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见证者|王霞:见证珠海医保快速发展

人物档案:王霞,珠海市医疗保障局三级调研员。从儿科副主任医师,到成为珠海医保人,23年来,王霞见证着珠海医保事业从无到有,从保障少数人,跨越式发展为多层次、广覆盖的医保体系。

“投身医保事业23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医保能给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人们不会因看不起病而导致病情加重,能够因医疗保障的改善,使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王霞

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王霞

“您好,是的,这个内容比较重要。”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珠海市医疗保障局三级调研员王霞,除了要办理电脑系统中的公务,她还需不时接听电话,与医疗机构的人员讨论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事宜。

“老医保人”王霞投身珠海医保事业已有23年。20多年来,王霞见证了珠海医保从无到有,从保障少数人到全覆盖、多层次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珠海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直线“飙升”。

从医生转为医保人

只希望更多人能看得起病

这一切,要从1996年开始说起。

当年,珠海被国家确定为医疗保险改革第二批试点城市,开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1997年4月,当时的珠海市社会保障局正式设立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从此拉开了珠海市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改革的序幕。

由于新成立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需要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于是,中心找到了当时的珠海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霞,希望她能够加入医保事业中。

90年代儿科医生王霞在为儿童患者看病。

当时,王霞在儿科领域,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医生,放弃熟悉的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然而,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做了深思熟虑后,她最终选择了进入医保行业。

在行医的年月里,她见过太多人因为没有保障而放弃治疗。“很多人没有钱看病,不敢住院,甚至医生开了药,病人也没钱去取,这是让人非常心疼和心酸的事情。”

“当医生可能只能救治有限的人群,但是医保却能够保障更多人,让他们能够看得起病。”王霞说,她看好医保事业的前景。

随后,王霞加入了医保团队,和中心的第一批11位医保人,共同奋战,迈出医保事业改革第一步。

从零起步勇向前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当时的珠海来说,是从零起步。

“当时大家都不懂,全国也仅有两三个城市开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所以我们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和学习。”王霞说。

当时,王霞和其他珠海医保人,除了学习国际经验,还到第一批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镇江市、九江市等城市进行调研。

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王霞

回到珠海后,根据国家的意见,王霞和同事们进行费率测算,并定下保障范围等。

而作为医生的王霞所拥有的专业医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国家和省里都没有相应的药品目录,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并且听取相应病种科室专业医生的意见,加班加点,最终定了下来。”

终于,1997年11月,在珠海医保人的共同努力下,珠海出台了《珠海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系列配套文件。

从1998年1月起,珠海正式在市区启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向县区覆盖。

政策推进过程遇到困难

然而,政策虽然有了,但在当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新生事物,甚至部分医疗机构也不甚了解,推进起来困难重重。

在医保部门的倡议下,当时珠海市政府将2万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切断,纳入医疗保险范畴,这也是珠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第一批参保人。

王霞和同事们,需要协调参保人和医院等多个方面。

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王霞

“当时医院也不了解医保,由于当时参保人只有2万人,其他都是未参保的自费群体,不少医院对是否和医保签订协议,不是特别重视。”王霞回忆道。

因此,王霞和同事们分成小组,马不停蹄地上门做医院的工作,讲解珠海医保,讲解未来的医保将有什么样的前景。

最终,珠海各医疗机构都开始支持医保工作。“当时,珠海市人民医院是第一家和我们签约的医院,接着,其他医院也陆续开始加入。”

当时,由于没有信息化技术,没有联网结算,医保的报销都是人工手动审单,手段比较落后。

“如果遇到重疾或者转诊患者的报销,审单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王霞说,加班加点是常事。

“还曾经遇到过因为市民对报销的内容不理解,拍着桌子骂我们的情况。”王霞说,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也曾问过自己,这么累是否值得,但是,为了内心的那份坚守,她仍然为参保人耐心解释。

正是有着像王霞一样,为医保事业不懈努力的珠海医保人,珠海医保事业不断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2001年,斗门区和金湾区纳入珠海医疗保险,2002年,珠海在全国率先为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劳务人员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2006年,珠海率先为全市未成年人建立医疗保险;2008年,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让珠海市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总体发展目标。

希望继续奉献力量

经过多年稳健而快速的发展,如今,珠海已建立了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成为全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推出附加补充医疗保险、开展“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省实施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新模式……

2010年广州市医保局一行10人到珠海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参观学习
2019年,珠海医保专家王霞被聘为医保系统导师

而这么多年来,每一次的试点和改革,无论是政策思路提出、起草和制定,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王霞都参与其中,逐渐成长为珠海医保方面的专家。

在王霞看来,这些年来,珠海医保人锐意创新、敢闯敢试,完成了多个“试点”和“率先”的探索历程,无不展现着特区精神。

“这些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王霞说,当年和她同时进入医保系统的多位医保人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充满激情,对珠海医保充满信心,希望能够继续为之贡献力量。

未来,她还要在珠海医保领域继续往前走。

文字:王帆 图片:申洋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孟鑫
微信
朋友圈
特区40年·见证者|王霞:见证珠海医保快速发展
观海融媒 2020-09-22 12:35

人物档案:王霞,珠海市医疗保障局三级调研员。从儿科副主任医师,到成为珠海医保人,23年来,王霞见证着珠海医保事业从无到有,从保障少数人,跨越式发展为多层次、广覆盖的医保体系。

“投身医保事业23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医保能给市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人们不会因看不起病而导致病情加重,能够因医疗保障的改善,使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王霞

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王霞

“您好,是的,这个内容比较重要。”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珠海市医疗保障局三级调研员王霞,除了要办理电脑系统中的公务,她还需不时接听电话,与医疗机构的人员讨论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事宜。

“老医保人”王霞投身珠海医保事业已有23年。20多年来,王霞见证了珠海医保从无到有,从保障少数人到全覆盖、多层次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珠海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直线“飙升”。

从医生转为医保人

只希望更多人能看得起病

这一切,要从1996年开始说起。

当年,珠海被国家确定为医疗保险改革第二批试点城市,开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1997年4月,当时的珠海市社会保障局正式设立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从此拉开了珠海市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改革的序幕。

由于新成立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需要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于是,中心找到了当时的珠海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霞,希望她能够加入医保事业中。

90年代儿科医生王霞在为儿童患者看病。

当时,王霞在儿科领域,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医生,放弃熟悉的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然而,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做了深思熟虑后,她最终选择了进入医保行业。

在行医的年月里,她见过太多人因为没有保障而放弃治疗。“很多人没有钱看病,不敢住院,甚至医生开了药,病人也没钱去取,这是让人非常心疼和心酸的事情。”

“当医生可能只能救治有限的人群,但是医保却能够保障更多人,让他们能够看得起病。”王霞说,她看好医保事业的前景。

随后,王霞加入了医保团队,和中心的第一批11位医保人,共同奋战,迈出医保事业改革第一步。

从零起步勇向前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当时的珠海来说,是从零起步。

“当时大家都不懂,全国也仅有两三个城市开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所以我们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和学习。”王霞说。

当时,王霞和其他珠海医保人,除了学习国际经验,还到第一批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镇江市、九江市等城市进行调研。

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王霞

回到珠海后,根据国家的意见,王霞和同事们进行费率测算,并定下保障范围等。

而作为医生的王霞所拥有的专业医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国家和省里都没有相应的药品目录,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并且听取相应病种科室专业医生的意见,加班加点,最终定了下来。”

终于,1997年11月,在珠海医保人的共同努力下,珠海出台了《珠海市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系列配套文件。

从1998年1月起,珠海正式在市区启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向县区覆盖。

政策推进过程遇到困难

然而,政策虽然有了,但在当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新生事物,甚至部分医疗机构也不甚了解,推进起来困难重重。

在医保部门的倡议下,当时珠海市政府将2万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切断,纳入医疗保险范畴,这也是珠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第一批参保人。

王霞和同事们,需要协调参保人和医院等多个方面。

每日在办公室里忙碌的王霞

“当时医院也不了解医保,由于当时参保人只有2万人,其他都是未参保的自费群体,不少医院对是否和医保签订协议,不是特别重视。”王霞回忆道。

因此,王霞和同事们分成小组,马不停蹄地上门做医院的工作,讲解珠海医保,讲解未来的医保将有什么样的前景。

最终,珠海各医疗机构都开始支持医保工作。“当时,珠海市人民医院是第一家和我们签约的医院,接着,其他医院也陆续开始加入。”

当时,由于没有信息化技术,没有联网结算,医保的报销都是人工手动审单,手段比较落后。

“如果遇到重疾或者转诊患者的报销,审单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王霞说,加班加点是常事。

“还曾经遇到过因为市民对报销的内容不理解,拍着桌子骂我们的情况。”王霞说,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也曾问过自己,这么累是否值得,但是,为了内心的那份坚守,她仍然为参保人耐心解释。

正是有着像王霞一样,为医保事业不懈努力的珠海医保人,珠海医保事业不断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2001年,斗门区和金湾区纳入珠海医疗保险,2002年,珠海在全国率先为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劳务人员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2006年,珠海率先为全市未成年人建立医疗保险;2008年,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让珠海市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总体发展目标。

希望继续奉献力量

经过多年稳健而快速的发展,如今,珠海已建立了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成为全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推出附加补充医疗保险、开展“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省实施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新模式……

2010年广州市医保局一行10人到珠海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参观学习
2019年,珠海医保专家王霞被聘为医保系统导师

而这么多年来,每一次的试点和改革,无论是政策思路提出、起草和制定,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王霞都参与其中,逐渐成长为珠海医保方面的专家。

在王霞看来,这些年来,珠海医保人锐意创新、敢闯敢试,完成了多个“试点”和“率先”的探索历程,无不展现着特区精神。

“这些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王霞说,当年和她同时进入医保系统的多位医保人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充满激情,对珠海医保充满信心,希望能够继续为之贡献力量。

未来,她还要在珠海医保领域继续往前走。

文字:王帆 图片:申洋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