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AI|缅怀致敬,吾辈自强!珠海抗战英雄用生命铸造不朽功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珠海大地上涌现出的众多抗日英雄,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岁月。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日战争拉开序幕,珠海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海疆且与港澳毗邻,战略位置重要,成为日军觊觎之地。1937年7月下旬,日军先遣舰队在唐家至九洲海面逡巡侦察,至1939年,珠海各岛屿全部被日军侵占。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珠海的热血儿女纷纷挺身而出,涌现出邝任生、邝叔明、唐仕明、唐仕锋、梁杏林、林若冰等一批抗日英雄。今天,我们用AIGC人工智能技术“复原”烈士们的容颜,缅怀致敬,吾辈自强!

01
海疆烽火
坚强不屈的抗争起点

咸腥的海风曾裹挟着侵略者的铁蹄声掠过珠江口。当日本舰队的炮口对准珠海的岛屿与港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没有屈服。从香洲码头到斗门村落,从淇澳岛滩涂到凤凰山密林,反抗的火种在民间悄然点燃,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

邝任生,这位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濠涌支部的创建者,如同暗夜中的火种。出身贫寒的他,在广州求学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洗礼,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回到家乡。白天,他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夜晚,他深入村庄,用通俗的语言向农民宣讲抗日道理。面对敌人的通缉,他辗转于斗门各地,相继成立“青年社”“八区青年社”,创办进步刊物,为党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在顺德林头乡秘密开会时遭遇日军“扫荡”,邝任生为掩护同志转移,壮烈牺牲,年仅31岁。

与邝任生并肩作战的邝叔明,同样是珠海抗战的先驱,也是广东声名赫赫的抗日英雄,生前担任过珠江纵队二支队政委。从航海学校毕业后,他放弃了安稳的职业,投身家乡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统掌握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抗日游击战术。结业返乡后,他组建抗日救亡宣讲队,足迹遍布斗门的村落;举办游击队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1945年,在番禺小洲村的战斗中,邝叔明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

冯培正的名字,与造贝村的抗日烽火紧密相连。1938年秋,这位年轻的教师在民族危亡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成立造贝抗日宣传队。他带领队员在各乡村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揭露日军暴行。1944年东坑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日伪军,作为“白马队”副中队长的冯培正手持步枪冲锋在前,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

02
铁血沙场
冲锋陷阵的英雄群像

五桂山的密林间,曾回荡着冲锋的号角;凤凰山的岩石上,至今仿佛仍能看见斑驳的弹痕。在珠海的抗日战场上,一批勇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长城。

梁杏林,今唐家湾镇上栅村人,这位早年丧父、家境清贫的青年,1943年参加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后,迅速成长为令敌人胆寒的指挥员。1945年5月9日,日伪军1300多人对五桂山进行“扫荡”,他率领猛虎队的24名战士在“三山虎”与敌人激战一昼夜。弹药耗尽后,他高喊“跟我上”,率先冲入敌阵展开肉搏,直至援兵赶到,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同年5月28日,在塘敢村被敌军百余人包围时,他带领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铁流中队12名战士先后击退5次进攻。当弹药耗尽,他们毁掉文件和枪支,围在一起高唱《国际歌》,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6名战士当场牺牲,梁杏林受伤被俘,经党组织营救脱险后,伤未痊愈又投身战斗,最终在1945年12月博罗杨村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唐仕明、唐仕锋兄弟,用生命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真谛。哥哥唐仕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政干部训练班工作期间,于1944年4月26日遭遇日军数百人袭击。他沉着指挥,率部分学员掩护指挥部和非战斗人员转移,自己则与两名战士留下阻击。战斗中,唐仕明中弹受伤,血流如注,他强忍伤痛,与敌入展开了肉搏战,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弟弟唐仕锋1940年入党,1944年7月,日军1000多人进攻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时,他率队在必经之路设伏。为掩护非战斗人员转移,他指挥部队交替撤退,在最后突围时遭日军特种部队截击,头部中弹当场牺牲,年仅21岁。

03
巾帼英姿
不让须眉的家国担当

烽火岁月里,珠海的女性同样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担当。她们或深入敌后传递情报,或在战场上救护伤员,或用智慧与敌人周旋,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

林若冰,这位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女性,在香港接触进步思想后,1938年毅然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善于发动妇女,组建了“姐妹救护队”,培训数百名妇女学习包扎和急救。1945年2月,林若冰所在部队进驻新兴县焦山村时遭遇敌军袭击,突围中她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当卫生员冲过来为她包扎时,她见部队已安全突围脱险,忍着剧痛,用双手推开卫生员说:“我不行了,情况危急,别管我,你快跟上部队去。”林若冰牺牲时年仅26岁。

“珠海刘胡兰”郑炎的故事,至今仍让人动容。她1944年入党,1945年参加凤凰山武工队,负责群众工作和交通联络。她经常扮成农妇、小贩,在敌占区传递情报,多次化险为夷。1946年夏,在侦察敌情时发现党组织负责人和武工小组被敌人包围,她故意暴露自己引开追兵,不幸被捕。敌人对她用尽酷刑,她却始终守口如瓶,慷慨就义。年仅24岁的她,距离原定的婚期仅有一周。

吴清华的事迹,在珠海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17年8月8日,她出生于珠海北岭村一个海员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早年便走上了革命道路。1942年,吴清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抗日救国中。1943年,她被调到五桂山珠江纵队一支队工作,负责五桂山到澳门的交通线。在这条充满危险的交通线上,她多次机智勇敢地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类情报传送任务。之后,她又负责起珠江纵队三乡粮食分站的管理工作,在物资匮乏的艰难环境下,精心调配,较好地保障了部队和地方的粮食供应。1945年8月,因敌人突袭,吴清华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最终慷慨就义,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

04
精神传承
跨越时空的力量

80年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珠海抗战英雄们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生命诠释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已深深融入珠海的城市血脉,成为推动这座城市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这种精神在和平年代有了新的传承。在经济建设中,珠海人以当年英雄们开拓凤凰山区的勇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闯敢试,将珠海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科研人员秉承先烈们“屡败屡战”的韧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珠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走在前列;在社会服务中,志愿者延续着英雄们的奉献精神,在各个岗位上传递温暖。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当我们在海天公园散步,在情侣路看潮起潮落,在日月贝聆听音乐会时,应当记得,这和平美好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便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AI“复原”英烈容颜芳华

邝任生(1911—1942)

斗门首个中共党支部负责人,
以教师身份秘密发展36名党员
1942年在顺德开会时被捕
牺牲时年仅31岁

邝叔明(1913—1945)

珠江纵队二支队政委
1945年,在番禺小洲村战斗中
不幸中弹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

冯培正(1921—1944)

组建造贝抗日宣传队
演街头剧唤醒民众
1944年东坑战斗中
不幸中弹仍指挥突围
与战友郭西就相互搀扶,
终双双重创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唐仕明(1918—1944)

1944年石塘战斗,带40人守槟榔山
腿部中弹后用刺刀与敌肉搏
身中数刀仍死守阵地
牺牲时年仅26岁

唐仕锋(1923—1944)

1944年五桂山阻击战
率仲恺中队截击千名日军
头部中弹前仍嘶吼“掩护群众先撤”
牺牲时年仅21岁

林若冰(1919—1945)

逃婚投身革命,办夜校教妇女识字
1945年焦山突围中弹,壮烈牺牲
牺牲时年仅26岁

梁杏林(1923—1945)

塘敢村战斗率12人击退五倍之敌
弹尽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未果
被俘后拒写悔过书
经党组织营救脱险再战博罗壮烈牺牲
牺牲时年仅22岁

吴清华(1917—1945)

扮富商妇往返澳门送情报
1945年被捕,受电刑仍不说粮库位置
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

邝健玲(1918—1944)

斗门首位女共产党员
延安学习归来组织妇女救护队
先后抢救受伤军民200多人
1944年在流行性急性霍乱病中去世

(栏目图片为真实图片通过AIGC人工智能技术“复原”英烈容颜。)

文图资料来自珠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珠海博物馆、珠海市档案馆。
文字:AI生成莫海晖 图片:AI制图莫海晖 视频:AI视频莫海晖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梅容
微信
朋友圈
智AI|缅怀致敬,吾辈自强!珠海抗战英雄用生命铸造不朽功勋
珠海特区报 2025-08-20 0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珠海大地上涌现出的众多抗日英雄,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岁月。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日战争拉开序幕,珠海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海疆且与港澳毗邻,战略位置重要,成为日军觊觎之地。1937年7月下旬,日军先遣舰队在唐家至九洲海面逡巡侦察,至1939年,珠海各岛屿全部被日军侵占。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珠海的热血儿女纷纷挺身而出,涌现出邝任生、邝叔明、唐仕明、唐仕锋、梁杏林、林若冰等一批抗日英雄。今天,我们用AIGC人工智能技术“复原”烈士们的容颜,缅怀致敬,吾辈自强!

01
海疆烽火
坚强不屈的抗争起点

咸腥的海风曾裹挟着侵略者的铁蹄声掠过珠江口。当日本舰队的炮口对准珠海的岛屿与港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没有屈服。从香洲码头到斗门村落,从淇澳岛滩涂到凤凰山密林,反抗的火种在民间悄然点燃,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

邝任生,这位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濠涌支部的创建者,如同暗夜中的火种。出身贫寒的他,在广州求学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洗礼,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回到家乡。白天,他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夜晚,他深入村庄,用通俗的语言向农民宣讲抗日道理。面对敌人的通缉,他辗转于斗门各地,相继成立“青年社”“八区青年社”,创办进步刊物,为党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在顺德林头乡秘密开会时遭遇日军“扫荡”,邝任生为掩护同志转移,壮烈牺牲,年仅31岁。

与邝任生并肩作战的邝叔明,同样是珠海抗战的先驱,也是广东声名赫赫的抗日英雄,生前担任过珠江纵队二支队政委。从航海学校毕业后,他放弃了安稳的职业,投身家乡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统掌握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抗日游击战术。结业返乡后,他组建抗日救亡宣讲队,足迹遍布斗门的村落;举办游击队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1945年,在番禺小洲村的战斗中,邝叔明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

冯培正的名字,与造贝村的抗日烽火紧密相连。1938年秋,这位年轻的教师在民族危亡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成立造贝抗日宣传队。他带领队员在各乡村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揭露日军暴行。1944年东坑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日伪军,作为“白马队”副中队长的冯培正手持步枪冲锋在前,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

02
铁血沙场
冲锋陷阵的英雄群像

五桂山的密林间,曾回荡着冲锋的号角;凤凰山的岩石上,至今仿佛仍能看见斑驳的弹痕。在珠海的抗日战场上,一批勇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长城。

梁杏林,今唐家湾镇上栅村人,这位早年丧父、家境清贫的青年,1943年参加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后,迅速成长为令敌人胆寒的指挥员。1945年5月9日,日伪军1300多人对五桂山进行“扫荡”,他率领猛虎队的24名战士在“三山虎”与敌人激战一昼夜。弹药耗尽后,他高喊“跟我上”,率先冲入敌阵展开肉搏,直至援兵赶到,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同年5月28日,在塘敢村被敌军百余人包围时,他带领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铁流中队12名战士先后击退5次进攻。当弹药耗尽,他们毁掉文件和枪支,围在一起高唱《国际歌》,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6名战士当场牺牲,梁杏林受伤被俘,经党组织营救脱险后,伤未痊愈又投身战斗,最终在1945年12月博罗杨村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唐仕明、唐仕锋兄弟,用生命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真谛。哥哥唐仕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政干部训练班工作期间,于1944年4月26日遭遇日军数百人袭击。他沉着指挥,率部分学员掩护指挥部和非战斗人员转移,自己则与两名战士留下阻击。战斗中,唐仕明中弹受伤,血流如注,他强忍伤痛,与敌入展开了肉搏战,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弟弟唐仕锋1940年入党,1944年7月,日军1000多人进攻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时,他率队在必经之路设伏。为掩护非战斗人员转移,他指挥部队交替撤退,在最后突围时遭日军特种部队截击,头部中弹当场牺牲,年仅21岁。

03
巾帼英姿
不让须眉的家国担当

烽火岁月里,珠海的女性同样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担当。她们或深入敌后传递情报,或在战场上救护伤员,或用智慧与敌人周旋,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

林若冰,这位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女性,在香港接触进步思想后,1938年毅然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善于发动妇女,组建了“姐妹救护队”,培训数百名妇女学习包扎和急救。1945年2月,林若冰所在部队进驻新兴县焦山村时遭遇敌军袭击,突围中她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当卫生员冲过来为她包扎时,她见部队已安全突围脱险,忍着剧痛,用双手推开卫生员说:“我不行了,情况危急,别管我,你快跟上部队去。”林若冰牺牲时年仅26岁。

“珠海刘胡兰”郑炎的故事,至今仍让人动容。她1944年入党,1945年参加凤凰山武工队,负责群众工作和交通联络。她经常扮成农妇、小贩,在敌占区传递情报,多次化险为夷。1946年夏,在侦察敌情时发现党组织负责人和武工小组被敌人包围,她故意暴露自己引开追兵,不幸被捕。敌人对她用尽酷刑,她却始终守口如瓶,慷慨就义。年仅24岁的她,距离原定的婚期仅有一周。

吴清华的事迹,在珠海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17年8月8日,她出生于珠海北岭村一个海员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早年便走上了革命道路。1942年,吴清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抗日救国中。1943年,她被调到五桂山珠江纵队一支队工作,负责五桂山到澳门的交通线。在这条充满危险的交通线上,她多次机智勇敢地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类情报传送任务。之后,她又负责起珠江纵队三乡粮食分站的管理工作,在物资匮乏的艰难环境下,精心调配,较好地保障了部队和地方的粮食供应。1945年8月,因敌人突袭,吴清华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最终慷慨就义,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

04
精神传承
跨越时空的力量

80年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尽,但珠海抗战英雄们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生命诠释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已深深融入珠海的城市血脉,成为推动这座城市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这种精神在和平年代有了新的传承。在经济建设中,珠海人以当年英雄们开拓凤凰山区的勇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闯敢试,将珠海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科研人员秉承先烈们“屡败屡战”的韧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珠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走在前列;在社会服务中,志愿者延续着英雄们的奉献精神,在各个岗位上传递温暖。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当我们在海天公园散步,在情侣路看潮起潮落,在日月贝聆听音乐会时,应当记得,这和平美好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便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AI“复原”英烈容颜芳华

邝任生(1911—1942)

斗门首个中共党支部负责人,
以教师身份秘密发展36名党员
1942年在顺德开会时被捕
牺牲时年仅31岁

邝叔明(1913—1945)

珠江纵队二支队政委
1945年,在番禺小洲村战斗中
不幸中弹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

冯培正(1921—1944)

组建造贝抗日宣传队
演街头剧唤醒民众
1944年东坑战斗中
不幸中弹仍指挥突围
与战友郭西就相互搀扶,
终双双重创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唐仕明(1918—1944)

1944年石塘战斗,带40人守槟榔山
腿部中弹后用刺刀与敌肉搏
身中数刀仍死守阵地
牺牲时年仅26岁

唐仕锋(1923—1944)

1944年五桂山阻击战
率仲恺中队截击千名日军
头部中弹前仍嘶吼“掩护群众先撤”
牺牲时年仅21岁

林若冰(1919—1945)

逃婚投身革命,办夜校教妇女识字
1945年焦山突围中弹,壮烈牺牲
牺牲时年仅26岁

梁杏林(1923—1945)

塘敢村战斗率12人击退五倍之敌
弹尽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未果
被俘后拒写悔过书
经党组织营救脱险再战博罗壮烈牺牲
牺牲时年仅22岁

吴清华(1917—1945)

扮富商妇往返澳门送情报
1945年被捕,受电刑仍不说粮库位置
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

邝健玲(1918—1944)

斗门首位女共产党员
延安学习归来组织妇女救护队
先后抢救受伤军民200多人
1944年在流行性急性霍乱病中去世

(栏目图片为真实图片通过AIGC人工智能技术“复原”英烈容颜。)

文图资料来自珠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珠海博物馆、珠海市档案馆。
文字:AI生成莫海晖 图片:AI制图莫海晖 视频:AI视频莫海晖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