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结果公布,三名研究金属有机框架(MOF)的科学家成功获奖。消息一出,珠海企业碳语新材料的办公室内一片欢腾。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池隔膜涂布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碳语新材料稳居该领域技术积累与出货的“第一梯队”。
而就在今年9月,碳语新材料与金湾金帆科技园签约,在此投资建设全新的千吨级生产车间,以提升MOF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值此企业技术获得诺贝尔奖认可、资本市场大量关注的当下,碳语新材料作为金湾区又一家“小巨人”企业,有望在这片热土上,开始一段新的成长与蜕变之路。

诺奖技术金湾转化
空间支撑前沿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什么是金属有机框架(MOF)?据碳语新材料的总经理姚坤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分子建筑形式:以金属离子为基石,通过长链有机(含碳)分子将其联结,共同构成含有大量空腔的晶体结构,通过编辑和改变结构,可以选择性捕获并储存特定物质。该材料在能源储存、碳捕集、水资源获取和医药等领域展现广泛应用前景。
“比如将金属有机框架(MOF)用作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传导效率,让固态电池具备产业化的可能性;用作空调的构筑材料,有助于大幅度提升空调的制冷效率,让空调以更低的能耗运行。”姚坤介绍,这类技术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认可,也证明了该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巨大前景。
回顾来时路,2022年,碳语新材料在珠海成立,主攻MOF的研发与生产。三年来,该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60项技术专利,成为MOF领域的行业领跑者,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储能行业龙头建立合作关系。技术备受认可,产品备受关注,产能如何才能“不拖后腿”?开辟新的产线,是该公司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碳语新材料团队在珠海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多轮选址考察与调研。8月,该团队来到金湾区接洽。9月,双方正式签约,碳语新材料的产线落地位于定家湾的金帆产业园。根据计划,新基地第一期将在明年初投产。
从接洽到签约历时不到1个月,做出如此迅速的决定背后,是碳语新材料团队对金湾区的充分信任。“很多投资机构、产业空间,之前都不理解、或者不看好MOF技术,但是金湾区一直在关注这项技术,对我们表达了期待,这让我们很惊喜。”姚坤表示,碳语新材料最终选地金湾区,成为了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除了相互信任,硬件设施与服务配套,也让该公司更加省心。一方面,由金湾区区属国企金航集团运营的金帆产业园,是高标准打造的产业新空间,精准匹配了碳语新材料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金航公司的招商团队长期跟踪服务类似的科技公司,对于他们的产线扩张计划和知识产权保护,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根据计划,该公司计划在金湾区继续建设二期产线,开展新型MOF材料的五千吨生产制备,乘着MOF应用的风口,从“小巨人”加速迈向“大巨人”,以“珠海智造”赋能更多“中国智造”,抢抓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
精准招商底蕴赋能
科创新军与产业链开启“双向奔赴”
精准招揽碳语新材料这样的科创型“小巨人”“独角兽”落地金湾区,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常态。
今年1-9月,金湾区新签约项目125个,总投资约295.4亿元,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珠海航空科技职业学院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珠海索卡体育康复康养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日清食品(永南食品)旗舰工厂项目等,涵盖低空经济、文旅、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
其中,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支柱型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型公司的占比逐年提升,他们或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落地,或在金湾区完成了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共同组成了一支创新引领、技术领先、智力密集型的“科技新军”,成为“金湾制造”向“金湾智造”转型的重要助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金湾区高企总数627家(含经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3家。他们不仅夯实了金湾区科技创新的地基,也为培育下一个“百亿龙头”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到来与后续的成长绝非偶然。多年来,金湾区依托自身的高校人才资源,以及针对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不断激发企业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让技术创新牵引金湾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学研方面,金湾区不断加大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力度,加速金湾·大学科技园建设,发挥金湾驻地高校人才和资源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广东省科学院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在去年落户金湾区。
金湾区与遵义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也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的技术能力,及对外出具公正性“双C”报告(即CMA和CNAS报告)的资质能力,检测结果获得CNAS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与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承认。
在产业载体方面,此次碳语新材料落地的金帆产业园,是金湾区多个优质产业空间矩阵的一员。为不同的产业项目,匹配不同特点的载体空间,成为了金湾区招揽好项目落地的“关键一招”。
在此基础上,金湾区加速打造科创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土壤,现有投入运营的国家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1家),为新团队、新技术、新应用铺好一条“快车道”。
10月8日,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结果公布,三名研究金属有机框架(MOF)的科学家成功获奖。消息一出,珠海企业碳语新材料的办公室内一片欢腾。作为一家专注于锂电池隔膜涂布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研发、生产及应用的企业,碳语新材料稳居该领域技术积累与出货的“第一梯队”。
而就在今年9月,碳语新材料与金湾金帆科技园签约,在此投资建设全新的千吨级生产车间,以提升MOF相关产品的生产能力。值此企业技术获得诺贝尔奖认可、资本市场大量关注的当下,碳语新材料作为金湾区又一家“小巨人”企业,有望在这片热土上,开始一段新的成长与蜕变之路。

诺奖技术金湾转化
空间支撑前沿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什么是金属有机框架(MOF)?据碳语新材料的总经理姚坤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分子建筑形式:以金属离子为基石,通过长链有机(含碳)分子将其联结,共同构成含有大量空腔的晶体结构,通过编辑和改变结构,可以选择性捕获并储存特定物质。该材料在能源储存、碳捕集、水资源获取和医药等领域展现广泛应用前景。
“比如将金属有机框架(MOF)用作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传导效率,让固态电池具备产业化的可能性;用作空调的构筑材料,有助于大幅度提升空调的制冷效率,让空调以更低的能耗运行。”姚坤介绍,这类技术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认可,也证明了该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巨大前景。
回顾来时路,2022年,碳语新材料在珠海成立,主攻MOF的研发与生产。三年来,该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60项技术专利,成为MOF领域的行业领跑者,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储能行业龙头建立合作关系。技术备受认可,产品备受关注,产能如何才能“不拖后腿”?开辟新的产线,是该公司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碳语新材料团队在珠海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多轮选址考察与调研。8月,该团队来到金湾区接洽。9月,双方正式签约,碳语新材料的产线落地位于定家湾的金帆产业园。根据计划,新基地第一期将在明年初投产。
从接洽到签约历时不到1个月,做出如此迅速的决定背后,是碳语新材料团队对金湾区的充分信任。“很多投资机构、产业空间,之前都不理解、或者不看好MOF技术,但是金湾区一直在关注这项技术,对我们表达了期待,这让我们很惊喜。”姚坤表示,碳语新材料最终选地金湾区,成为了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除了相互信任,硬件设施与服务配套,也让该公司更加省心。一方面,由金湾区区属国企金航集团运营的金帆产业园,是高标准打造的产业新空间,精准匹配了碳语新材料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金航公司的招商团队长期跟踪服务类似的科技公司,对于他们的产线扩张计划和知识产权保护,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根据计划,该公司计划在金湾区继续建设二期产线,开展新型MOF材料的五千吨生产制备,乘着MOF应用的风口,从“小巨人”加速迈向“大巨人”,以“珠海智造”赋能更多“中国智造”,抢抓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
精准招商底蕴赋能
科创新军与产业链开启“双向奔赴”
精准招揽碳语新材料这样的科创型“小巨人”“独角兽”落地金湾区,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常态。
今年1-9月,金湾区新签约项目125个,总投资约295.4亿元,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珠海航空科技职业学院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珠海索卡体育康复康养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日清食品(永南食品)旗舰工厂项目等,涵盖低空经济、文旅、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
其中,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支柱型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型公司的占比逐年提升,他们或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落地,或在金湾区完成了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共同组成了一支创新引领、技术领先、智力密集型的“科技新军”,成为“金湾制造”向“金湾智造”转型的重要助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金湾区高企总数627家(含经开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3家。他们不仅夯实了金湾区科技创新的地基,也为培育下一个“百亿龙头”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到来与后续的成长绝非偶然。多年来,金湾区依托自身的高校人才资源,以及针对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不断激发企业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让技术创新牵引金湾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学研方面,金湾区不断加大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力度,加速金湾·大学科技园建设,发挥金湾驻地高校人才和资源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广东省科学院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在去年落户金湾区。
金湾区与遵义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也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的技术能力,及对外出具公正性“双C”报告(即CMA和CNAS报告)的资质能力,检测结果获得CNAS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与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承认。
在产业载体方面,此次碳语新材料落地的金帆产业园,是金湾区多个优质产业空间矩阵的一员。为不同的产业项目,匹配不同特点的载体空间,成为了金湾区招揽好项目落地的“关键一招”。
在此基础上,金湾区加速打造科创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土壤,现有投入运营的国家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1家),为新团队、新技术、新应用铺好一条“快车道”。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