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河海相连,咸淡相融。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闻名遐迩的斗门美食。
斗门美食看得见形,闻得到香,品得着味;斗门美食是舌尖上的饕餮享受,更是对本地饮食文化多元化的持久表达和创新。
多年来,斗门美食凭着其独特的风味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了食客和美食达人的关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前后,斗门区顺势推出“斗门一桌菜”,坚持“餐饮为民”“餐饮富民”“餐饮乐民”,打造“航展+”经济新模式,迅速火遍全网,热度从国庆、航展一直延续至今。“斗门一桌菜”的出圈,不仅展现了地域美食的魅力,更成为斗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浓墨重彩的一笔,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
一桌本土烟火,万般风味尽享。
据不完全统计,在“斗门一桌菜”的带动下,10月至11月,斗门区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至30%;国庆、航展期间,全区游客接待量比平日增加约28%。
珠海方正科技PCB产业园北部是虎山金巢琵琶鸭的新店所在地。
虎山金巢琵琶鸭从19世纪开始,历经六代传承,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美食。其形似琵琶、表皮香脆、肉质嫩滑、瘦而不柴,蘸一下秘制的梅果酱,酸酸甜甜的感觉回味无穷。其神奇之处在于,不论冷热都保持着皮脆肉嫩,让人唇齿留香。
青砖灰瓦、仿古花窗、竹编簸箕画……步入虎山金巢琵琶鸭新店,浓郁的岭南风格扑面而来。
店内非遗元素满满,最亮眼的当属一幅幅墙绘:斗门旧街上,乾务飘色热闹巡游;滩涂之间,村民脚踩泥板,笼装泥鱼;碧水之上,花船接亲,演绎传统水上婚嫁习俗……
老板黄仲仁介绍,新店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两层,设有11个雅致包间及宽敞的公共就餐区域,每天可出品琵琶鸭,以及酱油焗泥鱼、白灼猪仔螺等乾务特色美食佳肴,整体可容纳约600名宾客用餐。
“目前老店暂停营业。新店面积扩大了约20倍,餐饮服务再升级,厨师团队再强化,解决了停车难问题。菜品增加了海鲜、炖汤、粤菜小炒等品类,力求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黄仲仁说。
店铺面貌焕然一新,黄仲仁对品质的坚守也始终如一。“我们依旧坚持手工制作,虽然产量受限,却能保证鸭子的味道,立住口碑。”黄仲仁表示。
林先生是虎山金巢琵琶鸭的忠实粉丝,得知新店试营业的消息,立马过来尝鲜。“新店环境更加舒适,停车方便很多,琵琶鸭的味道没得说。”说着说着,林先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说,虎山金巢琵琶鸭是斗门地道美食的代表之一。
秘制重壳蟹、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上横黄沙蚬、鸭扎包……这些闻名遐迩的斗门非遗美食,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寻味美食的目的地之一。尤其“两车北上”政策落地后,斗门美食以消费为桥,释放出强大的“溢出效应”。斗门区以此为契机,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浓缩地道风物的“斗门一桌菜”。
“斗门一桌菜”囊括了五镇一街的特色美食和地道小吃,让人垂涎三尺。白藤海鲜一桌菜、莲洲“土味”一桌菜、斗门逛吃攻略一桌菜、白蕉乡野农庄一桌菜、厨出乾务一桌菜等主题各具特色,构建成美美与共的斗门美食地图。
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斗门区通过人群细分、精准推送,成功带动“斗门一桌菜”全网曝光量超1.6亿次。这一做法,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更通过美食的吸引力,为商家带来了高人气、高流量,进而带动了消费。国庆、航展期间,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等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食客的必选地。富利港海鲜酒楼、贺富酒家等餐饮业商家的营收,同比增加超过三成。
据不完全统计,10月至11月,斗门区餐饮行业营收增速环比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
冬日暖阳,山清水秀。
近日,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开园暨“百千万工程”虾稻轮作项目启动仪式在白蕉成益围举行。
白蕉海鲈,这条发轫于白蕉镇、壮大于斗门区、扬名全国的海鲈鱼,成为“百千万工程”里的“明星鱼”。白蕉海鲈目前全区养殖面积达3.99万亩,超越大黄鱼跃居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产量第一位,年产量约占全国的五成,带动相关从业人员4万多人,是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斗门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海鲈之乡”。
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先后获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助推珠海获评“中国海鲈之都”和“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
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市场细分需求,对白蕉海鲈传统养殖业、以白蕉海鲈为主打的预制菜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构建新模式、增加新动能。而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开园,就是对白蕉海鲈养殖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是斗门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4767万元,占地面积770亩,将建设一个集科技展示、产业示范、科普农旅等功能于一体的广东示范性美丽渔场。其中,海鲈种苗繁育成为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主要任务之一。
海鲈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关乎白蕉海鲈产业能否更上一层楼,以及白蕉海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规划部署,在海鲈种苗繁育方面,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将与知名高校、科研团队及种业企业合作共建,打造集海鲈“亲本储备、饵料培育、种苗繁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水产良种场。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百千万工程”虾稻轮作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分别在斗门莲洲镇新丰村70亩土地和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26亩土地上开展试点,打造虾稻轮作示范基地,通过利用农田闲置时间,反季节养殖小龙虾。按照最新的种养模式,预计明年1月份就可以吃到斗门产小龙虾。
有了白蕉海鲈,还要有小龙虾,以及更多优质食材。在以白蕉海鲈为主的养殖业之外,不断寻求差异化发展,并以得天独厚的咸淡水资源不断丰富食材,这是“百千万工程”虾稻轮作项目启动的深层次缘由。
斗门美食的声名远扬,离不开地道食材的基础支撑。
斗门区位于咸淡水交融处,物产甚丰,不仅成就了中国海鲈之乡、中国黄沙蚬之乡、中国禾虫之乡等美誉,更让鳗鱼、青蟹、罗氏虾、脆肉罗非等农特产品远近闻名。在多个领域打通了从养殖到工厂、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富民兴村促产的典型示范,涉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多方面,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赋能。
让食客流连忘返的“斗门一桌菜”,口味是关键,食材是基础,共富是核心。辖区内超30家餐厅、近百道菜式的食材大都取自斗门本地,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斗门一桌菜”的火爆出圈直接促进了餐饮消费,进而拉动了斗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国庆至航展期间,餐厅带动白蕉海鲈销售量同比增加20%至30%。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至11月,全区水产品产量5170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7%;御温泉等热门旅游景点接待量同比增长约20%。
12月1日下午,斗门团区委、区青少年宫联合举办“蔗”里有点甜——红领巾探秘甘蔗制糖活动,27名少先队员来到斗门镇下洲村砍甘蔗、榨蔗汁、熬蔗糖,掌握劳动技能,分享丰收喜悦。
下洲村具有300多年历史,因盛产甘蔗、龙眼、荔枝等,被誉为“甜甜村”。在加快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主战场期间,斗门镇在下洲村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斗门印象小镇”,首期打造37家各类特色主题店铺,推出白蕉海鲈、糯米鸡、艾饼、手工编织等特色产品,拓展下洲甘蔗、御金球荔枝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国庆节,“斗门印象小镇”在此前特色业态基础上,增加了10多种超人气斗门本土美食,如传统猪脚姜、锅边糍、糖包圆、秘制烤白蕉海鲈、柴火小笼包等。游客可以一边品味美食,一边感受本土民俗文化和历史,乡愁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释放。
一道美食,就像是一段有着烟火气息的历史,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了然心间。
“斗门一桌菜”以其具备的本土味道,赢得了普遍认可。“斗门一桌菜”成为本地人团聚的好去处、外地人旅游打卡的地标仪式,同时逐渐演变成一场从“舌尖”到“心尖”的文化大餐。此外,斗门丰富多样的食材,成就多种非遗传统技艺,有的以古法烹饪技艺为核心,有的以传承创新为追求,有的以现代文化为主流,不断丰富、打造散发着独特美味的文化盛宴。
“金台寺-斗门旧街-菉猗堂-御霞苑-接霞庄-御温泉”是斗门镇的一条乡村旅游线路,是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游客颇为青睐的乡村游路线之一。“停云小镇-莲江村-华威餐厅-岭南大地-天天惦记民宿”是莲洲镇的一条旅游线路,获评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主题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每逢周末、节假日,到斗门品尝美食之余轻松体验乡村游,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借力“斗门一桌菜”,斗门区谋划打造“湾区微度假”城乡文旅品牌,推出古街寻踪、温泉康养、乡村游乐、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老少皆宜、短途可达的“微度假”项目,让游客逛吃之余尽享“微度假”,不断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斗门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快打造“秀美黄杨·善雅斗门”城市形象,在全区大力倡导诚信、友善、雅致等社会品德,不断丰富内涵,助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斗门。
大江大河,河海相连,咸淡相融。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闻名遐迩的斗门美食。
斗门美食看得见形,闻得到香,品得着味;斗门美食是舌尖上的饕餮享受,更是对本地饮食文化多元化的持久表达和创新。
多年来,斗门美食凭着其独特的风味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了食客和美食达人的关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前后,斗门区顺势推出“斗门一桌菜”,坚持“餐饮为民”“餐饮富民”“餐饮乐民”,打造“航展+”经济新模式,迅速火遍全网,热度从国庆、航展一直延续至今。“斗门一桌菜”的出圈,不仅展现了地域美食的魅力,更成为斗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浓墨重彩的一笔,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
一桌本土烟火,万般风味尽享。
据不完全统计,在“斗门一桌菜”的带动下,10月至11月,斗门区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至30%;国庆、航展期间,全区游客接待量比平日增加约28%。
珠海方正科技PCB产业园北部是虎山金巢琵琶鸭的新店所在地。
虎山金巢琵琶鸭从19世纪开始,历经六代传承,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美食。其形似琵琶、表皮香脆、肉质嫩滑、瘦而不柴,蘸一下秘制的梅果酱,酸酸甜甜的感觉回味无穷。其神奇之处在于,不论冷热都保持着皮脆肉嫩,让人唇齿留香。
青砖灰瓦、仿古花窗、竹编簸箕画……步入虎山金巢琵琶鸭新店,浓郁的岭南风格扑面而来。
店内非遗元素满满,最亮眼的当属一幅幅墙绘:斗门旧街上,乾务飘色热闹巡游;滩涂之间,村民脚踩泥板,笼装泥鱼;碧水之上,花船接亲,演绎传统水上婚嫁习俗……
老板黄仲仁介绍,新店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两层,设有11个雅致包间及宽敞的公共就餐区域,每天可出品琵琶鸭,以及酱油焗泥鱼、白灼猪仔螺等乾务特色美食佳肴,整体可容纳约600名宾客用餐。
“目前老店暂停营业。新店面积扩大了约20倍,餐饮服务再升级,厨师团队再强化,解决了停车难问题。菜品增加了海鲜、炖汤、粤菜小炒等品类,力求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黄仲仁说。
店铺面貌焕然一新,黄仲仁对品质的坚守也始终如一。“我们依旧坚持手工制作,虽然产量受限,却能保证鸭子的味道,立住口碑。”黄仲仁表示。
林先生是虎山金巢琵琶鸭的忠实粉丝,得知新店试营业的消息,立马过来尝鲜。“新店环境更加舒适,停车方便很多,琵琶鸭的味道没得说。”说着说着,林先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说,虎山金巢琵琶鸭是斗门地道美食的代表之一。
秘制重壳蟹、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上横黄沙蚬、鸭扎包……这些闻名遐迩的斗门非遗美食,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寻味美食的目的地之一。尤其“两车北上”政策落地后,斗门美食以消费为桥,释放出强大的“溢出效应”。斗门区以此为契机,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浓缩地道风物的“斗门一桌菜”。
“斗门一桌菜”囊括了五镇一街的特色美食和地道小吃,让人垂涎三尺。白藤海鲜一桌菜、莲洲“土味”一桌菜、斗门逛吃攻略一桌菜、白蕉乡野农庄一桌菜、厨出乾务一桌菜等主题各具特色,构建成美美与共的斗门美食地图。
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斗门区通过人群细分、精准推送,成功带动“斗门一桌菜”全网曝光量超1.6亿次。这一做法,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更通过美食的吸引力,为商家带来了高人气、高流量,进而带动了消费。国庆、航展期间,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等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食客的必选地。富利港海鲜酒楼、贺富酒家等餐饮业商家的营收,同比增加超过三成。
据不完全统计,10月至11月,斗门区餐饮行业营收增速环比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
冬日暖阳,山清水秀。
近日,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开园暨“百千万工程”虾稻轮作项目启动仪式在白蕉成益围举行。
白蕉海鲈,这条发轫于白蕉镇、壮大于斗门区、扬名全国的海鲈鱼,成为“百千万工程”里的“明星鱼”。白蕉海鲈目前全区养殖面积达3.99万亩,超越大黄鱼跃居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产量第一位,年产量约占全国的五成,带动相关从业人员4万多人,是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斗门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海鲈之乡”。
2009年,白蕉海鲈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白蕉镇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先后获得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助推珠海获评“中国海鲈之都”和“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
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市场细分需求,对白蕉海鲈传统养殖业、以白蕉海鲈为主打的预制菜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构建新模式、增加新动能。而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开园,就是对白蕉海鲈养殖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是斗门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4767万元,占地面积770亩,将建设一个集科技展示、产业示范、科普农旅等功能于一体的广东示范性美丽渔场。其中,海鲈种苗繁育成为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的主要任务之一。
海鲈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关乎白蕉海鲈产业能否更上一层楼,以及白蕉海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规划部署,在海鲈种苗繁育方面,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将与知名高校、科研团队及种业企业合作共建,打造集海鲈“亲本储备、饵料培育、种苗繁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水产良种场。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百千万工程”虾稻轮作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分别在斗门莲洲镇新丰村70亩土地和中国(珠海)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26亩土地上开展试点,打造虾稻轮作示范基地,通过利用农田闲置时间,反季节养殖小龙虾。按照最新的种养模式,预计明年1月份就可以吃到斗门产小龙虾。
有了白蕉海鲈,还要有小龙虾,以及更多优质食材。在以白蕉海鲈为主的养殖业之外,不断寻求差异化发展,并以得天独厚的咸淡水资源不断丰富食材,这是“百千万工程”虾稻轮作项目启动的深层次缘由。
斗门美食的声名远扬,离不开地道食材的基础支撑。
斗门区位于咸淡水交融处,物产甚丰,不仅成就了中国海鲈之乡、中国黄沙蚬之乡、中国禾虫之乡等美誉,更让鳗鱼、青蟹、罗氏虾、脆肉罗非等农特产品远近闻名。在多个领域打通了从养殖到工厂、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富民兴村促产的典型示范,涉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多方面,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赋能。
让食客流连忘返的“斗门一桌菜”,口味是关键,食材是基础,共富是核心。辖区内超30家餐厅、近百道菜式的食材大都取自斗门本地,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斗门一桌菜”的火爆出圈直接促进了餐饮消费,进而拉动了斗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国庆至航展期间,餐厅带动白蕉海鲈销售量同比增加20%至30%。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至11月,全区水产品产量5170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7%;御温泉等热门旅游景点接待量同比增长约20%。
12月1日下午,斗门团区委、区青少年宫联合举办“蔗”里有点甜——红领巾探秘甘蔗制糖活动,27名少先队员来到斗门镇下洲村砍甘蔗、榨蔗汁、熬蔗糖,掌握劳动技能,分享丰收喜悦。
下洲村具有300多年历史,因盛产甘蔗、龙眼、荔枝等,被誉为“甜甜村”。在加快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主战场期间,斗门镇在下洲村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斗门印象小镇”,首期打造37家各类特色主题店铺,推出白蕉海鲈、糯米鸡、艾饼、手工编织等特色产品,拓展下洲甘蔗、御金球荔枝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国庆节,“斗门印象小镇”在此前特色业态基础上,增加了10多种超人气斗门本土美食,如传统猪脚姜、锅边糍、糖包圆、秘制烤白蕉海鲈、柴火小笼包等。游客可以一边品味美食,一边感受本土民俗文化和历史,乡愁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释放。
一道美食,就像是一段有着烟火气息的历史,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了然心间。
“斗门一桌菜”以其具备的本土味道,赢得了普遍认可。“斗门一桌菜”成为本地人团聚的好去处、外地人旅游打卡的地标仪式,同时逐渐演变成一场从“舌尖”到“心尖”的文化大餐。此外,斗门丰富多样的食材,成就多种非遗传统技艺,有的以古法烹饪技艺为核心,有的以传承创新为追求,有的以现代文化为主流,不断丰富、打造散发着独特美味的文化盛宴。
“金台寺-斗门旧街-菉猗堂-御霞苑-接霞庄-御温泉”是斗门镇的一条乡村旅游线路,是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游客颇为青睐的乡村游路线之一。“停云小镇-莲江村-华威餐厅-岭南大地-天天惦记民宿”是莲洲镇的一条旅游线路,获评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主题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每逢周末、节假日,到斗门品尝美食之余轻松体验乡村游,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借力“斗门一桌菜”,斗门区谋划打造“湾区微度假”城乡文旅品牌,推出古街寻踪、温泉康养、乡村游乐、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老少皆宜、短途可达的“微度假”项目,让游客逛吃之余尽享“微度假”,不断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斗门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快打造“秀美黄杨·善雅斗门”城市形象,在全区大力倡导诚信、友善、雅致等社会品德,不断丰富内涵,助推构建宜居宜业宜游斗门。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