我照看妈妈,抽空去了距家50多公里的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于同治年间落成,耗时近半个世纪,是由25座(开放了12座,还有13座待开放)“进深”为四至七进的院落组成。25座院落的外墙连成一片,有5米多高,形成了一个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的更大的院落,似有赣南客家围屋之特点。该建筑共有房屋1443间,天井572个,整个地面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铺设而成。它的中央,有一条八尺宽的巷子贯穿于东西——此为汪山土库的主干道,可与每个院落相通,由此形成了院落与院落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的内部交通网。2004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该建筑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

汪山土库的祖辈是当地的普通农户,靠养鸭子起家的一户程氏人家。程家仅在嘉庆五年至宣统二年的100多年间,出了举人21名、进士7名,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员100余名,受封为“总督”“尚书”“一品夫人”的有十几位,成就了当地“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家族辉煌。“一门三督抚”是指晚清时期的湖广总督程裔采(进士、从一品)、江苏巡抚程焕采(进士、从二品)两兄弟,和叔伯兄弟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进士、正二品)。

当我把上述所见和所感告诉妈妈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她听后激动不已,于是就有了也想去看看的好奇心……

2019年5月10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上午9点左右,我在网上叫了一辆7人座的“神州专车”,带上电动轮椅、坐厕凳,并请了妈妈的两位女友作为“保镖”,还有我继父,一行5人向着汪山土库出发了。

古老的砖木结构的青砖黛瓦房,门槛、台阶特别多,而跨越门槛,成了我们的最难处……

首先,每座院落的第一进都有一个石头门槛,后面的几进都是木质门槛;其次,每一进都有一个天井,在天井池与厅堂之间有个一步落差——即天井池地面低于厅堂地面形成的台阶。

这样,我们每参观一个院落,都得跨越一个或数个门槛,“攀登”一个或数个台阶……

在跨越门槛方面,除了第一进门槛不得不跨越外,其它的门槛,我们能通过伙房绕道的就绕道,不能绕道的才跨越。

跨越门槛时,首先由我把妈妈从电动轮椅上搀扶下来,然后再由妈妈的两位女友一左一右搀扶着,或者由妈妈的两位女友把妈妈从电动轮椅上搀扶下来,再由她们一左一右搀扶着,我则把电动轮椅搬过门槛,再由我或她们搀扶着妈妈迈过门槛,再搀扶着妈妈坐上电动轮椅。

我不知道搬过多少次轮椅,也不知道跨过多少次门槛和上下过多少次台阶,更不知道搀扶了多少次妈妈,即使这样,妈妈始终兴趣盎然,无惧麻烦,津津乐道地与我们交流观感,每到精彩处,还要求我为她拍照留念。

当我看到妈妈心满意足的样子,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无比的幸福感。

是啊,我是多么有福分的人啊!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曾经对我说过:“我的母亲早已不在了,你现在还有母亲,还有母亲可以侍候,这是你的一种福分,我好羡慕你啊!”

在我这个年纪,许多同学、同事、朋友,他们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而我,却依然生活在侍候妈妈的幸福中,我为有妈妈而高兴……

旅夜(外一首)

□郑智兴

最难走的路

都通往内心

从没有星光的夜晚出发

甚至没有引路的萤火虫

也许跌跌撞撞走了很久

往前看不见黎明的光

往后只有白雾朦朦

你该知道

只有穿越暗透的夜

才会迎来晨曦的来临

走得累了

在群山环抱中打个盹

走得渴了

就喝一口甘甜的山泉

所有怀揣梦想的道路

都是迷人的旅程

送别辞

凉风迟迟没有来信

不如就地描摹一场骤雨

星光都已隐退的暗夜

刚好摆一桌灵魂的宴席

在枯瘦的时光里

有梦的藤蔓会结满果实

不能点石成金

就在平淡的生活中珍惜

或多或少的真情

若隐若现的诗意

岁月不可辜负

莫让繁花的庭院变成废墟

留下的人轻抚往事

离去的人细数归期

深秋 莫喜生 摄

白鹭很白(组诗)

□陈毅艺

在海的低处

海的低处是家乡

走出家门是水东湾畔

家与水生物是咫尺的亲密邻里

我走路都能感受脚下海的律动

我闭眼都能感到扑面而来的海风

在朝晚潮汐后的泥湴上

长嘴白鹭迈着长腿

在泥氹中优雅踱步

黄嘴白鹭在浅水处寻觅悠哉

我聆听海在低处的呻吟

当太阳落下

浅海倒映那碎片般的晚霞

赶海人正在泥湴里推着钉耙

珠海在海的低处是我的第二故乡

老家的海湾与珠城同一片海

同一条逶迤连接的海岸

海拔的低让我时常醉氧

情侣路风情尽映我的前窗

虽没老家那浓绿的红树林

但有铺满海边的金色沙滩

倾城而至的市民在沐浴阳光

虽不见老家泥湴里的弹涂鱼

但海滩乱石堆里小螃蟹乱窜

那千里南下的北国佳丽

再冷的冬天也手挽裙裾

赤足海滩恣意戏潮踏浪

海的低处是我的精神家园

也是我灵魂安放的地方……

我在湖边读书

我在湖边读书

当读完一段美好

当翻过一页精彩

我会停下阅读,把目光

投向波光潋滟的湖面

看小舟划破早晨的宁静

我在湖边读书

当读完一段抒情

当读完一节讴歌

我会停下阅读,把目光

投向白莲洞公园黛色山峦

看夕阳落霞染成一首短诗

我在湖边读书

读出天地世界的大

读懂陌生自己的小

也读出你我她,合上书本

我开始默默思考

关注自己脚下来时的路……

白鹭很白

老家在不算遥远的电白

那里有红树林还有大海

海旁泥湴上常落满白鹭

鹭鸟的日子悠闲且诗意

白鹭很白

老家在南方离白雪很远

白鹭偏爱落在红树林上

海旁与树丛如覆盖白雪

那雪花会造型还会发声

白鹭很白

老家在海岸最旖旎的地方

每当白鹭小憩滩涂竹排

像行行高低排列的音符

伴随大海的旋律在歌唱

白鹭很白

白鹭,是南方飞舞的雪

伤秋

□陈玉槐

我听见秋风嚁嚁作响

吹乱了一片落黄

是黄昏寂廖的归路

漫长让我走过一个村落

我发现我孤单就是这个村落

曾留下一扇门关不上

秋风吹过再吹过

是无比的凄凉

这个秋天

可能会被静寂刺痛

刺痛没有神经的脉络

和没有脉络的神经

不再到处寻找秋天

把最静的声音留给自己

而另一部分留给悲伤

哭泣再一次让悲伤涌上心头

我早把心门锁上

在这个秋天无法形容

秋风修补的空隙

带着满身的沧桑和无奈

撩动我内心的秋风

无人行走的村落

当秋风再次拂过

过往的村落

会有一阵阵寒风吹起

诗词二首

□梁健夫

春望星湖并在湖畔上饮

疑从天上来,云盖豁然开。

隐隐山涵翠,丝丝柳若裁。

红堤浮绿水,玉带绝尘埃。

是处迎春棹,湖边共举杯。

水龙吟·春游肇庆七星岩

赏山犹赞星岩,七堆耸立星湖堰。仰观俯察,阵同北斗,奇姿耀眼。峰入云霄,洞衔碧水,清灵幽远。爱玉屏叠翠,摩崖石刻,喜留步,皆忘返。

绕尽红堤十里,笑盈盈、芳菲弥漫。环湖玉带,柳烟飞絮,日和风伴。春色纷纷,如痴如醉,人如群雁。看归巢万鸟,花间斜照,正人间暖。

文字:梁健夫 陈玉槐 陈毅艺 郑智兴 刘群 彭健 彭岚 图片:莫喜生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