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有“秘籍”!珠海海洋牧场硬核科技显神威

7月20日,台风“韦帕”过境珠海,在桂山岛大小蜘洲海域,狂风大作。气象数据显示,这里录得56.7米/秒的瞬时阵风,相当于17级强风——这样的风力能轻易掀翻屋顶、折断树干。而海面之上,“格盛1号”与“澎湖号”两座深远海养殖平台却稳稳扎根,像两位沉稳的哨兵,在狂风巨浪中屹立不倒。

21日,台风“韦帕”过境后,格盛科技副总经理杜兵告诉记者,两座平台再次经受住极端天气考验,鱼群少量损耗,设备完好无损。这场“硬碰硬”的较量,折射出珠海海洋装备的硬核实力

2024年6月,格盛号养殖平台交付使用。 资料图,李建束

“不倒翁”设计破解抗风难题

“韦帕”过境时,“澎湖号”的摄像头正对着“格盛1号”,在视频画面里,高达数米的汹涌海浪不断拍打着这座长86米、宽34米的“海上堡垒”。狂风中,平台稳如泰山,原因来自平台的“先天设计”——半潜式结构让重心深埋水下,像“不倒翁”一样扎在海里;八条锚链从平台延伸至海底,牢牢拉住主体,锚泊系统正是对抗狂风的关键。

杜兵透露,“韦帕”来临前,“格盛1号”团队完成了一场与风暴赛跑的标准化操作:甲板活动部件全部锁死,水密门窗紧闭;电力系统满电待命,仅保留监控和警示灯运行;网衣提前清洁以减少水流阻力。最后一步至关重要——所有人员按指令安全撤离,仅通过远程摄像头和传感器维系着与“海上堡垒”的联系。这些细节,也是宝贵经验,被团队写进了“养殖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指南”,不断丰富完善。

2024年6月,格盛号养殖平台交付使用。 资料图,李建束

珠海海洋牧场个个都有“抗风秘籍”

不止“格盛1号”,珠海近年建成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个个都有“抗风秘籍”,用技术实力进一步打响了珠海海洋牧场装备的品牌。

如果说“格盛1号”是以“”字取胜,在珠海隘洲岛海域的“伶仃牧场1、2、3号”,则依靠“”字立足。作为桁架式养殖网箱,它们像一个个钢铁笼子扎在海里。台风来临前,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网衣、框架和锚固系统,把所有松动部件拧紧固定,反复排查管路,确保安全可靠。水下,每条锚链强度经过严苛计算,锚泊系统能确保平台在极端海况下不发生位移。

停靠在万山隘洲岛附近的“伶仃牧场1号”。 资料图,李建束 摄

即将投产的“湾区伶仃号”的秘诀在于“”字。这一集深远海养殖和休闲渔旅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平台,搭载了智能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能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实时看到海里的情况:水温是否异常?鱼群是否躁动?网箱有没有破损?一旦有异常,工作人员能快速远程处置。台风来临前,这艘“养殖航母”还能启动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开启“游弋”模式,自主躲避台风。

从“被动躲”到“主动防”,是理念的升级,更是技术的迭代。传统养殖“看天吃饭”,台风来了只能盼着损失小一点。而珠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把“防”字刻在设计之初。无论是半潜式平台的结构强度,还是桁架式网箱的抗风浪设计,都符合“能扛住强台风”这个硬指标。

金融护航系上“蓝色安全带”

光有硬件装备还不够,护航“蓝色粮仓”还得有软件保障。台风过后,哪怕装备没事,鱼群可能因应激反应受损;万一风太大,维修成本也是笔不小的开支。这时,金融保险就成了“第二道防线”

珠海近年来推出的风力指数保险产品,就是为海洋牧场量身定做的“护身符”。2023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心支公司推出新产品——只要养殖区日最大风速达到9级(20.8米/秒)以上,就算保险事故,保险人将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无需查勘损失,气象站的数据说了算,政府财政更提供高达60%的保费补贴,养殖企业可以轻装上阵,这无疑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17级狂风中屹立不倒的“格盛1号”,是珠海“向海图强”一个缩影。从平台自带的“硬核科技”,到提前准备的细致预案,再到风力指数保险的金融托底,珠海用“技术+管理+金融”的组合拳,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封面图:李建束 摄
文字:张伟宁 编辑:朱晓 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王朝辉
微信
朋友圈
抗风有“秘籍”!珠海海洋牧场硬核科技显神威
珠海特区报 2025-07-22 15:33

7月20日,台风“韦帕”过境珠海,在桂山岛大小蜘洲海域,狂风大作。气象数据显示,这里录得56.7米/秒的瞬时阵风,相当于17级强风——这样的风力能轻易掀翻屋顶、折断树干。而海面之上,“格盛1号”与“澎湖号”两座深远海养殖平台却稳稳扎根,像两位沉稳的哨兵,在狂风巨浪中屹立不倒。

21日,台风“韦帕”过境后,格盛科技副总经理杜兵告诉记者,两座平台再次经受住极端天气考验,鱼群少量损耗,设备完好无损。这场“硬碰硬”的较量,折射出珠海海洋装备的硬核实力

2024年6月,格盛号养殖平台交付使用。 资料图,李建束

“不倒翁”设计破解抗风难题

“韦帕”过境时,“澎湖号”的摄像头正对着“格盛1号”,在视频画面里,高达数米的汹涌海浪不断拍打着这座长86米、宽34米的“海上堡垒”。狂风中,平台稳如泰山,原因来自平台的“先天设计”——半潜式结构让重心深埋水下,像“不倒翁”一样扎在海里;八条锚链从平台延伸至海底,牢牢拉住主体,锚泊系统正是对抗狂风的关键。

杜兵透露,“韦帕”来临前,“格盛1号”团队完成了一场与风暴赛跑的标准化操作:甲板活动部件全部锁死,水密门窗紧闭;电力系统满电待命,仅保留监控和警示灯运行;网衣提前清洁以减少水流阻力。最后一步至关重要——所有人员按指令安全撤离,仅通过远程摄像头和传感器维系着与“海上堡垒”的联系。这些细节,也是宝贵经验,被团队写进了“养殖设施运营安全管理指南”,不断丰富完善。

2024年6月,格盛号养殖平台交付使用。 资料图,李建束

珠海海洋牧场个个都有“抗风秘籍”

不止“格盛1号”,珠海近年建成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个个都有“抗风秘籍”,用技术实力进一步打响了珠海海洋牧场装备的品牌。

如果说“格盛1号”是以“”字取胜,在珠海隘洲岛海域的“伶仃牧场1、2、3号”,则依靠“”字立足。作为桁架式养殖网箱,它们像一个个钢铁笼子扎在海里。台风来临前,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网衣、框架和锚固系统,把所有松动部件拧紧固定,反复排查管路,确保安全可靠。水下,每条锚链强度经过严苛计算,锚泊系统能确保平台在极端海况下不发生位移。

停靠在万山隘洲岛附近的“伶仃牧场1号”。 资料图,李建束 摄

即将投产的“湾区伶仃号”的秘诀在于“”字。这一集深远海养殖和休闲渔旅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平台,搭载了智能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能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实时看到海里的情况:水温是否异常?鱼群是否躁动?网箱有没有破损?一旦有异常,工作人员能快速远程处置。台风来临前,这艘“养殖航母”还能启动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开启“游弋”模式,自主躲避台风。

从“被动躲”到“主动防”,是理念的升级,更是技术的迭代。传统养殖“看天吃饭”,台风来了只能盼着损失小一点。而珠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把“防”字刻在设计之初。无论是半潜式平台的结构强度,还是桁架式网箱的抗风浪设计,都符合“能扛住强台风”这个硬指标。

金融护航系上“蓝色安全带”

光有硬件装备还不够,护航“蓝色粮仓”还得有软件保障。台风过后,哪怕装备没事,鱼群可能因应激反应受损;万一风太大,维修成本也是笔不小的开支。这时,金融保险就成了“第二道防线”

珠海近年来推出的风力指数保险产品,就是为海洋牧场量身定做的“护身符”。2023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心支公司推出新产品——只要养殖区日最大风速达到9级(20.8米/秒)以上,就算保险事故,保险人将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无需查勘损失,气象站的数据说了算,政府财政更提供高达60%的保费补贴,养殖企业可以轻装上阵,这无疑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17级狂风中屹立不倒的“格盛1号”,是珠海“向海图强”一个缩影。从平台自带的“硬核科技”,到提前准备的细致预案,再到风力指数保险的金融托底,珠海用“技术+管理+金融”的组合拳,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封面图:李建束 摄
文字:张伟宁 编辑:朱晓 张文单 责任编辑:彭晶 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