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状元|侯康勇:精准地一钉一铆,助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将在珠海拉开序幕,广大市民们将再一次感受到炫舞蓝天的震撼。侯康勇,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飞机铆装工,他用千锤百炼精湛的技艺让一架架飞机展开双翼稳稳地冲上蓝天。

侯康勇,珠海市特级工匠、高级技师。2019年荣获“航空工业集团技能大赛优胜奖”,2023年获评航空工业特级技师。侯康勇自主研制的“可调控划线器”和“分解紧固件保证中心孔工具”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珠海加快打造“天空之城”贡献能工巧匠硬核力量。

制孔精度,误差不超过0.03毫米

穿上工装,拿起风钻,画线定位,制孔过程中还需要手持铰刀将钻孔按一个同心度一刀一刀地锉,制孔误差不超过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铆接。在飞机铆装岗位工作近30年,侯康勇已练就听铆枪的声音就能知道铆钉墩头是否合格,无需辅助工具就能保证钻孔垂直度,并可自如控制风钻的钻速和铆枪的锤击力度等绝活儿。

飞机庞大的机身结构错综复杂并非一体成形,而是用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拼接”而成,侯康勇正是用一颗颗铆钉、螺栓精准、高质量的连接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和寿命。“铆装最考验手艺的是制孔,几乎每个零部件都需要通过制孔才能进行铆接。安装螺栓大多是飞机关键重要的部位,比如机翼、机身对接部位,两个机翼对接部位等,如果孔大了,螺栓会晃动,机翼就会出现抖动的现象,时间长了对飞机的寿命影响很大。因此,对制孔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侯康勇说。

追求精准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下狠劲儿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刻苦地磨练。“钻孔时,风钻一定要匀速,要求手必须非常稳定才能让风钻保持一个速度。钻孔后,还要用铰孔按一个同心度挫孔,每一刀手的力度都要相同,最终制出的孔精准度要求误差在0.03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只有付出汗水勤学苦练。”侯康勇坚定地说。

凭借绝活儿,成为解决疑难杂症的高手

质的变化是量的累积,千万次的打磨手上功夫让侯康勇成长为解决疑难杂症的高手。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研制过程中,侯康勇经常被指定为唯一铆接操作者,他用手中的绝活儿解决了左右机翼对接、机翼机身对接、机身三段对接、汲水管装配等一系列总装技术难题。

“‘鲲龙’AG600是自主研发,没有现成的技术,每一项都是挑战,比如在制孔过程中,大风钻制出的孔粗糙度、精度都不合格,我就在模拟时改用小钻,并通过改变力度和钻速以及进给量等切削参数,圆满完成了任务,避免了上千万的零件损失。”侯康勇说。在AG600研制过程中,侯康勇使用的多项技术在国内均属首创,为解决汲水管制孔空间狭窄问题侯康勇还研发出柔性钻套制孔方案,“这个汲水孔有的用直钻、有的用弯钻,由于结构复杂眼睛也看不到,钻孔垂直度没法判断,只有通过手感的震动和钻声的频率判断制孔的质量,我凭着经验研发出柔性钻套制孔方案。”

技术创新,实践者引领者

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持续不断总结提升,才能让技术的变革带来效率的提高、质量的保证。遇到难题时,侯康勇总是喜欢琢磨和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总能找到新颖的角度和办法去提升和改进,这种创新意识已深入他的骨髓。侯康勇自主研制的“可调控划线器”替代了传统用笔和钢板尺的画线,让划线准确率大幅提高,效率提升80%。他自主研制“分解紧固件保证中心孔工具”,避免了紧固件分解时的质量问题,为企业节省数十万的成本,两项均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已获得授权。

如今,已经是珠海市特级工匠和航空工业特级技师的侯康勇仍坚守在一线岗位,他同时还担任着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传承。“我青年时代在技校学习时,老师教我们做一行爱一行。工作后,飞机在不断跨代升级,企业每进一个新工具,我都非常感兴趣并喜欢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发了新工作服,我穿上都会站在镜子前瞅一瞅,内心充满了职业荣誉感。我们铆接匠人也为国产飞机的制造出了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侯康勇说。

侯康勇作为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的首席培训讲师,制作了“多功能实操平台”“通用密封操作台”等五十余个教具,已向130余人传授技能绝活儿。他亲身带的5名徒弟均成长为“鲲龙”AG600的青年骨干。1人因技能水平出色取得技师职称,2人因表现优异,担任班组长职务。

文字:王芳 图片:侯康勇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阳紫微
行行出状元|侯康勇:精准地一钉一铆,助珠海打造“天空之城”
观海融媒 2024-09-26 21:17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将在珠海拉开序幕,广大市民们将再一次感受到炫舞蓝天的震撼。侯康勇,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飞机铆装工,他用千锤百炼精湛的技艺让一架架飞机展开双翼稳稳地冲上蓝天。

侯康勇,珠海市特级工匠、高级技师。2019年荣获“航空工业集团技能大赛优胜奖”,2023年获评航空工业特级技师。侯康勇自主研制的“可调控划线器”和“分解紧固件保证中心孔工具”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珠海加快打造“天空之城”贡献能工巧匠硬核力量。

制孔精度,误差不超过0.03毫米

穿上工装,拿起风钻,画线定位,制孔过程中还需要手持铰刀将钻孔按一个同心度一刀一刀地锉,制孔误差不超过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铆接。在飞机铆装岗位工作近30年,侯康勇已练就听铆枪的声音就能知道铆钉墩头是否合格,无需辅助工具就能保证钻孔垂直度,并可自如控制风钻的钻速和铆枪的锤击力度等绝活儿。

飞机庞大的机身结构错综复杂并非一体成形,而是用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拼接”而成,侯康勇正是用一颗颗铆钉、螺栓精准、高质量的连接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和寿命。“铆装最考验手艺的是制孔,几乎每个零部件都需要通过制孔才能进行铆接。安装螺栓大多是飞机关键重要的部位,比如机翼、机身对接部位,两个机翼对接部位等,如果孔大了,螺栓会晃动,机翼就会出现抖动的现象,时间长了对飞机的寿命影响很大。因此,对制孔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侯康勇说。

追求精准度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下狠劲儿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刻苦地磨练。“钻孔时,风钻一定要匀速,要求手必须非常稳定才能让风钻保持一个速度。钻孔后,还要用铰孔按一个同心度挫孔,每一刀手的力度都要相同,最终制出的孔精准度要求误差在0.03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只有付出汗水勤学苦练。”侯康勇坚定地说。

凭借绝活儿,成为解决疑难杂症的高手

质的变化是量的累积,千万次的打磨手上功夫让侯康勇成长为解决疑难杂症的高手。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研制过程中,侯康勇经常被指定为唯一铆接操作者,他用手中的绝活儿解决了左右机翼对接、机翼机身对接、机身三段对接、汲水管装配等一系列总装技术难题。

“‘鲲龙’AG600是自主研发,没有现成的技术,每一项都是挑战,比如在制孔过程中,大风钻制出的孔粗糙度、精度都不合格,我就在模拟时改用小钻,并通过改变力度和钻速以及进给量等切削参数,圆满完成了任务,避免了上千万的零件损失。”侯康勇说。在AG600研制过程中,侯康勇使用的多项技术在国内均属首创,为解决汲水管制孔空间狭窄问题侯康勇还研发出柔性钻套制孔方案,“这个汲水孔有的用直钻、有的用弯钻,由于结构复杂眼睛也看不到,钻孔垂直度没法判断,只有通过手感的震动和钻声的频率判断制孔的质量,我凭着经验研发出柔性钻套制孔方案。”

技术创新,实践者引领者

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持续不断总结提升,才能让技术的变革带来效率的提高、质量的保证。遇到难题时,侯康勇总是喜欢琢磨和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总能找到新颖的角度和办法去提升和改进,这种创新意识已深入他的骨髓。侯康勇自主研制的“可调控划线器”替代了传统用笔和钢板尺的画线,让划线准确率大幅提高,效率提升80%。他自主研制“分解紧固件保证中心孔工具”,避免了紧固件分解时的质量问题,为企业节省数十万的成本,两项均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已获得授权。

如今,已经是珠海市特级工匠和航空工业特级技师的侯康勇仍坚守在一线岗位,他同时还担任着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传承。“我青年时代在技校学习时,老师教我们做一行爱一行。工作后,飞机在不断跨代升级,企业每进一个新工具,我都非常感兴趣并喜欢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发了新工作服,我穿上都会站在镜子前瞅一瞅,内心充满了职业荣誉感。我们铆接匠人也为国产飞机的制造出了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侯康勇说。

侯康勇作为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的首席培训讲师,制作了“多功能实操平台”“通用密封操作台”等五十余个教具,已向130余人传授技能绝活儿。他亲身带的5名徒弟均成长为“鲲龙”AG600的青年骨干。1人因技能水平出色取得技师职称,2人因表现优异,担任班组长职务。

文字:王芳 图片:侯康勇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阳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