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首场焦点对话,共话“相通的人性”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26日上午举办首场焦点对话环节。在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编剧田园得主持下,导演、学者、发行方代表围绕“影像为桥:跨越文化的生活对话”主题展开探讨。独到的观点、满腔的热爱,引发台下参与电影大会众多嘉宾的共鸣。

焦点对话现场
尹成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成奎,长期致力于电影研究,其专业领域涵盖电影理论、国际传播等方向。他结合韩国合作拍摄纪录片作品的经历,认为找到对方的优势和自身的共通点是完成作品创作的关键一环,“抓住共通性是作品呈现的内核,也是破除文化壁垒的关键手段。”他还提到,对于拍摄对象应看作是镜像中的自己,用平视的视角,避免陷入单向的标签化的理解。“不要问人家为什么这样,而是我们要去理解别人这样做的理由。”

邵征

卢米埃影院创始人、董事长邵征,作为资深电影人,推动无数纪录片走向国际。“纪录电影领域优秀作品非常多。如何让更多人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影片?在网络、小屏幕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一定无法达到大银幕传递情感的效果,我想这也是导演们创作电影的初衷。”她引用法国的《海洋》和中国的《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认为这样类型的作为世界每个角落的人看到都会有共鸣,其中人与动物相处过程中的故事,都是人类过去曾经经历和未来要经历的。针对影片宣发,她一针见血指出,创作团队应该有主动发声的意识,作品像孩子一样诞生了,但后续仍需要创作团队“养”,让市场的观众买单。最后她也对纪录电影的发展表达了期待。“我们不可以沉迷于过去,应该把握当下并且展望未来。持续学习至关重要,很多新的科技手段的引入更是为了解决需求。危机中也存在着机会。”

陈庆

中央新影集团的导演、制片人陈庆曾带领团队深入亚欧腹地,完成《远方未远》《邬达克》等具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片作品。“人性是所有人的庇护所,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纪录片跨越鸿沟传递思想的重要因素。只有人国外市场真金白银购买了版权,才能算影片真正走出去。”此外她还提到纪录片的真实性依旧是作品的关键,尤其是应该做到创作团队所能抵达的“最真实”。“影像为桥,影像也是方法和手段,最终藏在背后的人心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她最后总结。

周文武贝

美国UTA经纪公司首位签约的内地导演周文武贝,以跨文化视角创作《帕尔曼在上海》《明月照他乡》等作品。他回忆拍摄帕尔曼时,关注到帕尔曼关心琴童成长的细节,每位琴童都由其辅导,仿佛回到当年学琴的状态,非常具有感染力。因此这种人性的光辉也成为作品的关键部分。总时长二十五分钟里大约有十七到十八分钟都是这样的现场拍摄细节。他也透露了自己工作时的风格,保持冷静克制,尽量不打扰被拍摄对象,通过自身的观察形成对拍摄对象的理解,进而预判被拍摄对象的行事轨迹。这保障了作品真实性和思想性。“近年来学习电影的年轻人非常多,许多人询问我如何拍摄电影?我告诉他们,如果你非常热爱,那么就不要依赖他人,四个字‘想到就做’。”

焦点对话现场

坐在台下聆听对话的《欢乐之城》导演李明曦深有感触。“拍摄纪录片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语言是否相通,人性一定是相通的。我觉得纪录片导演,包括整个制作团队,最主要是抓住人性的光辉。这种真实的绽放也是影像最大的意义。”

文字:陈颖 图片:赵梓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首场焦点对话,共话“相通的人性”
观海融媒 2025-10-26 14:34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26日上午举办首场焦点对话环节。在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编剧田园得主持下,导演、学者、发行方代表围绕“影像为桥:跨越文化的生活对话”主题展开探讨。独到的观点、满腔的热爱,引发台下参与电影大会众多嘉宾的共鸣。

焦点对话现场
尹成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成奎,长期致力于电影研究,其专业领域涵盖电影理论、国际传播等方向。他结合韩国合作拍摄纪录片作品的经历,认为找到对方的优势和自身的共通点是完成作品创作的关键一环,“抓住共通性是作品呈现的内核,也是破除文化壁垒的关键手段。”他还提到,对于拍摄对象应看作是镜像中的自己,用平视的视角,避免陷入单向的标签化的理解。“不要问人家为什么这样,而是我们要去理解别人这样做的理由。”

邵征

卢米埃影院创始人、董事长邵征,作为资深电影人,推动无数纪录片走向国际。“纪录电影领域优秀作品非常多。如何让更多人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影片?在网络、小屏幕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一定无法达到大银幕传递情感的效果,我想这也是导演们创作电影的初衷。”她引用法国的《海洋》和中国的《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认为这样类型的作为世界每个角落的人看到都会有共鸣,其中人与动物相处过程中的故事,都是人类过去曾经经历和未来要经历的。针对影片宣发,她一针见血指出,创作团队应该有主动发声的意识,作品像孩子一样诞生了,但后续仍需要创作团队“养”,让市场的观众买单。最后她也对纪录电影的发展表达了期待。“我们不可以沉迷于过去,应该把握当下并且展望未来。持续学习至关重要,很多新的科技手段的引入更是为了解决需求。危机中也存在着机会。”

陈庆

中央新影集团的导演、制片人陈庆曾带领团队深入亚欧腹地,完成《远方未远》《邬达克》等具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片作品。“人性是所有人的庇护所,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纪录片跨越鸿沟传递思想的重要因素。只有人国外市场真金白银购买了版权,才能算影片真正走出去。”此外她还提到纪录片的真实性依旧是作品的关键,尤其是应该做到创作团队所能抵达的“最真实”。“影像为桥,影像也是方法和手段,最终藏在背后的人心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她最后总结。

周文武贝

美国UTA经纪公司首位签约的内地导演周文武贝,以跨文化视角创作《帕尔曼在上海》《明月照他乡》等作品。他回忆拍摄帕尔曼时,关注到帕尔曼关心琴童成长的细节,每位琴童都由其辅导,仿佛回到当年学琴的状态,非常具有感染力。因此这种人性的光辉也成为作品的关键部分。总时长二十五分钟里大约有十七到十八分钟都是这样的现场拍摄细节。他也透露了自己工作时的风格,保持冷静克制,尽量不打扰被拍摄对象,通过自身的观察形成对拍摄对象的理解,进而预判被拍摄对象的行事轨迹。这保障了作品真实性和思想性。“近年来学习电影的年轻人非常多,许多人询问我如何拍摄电影?我告诉他们,如果你非常热爱,那么就不要依赖他人,四个字‘想到就做’。”

焦点对话现场

坐在台下聆听对话的《欢乐之城》导演李明曦深有感触。“拍摄纪录片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语言是否相通,人性一定是相通的。我觉得纪录片导演,包括整个制作团队,最主要是抓住人性的光辉。这种真实的绽放也是影像最大的意义。”

文字:陈颖 图片:赵梓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