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又登央视!盐碱地上“变”出1.8万亩良田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十三届省委深改委第八次会议指出,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破局开路,持续激活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本周“百千万 粤改行”的主题为“让土地活起来”,集中展现各地围绕“百千万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存量变经济增量的真招实招。今天推出第二期:珠海金湾盐碱地变良田 希望的田野绘就好“丰”景。

广东珠海金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沿海冲积平原,农田土壤普遍面临盐渍化问题,作物生长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从2022年起持续开展集中连片恢复耕地工作,通过“良种+良法+良技”治理盐碱地。目前,已累计完成盐碱地治理约1.8万亩。

春耕时节,在珠海市金湾区的一个水稻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超4600亩的水稻正在进行插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去年,这片由盐碱地改良的水稻田迎来丰收,早稻、晚稻的亩产均超过700斤。这片盐碱地的成功改良使金湾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增长。

珠海市某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林德坤称:“盐碱地改良首先通过淡水稀释等手段降盐碱,为出苗创造正常的生长环境。其次是防返盐,需要技术呵护禾苗生长。再一个就是选用合适的良种,能适应盐碱地的生长。最后就是通过良技良法的应用来提高产量。”

近年来,当地通过淡水灌溉、添加沙质土、施加有机肥等措施全面提升土壤肥力。同时,结合优良品种选育、机械化育秧等农业技术,持续扩大盐碱地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能,使盐碱地变身良田。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黄颖怡称:“去年我们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超两万亩,同比增长将近120%,随着这片盐碱地肥力的不断提升,盐碱地水稻亩产也会逐年增加。”

在此基础上,当地还整合零散耕地和周边农用地,形成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优质耕地,成为珠三角地区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目前总建设规模约1.6万亩。

编辑:卢伟 何进 责任编辑:何进
微信
朋友圈
金湾又登央视!盐碱地上“变”出1.8万亩良田
央视网 2025-04-22 17:24

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十三届省委深改委第八次会议指出,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需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破局开路,持续激活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本周“百千万 粤改行”的主题为“让土地活起来”,集中展现各地围绕“百千万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存量变经济增量的真招实招。今天推出第二期:珠海金湾盐碱地变良田 希望的田野绘就好“丰”景。

广东珠海金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沿海冲积平原,农田土壤普遍面临盐渍化问题,作物生长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从2022年起持续开展集中连片恢复耕地工作,通过“良种+良法+良技”治理盐碱地。目前,已累计完成盐碱地治理约1.8万亩。

春耕时节,在珠海市金湾区的一个水稻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超4600亩的水稻正在进行插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去年,这片由盐碱地改良的水稻田迎来丰收,早稻、晚稻的亩产均超过700斤。这片盐碱地的成功改良使金湾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增长。

珠海市某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林德坤称:“盐碱地改良首先通过淡水稀释等手段降盐碱,为出苗创造正常的生长环境。其次是防返盐,需要技术呵护禾苗生长。再一个就是选用合适的良种,能适应盐碱地的生长。最后就是通过良技良法的应用来提高产量。”

近年来,当地通过淡水灌溉、添加沙质土、施加有机肥等措施全面提升土壤肥力。同时,结合优良品种选育、机械化育秧等农业技术,持续扩大盐碱地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能,使盐碱地变身良田。

珠海市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黄颖怡称:“去年我们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超两万亩,同比增长将近120%,随着这片盐碱地肥力的不断提升,盐碱地水稻亩产也会逐年增加。”

在此基础上,当地还整合零散耕地和周边农用地,形成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优质耕地,成为珠三角地区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目前总建设规模约1.6万亩。

编辑:卢伟 何进 责任编辑: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