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畔,米林市以其独特的藏医药文化闻名。“米林”就是藏语“药洲”的音译,因其是藏医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行医授徒、著书立说之地,蕴藏着丰富的藏药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如何让千年藏医药获得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擦亮米林“药洲”招牌?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立足米林资源禀赋,通过“招商引资+科研赋能”组合拳,推动米林藏黄精、川贝母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书写新时代“山海情”。
从“野生采摘”到“万亩药田”
林下经济激活“绿色银行”
在米林市雪卡村旁的219国道两侧,成片的松林下藏着一片“黄金”——外形酷似生姜的藏黄精正茁壮生长。
2023年,云南药材商赵瑾在米林旅游时偶然发现野生藏黄精长势极佳,于是成立西藏米林藏黄精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试种100万株藏黄精。
“沙土+腐殖层、湿润气候、无污染空气,这里简直是黄精生长的‘天堂’!”赵瑾兴奋地说。
为了鼓励藏药材产业化发展,吸引更多企业来投资,转变野生采摘粗放的生产方式,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全力帮助企业申请300万元的援藏产业扶持资金,并且为其在珠海中医院一条街打开销路牵线搭桥。

与传统种植不同,企业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既保护生态,又提升药材品质。尽管种植成本高于农户散种,但赵瑾更看重深加工收益:“我们愿做‘领头羊’,让农牧民看到效益后自发参与。”接下来,企业计划追加投资6500万元建设精深加工厂,一条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呼之欲出。
距离雪卡村10公里的邦仲村,川贝母的大规模种植也正在铺开。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组长冯胜生介绍:“我们立足米林‘药洲’资源优势,投入3000多万元援藏资金建成高原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打造了集种植、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今年3月,高原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正式投用,在这里,川贝母通过品种优化、产量提升,正成为米林的新名片。“基地在科研和推广上对企业有很大帮助,也让藏药产业更‘硬核’!”林芝大峡谷藏药植物园工程师牟思维感慨道。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链联盟”
招商赋能打造“藏药高地”
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的协助推动下,米林市藏医药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从种植业逐步转向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目前,已成功招引西藏鑫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西藏藏药谷制药有限公司落户米林,两个项目均于3月18日竞得项目用地。
米林投资促进局全程协助企业办理前期的规划许可、工程许可、施工许可等前置手续,预计于6月份开工建设。
据了解,两个项目均为建设藏黄精深加工及衍生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累计总投资达1.3亿元,年产值预计4亿元,预计年纳税700万元,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其他藏药生产线也在铺开,总投资3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西藏达尔亚干药业,拥有丸剂、胶囊、散剂三条现代化生产线,今年4月正式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负责人仁青曲珠表示:“珠海援藏工作组帮助申请获得广东援藏产业扶持引导资金500万元,为我们加快投产提供了关键支持,就像‘及时雨’,加速了项目投产!”仁青曲珠告诉记者,预计企业今年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到2027年有望实现年产值1亿元目标。
从黄精扎根林下、川贝母“产学研”开花,到藏医药产业链的逐渐完整,珠海援藏以产业为笔,在雪域高原绘就兴边富民新图景。

而这,只是珠海援藏力量助力米林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以“走出去+引进来”为模式,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累计协助米林组织近80家客商参加在广州、深圳、成都、武汉、佛山等地举办的林芝招商引资推介会,并通过米林桃花节、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吸引区内外近百家优质企业到米林投资考察。
入藏以来,工作组共协助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6个,签约投资总金额54.51亿元,目前到位资金14.12亿元。招商任务指标完成率2023、2024年连续两年位居各县区援藏工作组第一。
在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畔,米林市以其独特的藏医药文化闻名。“米林”就是藏语“药洲”的音译,因其是藏医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行医授徒、著书立说之地,蕴藏着丰富的藏药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如何让千年藏医药获得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擦亮米林“药洲”招牌?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立足米林资源禀赋,通过“招商引资+科研赋能”组合拳,推动米林藏黄精、川贝母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书写新时代“山海情”。
从“野生采摘”到“万亩药田”
林下经济激活“绿色银行”
在米林市雪卡村旁的219国道两侧,成片的松林下藏着一片“黄金”——外形酷似生姜的藏黄精正茁壮生长。
2023年,云南药材商赵瑾在米林旅游时偶然发现野生藏黄精长势极佳,于是成立西藏米林藏黄精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试种100万株藏黄精。
“沙土+腐殖层、湿润气候、无污染空气,这里简直是黄精生长的‘天堂’!”赵瑾兴奋地说。
为了鼓励藏药材产业化发展,吸引更多企业来投资,转变野生采摘粗放的生产方式,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全力帮助企业申请300万元的援藏产业扶持资金,并且为其在珠海中医院一条街打开销路牵线搭桥。

与传统种植不同,企业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既保护生态,又提升药材品质。尽管种植成本高于农户散种,但赵瑾更看重深加工收益:“我们愿做‘领头羊’,让农牧民看到效益后自发参与。”接下来,企业计划追加投资6500万元建设精深加工厂,一条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呼之欲出。
距离雪卡村10公里的邦仲村,川贝母的大规模种植也正在铺开。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组长冯胜生介绍:“我们立足米林‘药洲’资源优势,投入3000多万元援藏资金建成高原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打造了集种植、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今年3月,高原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正式投用,在这里,川贝母通过品种优化、产量提升,正成为米林的新名片。“基地在科研和推广上对企业有很大帮助,也让藏药产业更‘硬核’!”林芝大峡谷藏药植物园工程师牟思维感慨道。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链联盟”
招商赋能打造“藏药高地”
在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的协助推动下,米林市藏医药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从种植业逐步转向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目前,已成功招引西藏鑫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西藏藏药谷制药有限公司落户米林,两个项目均于3月18日竞得项目用地。
米林投资促进局全程协助企业办理前期的规划许可、工程许可、施工许可等前置手续,预计于6月份开工建设。
据了解,两个项目均为建设藏黄精深加工及衍生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累计总投资达1.3亿元,年产值预计4亿元,预计年纳税700万元,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其他藏药生产线也在铺开,总投资3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西藏达尔亚干药业,拥有丸剂、胶囊、散剂三条现代化生产线,今年4月正式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负责人仁青曲珠表示:“珠海援藏工作组帮助申请获得广东援藏产业扶持引导资金500万元,为我们加快投产提供了关键支持,就像‘及时雨’,加速了项目投产!”仁青曲珠告诉记者,预计企业今年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到2027年有望实现年产值1亿元目标。
从黄精扎根林下、川贝母“产学研”开花,到藏医药产业链的逐渐完整,珠海援藏以产业为笔,在雪域高原绘就兴边富民新图景。

而这,只是珠海援藏力量助力米林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以“走出去+引进来”为模式,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市(珠海)工作组累计协助米林组织近80家客商参加在广州、深圳、成都、武汉、佛山等地举办的林芝招商引资推介会,并通过米林桃花节、黄牡丹藏医药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吸引区内外近百家优质企业到米林投资考察。
入藏以来,工作组共协助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6个,签约投资总金额54.51亿元,目前到位资金14.12亿元。招商任务指标完成率2023、2024年连续两年位居各县区援藏工作组第一。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