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作品(2025年4月7日)

火车上的父亲(小小说)

□ 冯 渊

绿皮火车咣当、咣当有节奏地响动着,车厢里乘客相向而坐,谈天说地。列车售货员推着车子来来回回兜售: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请把腿收一下。

我和父亲坐这趟列车去厦门,我十二岁,剃了个小平头;父亲四十,出发时我们一起去的理发店,父亲的两鬓刚长出一点白发,剪短了,白发就硬生生钻出来。

对面是两个大姐姐,十七八岁,也许十五六岁,我分辨不出来。一个姐姐个头高一点,漆黑的长发洒落在肩头,再滑落在她洁白的衬衣上。另一个姐姐短发,圆脸,眼睛一直微笑着看我。我刚剃了头发,头型很丑,不停用手摸自己的脑袋。

“你长癞痢了吗?”短发姐姐问我。

“没有。”

“没有你瞎挠什么?”

“我挠我的头皮。关你啥事。”

“讲礼貌,你说什么呢?”父亲瞅了我一眼。

“长头发才会长癞痢。”我低头,翻了一下白眼。

“瞎说,癞痢哪能长出长头发?”长发姐姐用手捋了一下她的头发,那一团黑色就铺在胸前。我想,她说得似乎也有道理,这样的头发应该不会长癞痢?

“那短发就有可能长出癞痢啊。”我看着短发姐姐。

“你说得对,这里你头发最短。”

“不会说话。两个姐姐哪会长癞痢,要长,只有你长。”父亲一直是威严地存在。我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似乎癞痢正在慢慢长出来。

两个姐姐都笑了。父亲向左微微低下头,瞪了我一眼,然后抬起来,慢慢向右转,此刻玻璃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的眼皮上,让他的眼睛看起来又黑又亮。他是怎么转动脑袋的,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他的眼光在转向对面两个姐姐的路上,突然变得温和起来,是我极少见过的那种温和,我生病时,他用手抚过我的额头,才会如此;也不全是这样,除了温和,还有点别的味道,我尚不能明白说出,只感觉父亲忽略了我。这是我们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他应该紧紧靠着我坐着,指点窗外闪现的房子、田野里的庄稼、山上的树,跟我小声说话,告诉我那些我没见过的事物。

在两个姐姐上车之前,他是这样做的。当时对面坐着两个叔叔,大声说着话。父亲微微皱眉,指着远方的山说:“这是三清山,这山上的樟树你认识吧。”“樟树我当然认识。”“你看,还有青冈木,冬天烤火的木炭用这种树最好。”“为什么?”“青冈木生长缓慢,长得结实,做出来的炭耐烧。”

“还有乌桕树、红豆杉。春天来时,三清山的杜鹃全开了,红得像烧着了一样。”

“爸爸,那是不是叫‘山青花欲燃’?”

“傻儿子,不错嘛。”父亲在家里不是很喜欢说话,平时脸色严峻。今天难得有这样的兴致,我也就问东问西,他不厌其烦跟我解释。后来,说疲倦了,我斜靠在父亲的身上,不知何时睡着了。

醒来时,对面就是这两个姐姐。

“说到癞痢,我倒是想跟二位探讨一下。”父亲的身体坐正了,微微前倾。

“好呀,叔叔请说。”

“这历史上啊,得过癞痢的人还真有不少。那时人们没有洗发水,不那么注重个人卫生,或者因为贫困,都有可能得癞痢、湿疹。你们皮肤好,不知道得病人的苦。你们听说过王献之这个人吧?”

“我知道王祖贤,还有王铁成。王献之是谁?”

父亲说:“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史书记载他‘头生癞疮’。”

“还有白居易、柳宗元,他们都生过癞痢。”

“这些人生过癞痢跟我有啥关系啊?”长发姐姐对着窗外的一座桥说。那座桥上有一辆拖拉机装了一车石头,冒着黑烟,艰难挺进。

父亲没有显出任何不耐烦,但也觉得这个话题不好再说下去了。“那我跟你们说说王祖贤吧。”

“不要说《倩女幽魂》啊,这个我们都知道。”

“好好。她二十岁刚出头,演琼瑶的《梅花烙》,电视剧《龙门客栈》。对了,她的气质柔中带刚,跟他军官父亲有关。”

“那她母亲呢?”长发姐姐盯着父亲问。

“她母亲嘛,”父亲身子又坐正了,声音小下去,语调变缓:“你不知道吗?”

“快说嘛。”

“她母亲是医务人员,细腻温和,王祖贤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刚柔相济。”

我从未听到他在家中说过这些。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列车不知疲倦还在咣当、咣当前行,车速比窗外的卡车快不了多少。

转眼间,父亲不见了,两个姐姐在那里哈哈大笑。

父亲的声音还在空中回荡:“这张飞嘛,他拿的丈八蛇矛,相当于现在的两米一六,矛头弯曲像蛇,他这样一抖,无人敢近身。”

父亲站在过道里,舞动着根本不存在的长矛。他一使劲,额头青筋出来了,那新剃的露出白发的头,也有点怪异。我说:“爸,快坐回来。餐车过来了。”

餐车果然过来了。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请把腿收一下。

父亲微微喘着气,和两个姐姐一起俯身大笑,他们的脑袋在餐桌上,都快碰到一起了。

春暖花开            熊裕武   摄

一眼万年

□ 三 羊

前世不言不语

笃定的善缘绝美

今生不言不语

眷恋着那棵菩提

细雨扰动和风

昼与夜唇齿相依

沐浴过疾风骤雨的心肌

迸发着天涯与海角的不离不弃

同时默默地告诉世界

什么是思念

什么是挂念

什么是惦念

什么是怀念

世俗的帷幔虽然没有缝隙

但真情已跨越秋山

奔向狂热的天际

美奂的焰火融化了铜墙铁壁

脚下的冰川将要分崩离析

我捧起滚烫的露滴

把她馈赠给宇宙

作为感恩的礼物

苍穹感叹人间最为美好

我只想说一眼万年

耐人寻味的诗

□ 赖廷阶

耐读,耐人寻味,就让作品身价倍增。

作品耐读,就会有价值。耐读的诗,引人注意。读了胡水根的一大组作品,其中一些诗就有耐读性。

诗歌作品的耐人寻味就产生真正不一样的诗意。

诗人面对同一个世界,写作题材都有很多相同,但写作的方式、表达技巧,因人而异。在处理写作题材与写作对象上,胡水根有自己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诗人,这就是一个诗人独唱的力量。

写麻雀的诗歌很多,各有特色,但这一首写麻雀的诗歌让人觉得不一般。《麻雀》一诗写道:“一座一座小小的坟墓一摔掉/自己的骨头,晚霞就把云/烧着了”这首诗的修辞象征把一群麻雀中的一只一只比喻成小小坟墓,在傍晚的时候摔下来,落在人间。这样写麻雀,独特,具有个性表达。

在特殊岁月,如何书写人的心情?《庚子碎页》一诗写道:“每一条雨都是神迹。多划一条就多给了证据/我们与草碰面,把一个个枝头/都说成边缘,布满星辰”艰难的日子全靠神性力量给与的信心、信念,就能依靠彼此相爱、互相支撑来度过。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也是一种客观。

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历史,人生有多种难忘的具体内容。

人生在什么状态之中?这需要清醒的自我认知。诗人的认知更需要本质性力量支撑。

人生被看不见的力量控制,无法突围,有人说这是命运。《我们都在掌中活命》一诗写道:“我们都在掌中活命/一搓有层皮,一拍有个响/我想着纹路就有一支断裂走来/不是反抗生话,也不是对立命运/它说:乌鸦衔完了石头,雨就不恨了/星星落入井中,就不会饿了/我想着买块骨头,前面那条路就颠颠倒倒/略带着几声心跳”有智慧的人对命运的审视,就知道只要是被控制,个体就渺小。

人们或者说是觉醒者都想在已经存在的生存事实之中,好好活着,或者能找到光明,这种幻象带来的依旧是必然的毁灭。

人生就需要有看明白、看清楚的目光,需要有这样的智慧,才能有真正的认识。

在一个位置来看人生、看人间、看一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在特定的时空里所有的努力,不过都是徒劳。《在水一方》一诗写道:“要造凿多少河流才能穿透这人世/要埋下多少山峦才能隐藏爱和炽热/要撞碎多少梦/才会把一块石头撞成一个人/要错倒多少躯壳,才能完全一个魂魄/那么多一遍又一遍,都成了空物”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做客一样,都是暂时的人生,最后都成为一场空。在一场空里面,人们挣扎、追求、努力,后来都去了天堂。

看清本质,就知道人生的模样,知道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关注自己的情感,关注自己的灵魂,好好引导,让人生获得生命的意义。

人,丢了灵魂,要找回来,让灵魂安顿在故乡,回到永恒。人的情感,也要找回初心。《搜魂术》一诗写道:“风雨不来,万物焦躁/窗内看够了窗外。灰尘忙着修补/有时会等人坐好,有时会等一片雪/井是租来的,它不结冰/但结刀光,回鞘的是滴水珠/几十万年前的石头,与它同源、同深/叫成双,或者/成对”人活在情感、思维里面,也就活在贪嗔痴里面,活在肉身的情欲之中。人在渴望肉体的情感与交融,就会产生迫切的希望,是一种燃烧:欲望的燃烧。

人的血肉之躯是生死之间的暂时存在,而人的灵魂可以获得爱的永恒价值。人的灵魂可以成为光。

日出日落不仅是时间的存在,也是光的提醒。

时间的一种运行轨迹:日出日落,这也是人要面对的时间和空间。《落日》一诗写道:“请原谅它的生,它的单薄/它和空洞。请原谅手/那么一挥,它就经历悲苦/请原谅流失,原谅技巧/请原谅云把一些词扩了再扩,流了再流/请原谅天空的忧愁和悬崖一样危险/请原谅选择这样的日子思考速度和一只鸟/它从窗前经过时,我需要摇上玻璃/面对一场盛大的情。请原谅这世上的雨/总喜欢把光辉挖成墓/一点一滴都是一块方地”落日形成风景,因为每一次落日都不会重来。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落日的美好。

普通的日子组成人生的河流。人生的日出日落都是十分有限的、次数屈指可数,那么,给人带来什么思考?在有限的人生里,要追求无限、永恒的生命价值,人生不要坠入黑暗,而要精炼入光,让自己的灵魂成为光,去照亮人间。

时光的碎片(组诗)

□ 高志东

时光的碎片

逝去的岁月

不知被谁洒落了一地

能够拾起来的

只是一张张碎片

那片灰色的叶子

是一段单相思的苦恋

它曾经用油绿的青春

守望过一朵纷红

那片黑色的

是贫困和艰辛

它燃尽了所有的力气

熬过了狂风和骤雨

红色的那片

是欢快的时光

秋风伴随着霜露

让它像朝霞一样美丽

我喜欢安静的时刻

只有阳光和小鸟在晃动

我也想知道什么是自由

尽管会让叶子一片片凋落

米盛在碗里

饱满是它的人生

它也有朋友

不只一个

太阳是它的老师

每一束光都让它成长

它爱恋过山上来的小溪

纯洁得连哭都是甜的

但它最熟悉的

是一双布满了老茧的手

手总是轻轻地抚摸着它

就像抚摸着孙子的头发

汗水是它的伙伴

米从来没有抱怨过

它见过四面八方的风

也沐过大大小小的雨

它听过不同鸟儿的歌唱

也嗅过野花杂草的芬芳

在大自然里

它弯着腰

用无声的语言

表达无尽的谢意

它只有在吃客的面前

高昂着头

因为它知道

谁才是谁的救世主

日月贝

谁喜欢

野狸岛上的日月贝

是太阳

是月亮

还是反复无常的海水

不远处的渔女

永恒地微笑着

她高举珍珠的手臂

不知会不会累

猜猜她身旁礁石上的斑痕

有人说是寻珠的贝壳

有人说是她思君的眼泪

如果野狸岛上真有野狸

它会闪着蓝光的眼睛偷窥

剧场里沉沉的幕布之下

人类将要上演的剧目

喜的很假 悲的真悲

野狸岛上的日月贝

谁选择了你

你又选择了谁

想是一枚水滴

落在莲花上

动也不动

时间会在某一刻静止

让水滴穿越我的瞳孔

化为一个水泡

一个变两个

两个变四个

四个变十六个

变成无数个

浩浩荡荡

飞向远方

它们的后面是一片片雪

雪的后面是一朵朵白云

白云深处有一座高山

高山盛放着雪莲花

花上有一枚清透的水滴

水滴里动也不动的

是我的想

艺术札记(组诗)

□ 苏建平

苏轼夜游赤壁

现在他来到夜下,来到月下

又将脚步停在石头上

复又从石头上踏入江边沙泥

一种潮湿的气息,唯在沙泥处

才整个亲切地裹了过来

万物在身边,又仿若

运行于另一个世界,其中机关

在于月与水与江上之风

多么久!这赤壁此处的景象

短暂清醒而又长久沉睡着

从上船一刻起,一种摇晃

带来一种新的节奏

一些东西,开始从虚无中长出

无用的手指动了起来,安静的喉咙

有了歌唱的愿望,而对视一眼

仿佛在看周身,仿佛在看

身外与身内。念过的众多书籍

书中的众多人物,人事中

吹出又消散的箫声,

一切皆如江上的微风

轻轻掠了过去,仿佛是

一个夜晚的新生,仿佛是

一个夜晚在某个时刻的停留

一只船,几个人,凌乱的杯盏残酒

构成了一个正在询问的复杂生命

观八大山人作品

我已不能目睹八大山人

完成他标志性题签的时刻

这怪老头,哭也罢,笑也罢

他在枯索的山水中

完成了一种后现代式的

相互对立又生成的奇异混沌

晚来风急。对于八大山人尤其如此

老居士居于无人知的隐居处

大明皇朝的嫡印烙在身上,一直

褪不去。他并不是在躲避人间

他一直躲避的是身份

庄重,谐谑,随衰老的身体

终于转化为左右手的互捕:哭或笑

现在他轻易地找到了一条路

怪石,怒鸟

它们在他手上获得了失真的比例

却又全部获得了自身的再生

《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自述

从天未亮的早晨,我就起床

在店铺里张罗一天的活计

老板还在沉睡。你一定猜到了

我是一个店堂的伙计

我把火生起,指挥其他人,把料

一样样分门别类,或洗或切。

外面是否下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活,在客人来之前

全部准备好。

经年累月,我的骨头

开始疼痛。

尽管年岁增加,对照生命终点

我学会了做减法。熟人与生人

在我眼里,全部按熟人接待

感谢这家京城的饭店,感谢饭店老板

感谢所有的客人,让我不去漂泊

却看到了众多漂泊的人生

感谢一个叫张择端的画师

创世一样,他从虚无中画出了我

并把我仁慈地安置在了

一个门口飘着旗幡的酒楼

致《诗经》作者

时光简慢,书写也慢

你们截取短暂时光捕获的诗篇

却叫人惊讶地获得了

漫长的生命

翻页阅读,生活不新

一些爱情未找到新的路

遮掩爱情的树木在四季

不停地轮回

万事扰扰,万物劳劳

每个人都停留在一棵树下

我一直在念诵着你们的诗篇

完全在于一个粗糙的信念——

代替你们,它们在长

图片:熊裕武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丨作品(2025年4月7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4-07 02:28

火车上的父亲(小小说)

□ 冯 渊

绿皮火车咣当、咣当有节奏地响动着,车厢里乘客相向而坐,谈天说地。列车售货员推着车子来来回回兜售: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请把腿收一下。

我和父亲坐这趟列车去厦门,我十二岁,剃了个小平头;父亲四十,出发时我们一起去的理发店,父亲的两鬓刚长出一点白发,剪短了,白发就硬生生钻出来。

对面是两个大姐姐,十七八岁,也许十五六岁,我分辨不出来。一个姐姐个头高一点,漆黑的长发洒落在肩头,再滑落在她洁白的衬衣上。另一个姐姐短发,圆脸,眼睛一直微笑着看我。我刚剃了头发,头型很丑,不停用手摸自己的脑袋。

“你长癞痢了吗?”短发姐姐问我。

“没有。”

“没有你瞎挠什么?”

“我挠我的头皮。关你啥事。”

“讲礼貌,你说什么呢?”父亲瞅了我一眼。

“长头发才会长癞痢。”我低头,翻了一下白眼。

“瞎说,癞痢哪能长出长头发?”长发姐姐用手捋了一下她的头发,那一团黑色就铺在胸前。我想,她说得似乎也有道理,这样的头发应该不会长癞痢?

“那短发就有可能长出癞痢啊。”我看着短发姐姐。

“你说得对,这里你头发最短。”

“不会说话。两个姐姐哪会长癞痢,要长,只有你长。”父亲一直是威严地存在。我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似乎癞痢正在慢慢长出来。

两个姐姐都笑了。父亲向左微微低下头,瞪了我一眼,然后抬起来,慢慢向右转,此刻玻璃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的眼皮上,让他的眼睛看起来又黑又亮。他是怎么转动脑袋的,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他的眼光在转向对面两个姐姐的路上,突然变得温和起来,是我极少见过的那种温和,我生病时,他用手抚过我的额头,才会如此;也不全是这样,除了温和,还有点别的味道,我尚不能明白说出,只感觉父亲忽略了我。这是我们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他应该紧紧靠着我坐着,指点窗外闪现的房子、田野里的庄稼、山上的树,跟我小声说话,告诉我那些我没见过的事物。

在两个姐姐上车之前,他是这样做的。当时对面坐着两个叔叔,大声说着话。父亲微微皱眉,指着远方的山说:“这是三清山,这山上的樟树你认识吧。”“樟树我当然认识。”“你看,还有青冈木,冬天烤火的木炭用这种树最好。”“为什么?”“青冈木生长缓慢,长得结实,做出来的炭耐烧。”

“还有乌桕树、红豆杉。春天来时,三清山的杜鹃全开了,红得像烧着了一样。”

“爸爸,那是不是叫‘山青花欲燃’?”

“傻儿子,不错嘛。”父亲在家里不是很喜欢说话,平时脸色严峻。今天难得有这样的兴致,我也就问东问西,他不厌其烦跟我解释。后来,说疲倦了,我斜靠在父亲的身上,不知何时睡着了。

醒来时,对面就是这两个姐姐。

“说到癞痢,我倒是想跟二位探讨一下。”父亲的身体坐正了,微微前倾。

“好呀,叔叔请说。”

“这历史上啊,得过癞痢的人还真有不少。那时人们没有洗发水,不那么注重个人卫生,或者因为贫困,都有可能得癞痢、湿疹。你们皮肤好,不知道得病人的苦。你们听说过王献之这个人吧?”

“我知道王祖贤,还有王铁成。王献之是谁?”

父亲说:“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史书记载他‘头生癞疮’。”

“还有白居易、柳宗元,他们都生过癞痢。”

“这些人生过癞痢跟我有啥关系啊?”长发姐姐对着窗外的一座桥说。那座桥上有一辆拖拉机装了一车石头,冒着黑烟,艰难挺进。

父亲没有显出任何不耐烦,但也觉得这个话题不好再说下去了。“那我跟你们说说王祖贤吧。”

“不要说《倩女幽魂》啊,这个我们都知道。”

“好好。她二十岁刚出头,演琼瑶的《梅花烙》,电视剧《龙门客栈》。对了,她的气质柔中带刚,跟他军官父亲有关。”

“那她母亲呢?”长发姐姐盯着父亲问。

“她母亲嘛,”父亲身子又坐正了,声音小下去,语调变缓:“你不知道吗?”

“快说嘛。”

“她母亲是医务人员,细腻温和,王祖贤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刚柔相济。”

我从未听到他在家中说过这些。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列车不知疲倦还在咣当、咣当前行,车速比窗外的卡车快不了多少。

转眼间,父亲不见了,两个姐姐在那里哈哈大笑。

父亲的声音还在空中回荡:“这张飞嘛,他拿的丈八蛇矛,相当于现在的两米一六,矛头弯曲像蛇,他这样一抖,无人敢近身。”

父亲站在过道里,舞动着根本不存在的长矛。他一使劲,额头青筋出来了,那新剃的露出白发的头,也有点怪异。我说:“爸,快坐回来。餐车过来了。”

餐车果然过来了。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请把腿收一下。

父亲微微喘着气,和两个姐姐一起俯身大笑,他们的脑袋在餐桌上,都快碰到一起了。

春暖花开            熊裕武   摄

一眼万年

□ 三 羊

前世不言不语

笃定的善缘绝美

今生不言不语

眷恋着那棵菩提

细雨扰动和风

昼与夜唇齿相依

沐浴过疾风骤雨的心肌

迸发着天涯与海角的不离不弃

同时默默地告诉世界

什么是思念

什么是挂念

什么是惦念

什么是怀念

世俗的帷幔虽然没有缝隙

但真情已跨越秋山

奔向狂热的天际

美奂的焰火融化了铜墙铁壁

脚下的冰川将要分崩离析

我捧起滚烫的露滴

把她馈赠给宇宙

作为感恩的礼物

苍穹感叹人间最为美好

我只想说一眼万年

耐人寻味的诗

□ 赖廷阶

耐读,耐人寻味,就让作品身价倍增。

作品耐读,就会有价值。耐读的诗,引人注意。读了胡水根的一大组作品,其中一些诗就有耐读性。

诗歌作品的耐人寻味就产生真正不一样的诗意。

诗人面对同一个世界,写作题材都有很多相同,但写作的方式、表达技巧,因人而异。在处理写作题材与写作对象上,胡水根有自己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诗人,这就是一个诗人独唱的力量。

写麻雀的诗歌很多,各有特色,但这一首写麻雀的诗歌让人觉得不一般。《麻雀》一诗写道:“一座一座小小的坟墓一摔掉/自己的骨头,晚霞就把云/烧着了”这首诗的修辞象征把一群麻雀中的一只一只比喻成小小坟墓,在傍晚的时候摔下来,落在人间。这样写麻雀,独特,具有个性表达。

在特殊岁月,如何书写人的心情?《庚子碎页》一诗写道:“每一条雨都是神迹。多划一条就多给了证据/我们与草碰面,把一个个枝头/都说成边缘,布满星辰”艰难的日子全靠神性力量给与的信心、信念,就能依靠彼此相爱、互相支撑来度过。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也是一种客观。

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历史,人生有多种难忘的具体内容。

人生在什么状态之中?这需要清醒的自我认知。诗人的认知更需要本质性力量支撑。

人生被看不见的力量控制,无法突围,有人说这是命运。《我们都在掌中活命》一诗写道:“我们都在掌中活命/一搓有层皮,一拍有个响/我想着纹路就有一支断裂走来/不是反抗生话,也不是对立命运/它说:乌鸦衔完了石头,雨就不恨了/星星落入井中,就不会饿了/我想着买块骨头,前面那条路就颠颠倒倒/略带着几声心跳”有智慧的人对命运的审视,就知道只要是被控制,个体就渺小。

人们或者说是觉醒者都想在已经存在的生存事实之中,好好活着,或者能找到光明,这种幻象带来的依旧是必然的毁灭。

人生就需要有看明白、看清楚的目光,需要有这样的智慧,才能有真正的认识。

在一个位置来看人生、看人间、看一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在特定的时空里所有的努力,不过都是徒劳。《在水一方》一诗写道:“要造凿多少河流才能穿透这人世/要埋下多少山峦才能隐藏爱和炽热/要撞碎多少梦/才会把一块石头撞成一个人/要错倒多少躯壳,才能完全一个魂魄/那么多一遍又一遍,都成了空物”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做客一样,都是暂时的人生,最后都成为一场空。在一场空里面,人们挣扎、追求、努力,后来都去了天堂。

看清本质,就知道人生的模样,知道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关注自己的情感,关注自己的灵魂,好好引导,让人生获得生命的意义。

人,丢了灵魂,要找回来,让灵魂安顿在故乡,回到永恒。人的情感,也要找回初心。《搜魂术》一诗写道:“风雨不来,万物焦躁/窗内看够了窗外。灰尘忙着修补/有时会等人坐好,有时会等一片雪/井是租来的,它不结冰/但结刀光,回鞘的是滴水珠/几十万年前的石头,与它同源、同深/叫成双,或者/成对”人活在情感、思维里面,也就活在贪嗔痴里面,活在肉身的情欲之中。人在渴望肉体的情感与交融,就会产生迫切的希望,是一种燃烧:欲望的燃烧。

人的血肉之躯是生死之间的暂时存在,而人的灵魂可以获得爱的永恒价值。人的灵魂可以成为光。

日出日落不仅是时间的存在,也是光的提醒。

时间的一种运行轨迹:日出日落,这也是人要面对的时间和空间。《落日》一诗写道:“请原谅它的生,它的单薄/它和空洞。请原谅手/那么一挥,它就经历悲苦/请原谅流失,原谅技巧/请原谅云把一些词扩了再扩,流了再流/请原谅天空的忧愁和悬崖一样危险/请原谅选择这样的日子思考速度和一只鸟/它从窗前经过时,我需要摇上玻璃/面对一场盛大的情。请原谅这世上的雨/总喜欢把光辉挖成墓/一点一滴都是一块方地”落日形成风景,因为每一次落日都不会重来。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落日的美好。

普通的日子组成人生的河流。人生的日出日落都是十分有限的、次数屈指可数,那么,给人带来什么思考?在有限的人生里,要追求无限、永恒的生命价值,人生不要坠入黑暗,而要精炼入光,让自己的灵魂成为光,去照亮人间。

时光的碎片(组诗)

□ 高志东

时光的碎片

逝去的岁月

不知被谁洒落了一地

能够拾起来的

只是一张张碎片

那片灰色的叶子

是一段单相思的苦恋

它曾经用油绿的青春

守望过一朵纷红

那片黑色的

是贫困和艰辛

它燃尽了所有的力气

熬过了狂风和骤雨

红色的那片

是欢快的时光

秋风伴随着霜露

让它像朝霞一样美丽

我喜欢安静的时刻

只有阳光和小鸟在晃动

我也想知道什么是自由

尽管会让叶子一片片凋落

米盛在碗里

饱满是它的人生

它也有朋友

不只一个

太阳是它的老师

每一束光都让它成长

它爱恋过山上来的小溪

纯洁得连哭都是甜的

但它最熟悉的

是一双布满了老茧的手

手总是轻轻地抚摸着它

就像抚摸着孙子的头发

汗水是它的伙伴

米从来没有抱怨过

它见过四面八方的风

也沐过大大小小的雨

它听过不同鸟儿的歌唱

也嗅过野花杂草的芬芳

在大自然里

它弯着腰

用无声的语言

表达无尽的谢意

它只有在吃客的面前

高昂着头

因为它知道

谁才是谁的救世主

日月贝

谁喜欢

野狸岛上的日月贝

是太阳

是月亮

还是反复无常的海水

不远处的渔女

永恒地微笑着

她高举珍珠的手臂

不知会不会累

猜猜她身旁礁石上的斑痕

有人说是寻珠的贝壳

有人说是她思君的眼泪

如果野狸岛上真有野狸

它会闪着蓝光的眼睛偷窥

剧场里沉沉的幕布之下

人类将要上演的剧目

喜的很假 悲的真悲

野狸岛上的日月贝

谁选择了你

你又选择了谁

想是一枚水滴

落在莲花上

动也不动

时间会在某一刻静止

让水滴穿越我的瞳孔

化为一个水泡

一个变两个

两个变四个

四个变十六个

变成无数个

浩浩荡荡

飞向远方

它们的后面是一片片雪

雪的后面是一朵朵白云

白云深处有一座高山

高山盛放着雪莲花

花上有一枚清透的水滴

水滴里动也不动的

是我的想

艺术札记(组诗)

□ 苏建平

苏轼夜游赤壁

现在他来到夜下,来到月下

又将脚步停在石头上

复又从石头上踏入江边沙泥

一种潮湿的气息,唯在沙泥处

才整个亲切地裹了过来

万物在身边,又仿若

运行于另一个世界,其中机关

在于月与水与江上之风

多么久!这赤壁此处的景象

短暂清醒而又长久沉睡着

从上船一刻起,一种摇晃

带来一种新的节奏

一些东西,开始从虚无中长出

无用的手指动了起来,安静的喉咙

有了歌唱的愿望,而对视一眼

仿佛在看周身,仿佛在看

身外与身内。念过的众多书籍

书中的众多人物,人事中

吹出又消散的箫声,

一切皆如江上的微风

轻轻掠了过去,仿佛是

一个夜晚的新生,仿佛是

一个夜晚在某个时刻的停留

一只船,几个人,凌乱的杯盏残酒

构成了一个正在询问的复杂生命

观八大山人作品

我已不能目睹八大山人

完成他标志性题签的时刻

这怪老头,哭也罢,笑也罢

他在枯索的山水中

完成了一种后现代式的

相互对立又生成的奇异混沌

晚来风急。对于八大山人尤其如此

老居士居于无人知的隐居处

大明皇朝的嫡印烙在身上,一直

褪不去。他并不是在躲避人间

他一直躲避的是身份

庄重,谐谑,随衰老的身体

终于转化为左右手的互捕:哭或笑

现在他轻易地找到了一条路

怪石,怒鸟

它们在他手上获得了失真的比例

却又全部获得了自身的再生

《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自述

从天未亮的早晨,我就起床

在店铺里张罗一天的活计

老板还在沉睡。你一定猜到了

我是一个店堂的伙计

我把火生起,指挥其他人,把料

一样样分门别类,或洗或切。

外面是否下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活,在客人来之前

全部准备好。

经年累月,我的骨头

开始疼痛。

尽管年岁增加,对照生命终点

我学会了做减法。熟人与生人

在我眼里,全部按熟人接待

感谢这家京城的饭店,感谢饭店老板

感谢所有的客人,让我不去漂泊

却看到了众多漂泊的人生

感谢一个叫张择端的画师

创世一样,他从虚无中画出了我

并把我仁慈地安置在了

一个门口飘着旗幡的酒楼

致《诗经》作者

时光简慢,书写也慢

你们截取短暂时光捕获的诗篇

却叫人惊讶地获得了

漫长的生命

翻页阅读,生活不新

一些爱情未找到新的路

遮掩爱情的树木在四季

不停地轮回

万事扰扰,万物劳劳

每个人都停留在一棵树下

我一直在念诵着你们的诗篇

完全在于一个粗糙的信念——

代替你们,它们在长

图片:熊裕武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