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2.jpeg)
2月13日,珠海高新区55所中小学、幼儿园约3万名学生迎来了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各校纷纷举行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迎新等系列活动,师生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中来。
“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是无数家庭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将发展愿景融入到基础教育发展中,锚定优质和均衡,通过扩大学位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管理效能、深化校地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提升高新教育品质,形成众校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发展新场景。
2024年,珠海高新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投入11亿元推进9所学校建设,其中共乐小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校区(东岸初中部校区)、凤鸣小学和礼善幼儿园等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引育36位名师名校长;有力保障265名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此外,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在京外的首个办学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而北京师范大学直属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也迎来了首批学子,珠海高新区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推广应用实验区”……书写一份份有温度的教育答卷,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a.jpeg)
“从前送孩子上学要跨大半个珠海,现在推开窗就能听见校园铃声。”家住珠海高新区后环社区的张先生望着女儿跑进小区对面小学的背影,眼角笑纹里盛满欣慰。
这片热土正将“教育优先”的承诺,化作万家灯火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礼和小学的军体拳方阵虎虎生风地掠过操场时,五公里外的共乐小学正上演着别样风景——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透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眼里满是对科学的热爱和憧憬;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校区(东岸初中部校区)智慧教室里,纳米黑板实时连线北京名师;凤鸣小学的屋顶农场里,小菜农们捧着刚摘的草莓计算体积;礼善幼儿园将非遗文化巧妙融合进自主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与游戏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育公平的起点,在于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回溯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的教育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区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c.jpeg)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人口快速增长、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珠海高新区将学位扩容和服务提质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石,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为破解“入学难”问题,珠海高新区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2024年,全区新增公办学校学位450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近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6%,港澳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这一成果得益于高新区的精准规划与高效执行。以2024年秋季招生为例,公办幼儿园小班学位较上年增加180个,公办中小学初始年级学位增长17.5%,真正实现“符合条件的报名孩子均能入读公办校(园)”。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e.jpeg)
珠海高新区将教育服务嵌入社会治理体系,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通过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打通产业园区与学校的“最后一公里”;暑假托管与日常晚托服务覆盖全区18所公办幼儿园和7所中小学,惠及数千家庭。此外,高新区深化与港澳教育合作,推动5所学校与港澳姊妹校结对,全年举办交流活动56场,开展教学、科研、德育、体育、艺术、文化等合作交流,彰显“姊妹学校”促进粤港澳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c0.jpeg)
珠海高新区通过实施“与高校合作办学”战略,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等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如金凤小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直属管理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金凤小学部校区),跻身“广东省科学教育实验校”行列,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典范。
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楼的海洋科普中心,珠海中大附小的“少年极客”们屏息注视着屏幕——他们正在模拟驾驶“珠海云”智能科考船穿越港珠澳大桥,一旁的小讲解员正在流利地解说着风浪变化对航行的影响。“通过参观、操作和讲解,让学生沉浸式了解海洋科考船的航行,以此激发学生对海洋科技的热情。”担任科学副校长的杨清华教授说。这样的跨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UIC数学体验中心的穹顶下,永丰小学的“π之星”社团正破解教授设计的密码锁……作为全市创新发展高地,珠海高新区教育同样携带创新基因。
优质教育离不开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珠海高新区以“校地合作”为突破口,联动高校、企业、社区,构建起多方协同的“大教育”格局。
通过与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珠海高新区引入高校管理团队和科研资源,打造一批现代化标杆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首个京外办学项目——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落地,标志着珠海高新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高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向中小学生开放,如永丰小学与UIC共建数学体验中心,珠海中大附中与中山大学联合开设人工智能创新课程,让学生得以尽早接触前沿科技。
依托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优势,珠海高新区积极推动校企融合,促进“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区域科技教育实现破圈生长。2024年,高新区建立中小学科学顾问专家库,聘请62名高校学者、企业专家担任科学顾问,为全区中小学实现100%配齐科学副校长。金山软件、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助力高新区制定《“科技教育+”行动计划》,并授牌成立首批10个中小学校外科普教育基地。
珠海高新区还创新“家校社”协同机制,不断丰富教育内涵,让家庭、学校、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合伙人”。通过“一校一天”调研制度、跨学段家长交流会、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等,形成教育合力。高新区教育研究中心与那洲艺术创意园区合作建立“美术教研美育浸润实践基地”,在格力海岸无界美术馆组织开展“高新区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工作坊)暨教师优秀作品展览”活动。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c2.jpeg)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珠海高新区以“一校一品”为路径,将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艺术、体育融入课程体系,打造出多元特色的课程品牌。从“漆画非遗”到“国防热血”,从“人工智能”到“星河探秘”,珠海高新区的教育图景正百花齐放——
唐家小学通过成立“涤生粤剧班”,积极传承粤剧文化,不仅在首届粤港澳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中获得集体节目(业余组)称号,其粤剧作品《过零丁洋》还在2024年珠海市教师节文艺汇演中大放异彩;金鼎第一小学则着力打造“美育漆画”美术特色课程(工作坊),作为珠海市唯一代表入选“广东省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获省级二等奖;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斐然,入选广东省智慧教育应用标杆学校。在2024年度珠海市“一校一特色”评选中,高新区六所学校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充分展现了区域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显著成效。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c4.jpeg)
珠海高新区还将科技创新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技意识与能力: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高校共建人工智能、化学工程创新基地,学生可参与前沿课题研究;景阳小学大力建设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空间,打造成为“珠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珠海高新区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类竞赛中斩获14项国家级奖项,机器人教育、编程课程成为校园新潮流。
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不断强化体艺教育传统优势,构建起“四位一体”体
艺教育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礼和小学构建国防教育长廊,展现教育创新;景阳小学以“龙”为载体,创新教学课程传承传统文化;永丰小学课后服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美术特色课程尤为出色,学生在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上不断提升,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亮点成绩。
珠海高新区在教育特色化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力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今,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均衡发展”到“特色引领”,珠海高新区正以“有温度的教育”孵化未来,以系统性改革破解教育难题,以创新协同激活发展动能,以文化科技铸就育人品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省贡献坚实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高新样本”。
2025年,启航新的教育征程,珠海高新区将聚焦“五风建设”和“幼小出亮点、中学出成效”目标,推进科学布局、名校打造、评价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与高校合作,实施“科技教育+”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体系,推动体教、艺教深度融合,构建全域优质教育生态。
未来,这片教育热土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姿态,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2.jpeg)
2月13日,珠海高新区55所中小学、幼儿园约3万名学生迎来了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各校纷纷举行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迎新等系列活动,师生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中来。
“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是无数家庭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将发展愿景融入到基础教育发展中,锚定优质和均衡,通过扩大学位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管理效能、深化校地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提升高新教育品质,形成众校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发展新场景。
2024年,珠海高新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投入11亿元推进9所学校建设,其中共乐小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校区(东岸初中部校区)、凤鸣小学和礼善幼儿园等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引育36位名师名校长;有力保障265名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此外,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在京外的首个办学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而北京师范大学直属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也迎来了首批学子,珠海高新区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推广应用实验区”……书写一份份有温度的教育答卷,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a.jpeg)
“从前送孩子上学要跨大半个珠海,现在推开窗就能听见校园铃声。”家住珠海高新区后环社区的张先生望着女儿跑进小区对面小学的背影,眼角笑纹里盛满欣慰。
这片热土正将“教育优先”的承诺,化作万家灯火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礼和小学的军体拳方阵虎虎生风地掠过操场时,五公里外的共乐小学正上演着别样风景——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透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眼里满是对科学的热爱和憧憬;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校区(东岸初中部校区)智慧教室里,纳米黑板实时连线北京名师;凤鸣小学的屋顶农场里,小菜农们捧着刚摘的草莓计算体积;礼善幼儿园将非遗文化巧妙融合进自主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与游戏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育公平的起点,在于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回溯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的教育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区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c.jpeg)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人口快速增长、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珠海高新区将学位扩容和服务提质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石,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为破解“入学难”问题,珠海高新区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2024年,全区新增公办学校学位450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近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6%,港澳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这一成果得益于高新区的精准规划与高效执行。以2024年秋季招生为例,公办幼儿园小班学位较上年增加180个,公办中小学初始年级学位增长17.5%,真正实现“符合条件的报名孩子均能入读公办校(园)”。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be.jpeg)
珠海高新区将教育服务嵌入社会治理体系,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通过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打通产业园区与学校的“最后一公里”;暑假托管与日常晚托服务覆盖全区18所公办幼儿园和7所中小学,惠及数千家庭。此外,高新区深化与港澳教育合作,推动5所学校与港澳姊妹校结对,全年举办交流活动56场,开展教学、科研、德育、体育、艺术、文化等合作交流,彰显“姊妹学校”促进粤港澳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c0.jpeg)
珠海高新区通过实施“与高校合作办学”战略,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等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如金凤小学由北京师范大学直属管理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金凤小学部校区),跻身“广东省科学教育实验校”行列,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典范。
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楼的海洋科普中心,珠海中大附小的“少年极客”们屏息注视着屏幕——他们正在模拟驾驶“珠海云”智能科考船穿越港珠澳大桥,一旁的小讲解员正在流利地解说着风浪变化对航行的影响。“通过参观、操作和讲解,让学生沉浸式了解海洋科考船的航行,以此激发学生对海洋科技的热情。”担任科学副校长的杨清华教授说。这样的跨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UIC数学体验中心的穹顶下,永丰小学的“π之星”社团正破解教授设计的密码锁……作为全市创新发展高地,珠海高新区教育同样携带创新基因。
优质教育离不开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珠海高新区以“校地合作”为突破口,联动高校、企业、社区,构建起多方协同的“大教育”格局。
通过与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珠海高新区引入高校管理团队和科研资源,打造一批现代化标杆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首个京外办学项目——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落地,标志着珠海高新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高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向中小学生开放,如永丰小学与UIC共建数学体验中心,珠海中大附中与中山大学联合开设人工智能创新课程,让学生得以尽早接触前沿科技。
依托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优势,珠海高新区积极推动校企融合,促进“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区域科技教育实现破圈生长。2024年,高新区建立中小学科学顾问专家库,聘请62名高校学者、企业专家担任科学顾问,为全区中小学实现100%配齐科学副校长。金山软件、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助力高新区制定《“科技教育+”行动计划》,并授牌成立首批10个中小学校外科普教育基地。
珠海高新区还创新“家校社”协同机制,不断丰富教育内涵,让家庭、学校、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合伙人”。通过“一校一天”调研制度、跨学段家长交流会、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等,形成教育合力。高新区教育研究中心与那洲艺术创意园区合作建立“美术教研美育浸润实践基地”,在格力海岸无界美术馆组织开展“高新区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工作坊)暨教师优秀作品展览”活动。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c2.jpeg)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珠海高新区以“一校一品”为路径,将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艺术、体育融入课程体系,打造出多元特色的课程品牌。从“漆画非遗”到“国防热血”,从“人工智能”到“星河探秘”,珠海高新区的教育图景正百花齐放——
唐家小学通过成立“涤生粤剧班”,积极传承粤剧文化,不仅在首届粤港澳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中获得集体节目(业余组)称号,其粤剧作品《过零丁洋》还在2024年珠海市教师节文艺汇演中大放异彩;金鼎第一小学则着力打造“美育漆画”美术特色课程(工作坊),作为珠海市唯一代表入选“广东省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获省级二等奖;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斐然,入选广东省智慧教育应用标杆学校。在2024年度珠海市“一校一特色”评选中,高新区六所学校项目全部通过验收,充分展现了区域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显著成效。
![](https://pub-point.hizh.cn/images/202502/13/67acc82605de3321cca3c9c4.jpeg)
珠海高新区还将科技创新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技意识与能力: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高校共建人工智能、化学工程创新基地,学生可参与前沿课题研究;景阳小学大力建设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空间,打造成为“珠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珠海高新区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类竞赛中斩获14项国家级奖项,机器人教育、编程课程成为校园新潮流。
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不断强化体艺教育传统优势,构建起“四位一体”体
艺教育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礼和小学构建国防教育长廊,展现教育创新;景阳小学以“龙”为载体,创新教学课程传承传统文化;永丰小学课后服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美术特色课程尤为出色,学生在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上不断提升,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亮点成绩。
珠海高新区在教育特色化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力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如今,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均衡发展”到“特色引领”,珠海高新区正以“有温度的教育”孵化未来,以系统性改革破解教育难题,以创新协同激活发展动能,以文化科技铸就育人品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省贡献坚实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高新样本”。
2025年,启航新的教育征程,珠海高新区将聚焦“五风建设”和“幼小出亮点、中学出成效”目标,推进科学布局、名校打造、评价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持续深化与高校合作,实施“科技教育+”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体系,推动体教、艺教深度融合,构建全域优质教育生态。
未来,这片教育热土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姿态,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https://pub-static.hizh.cn/mobiletemplate/img/bottomImg.jpg)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