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贯中西 · 新西兰
微留学社会实践

当南半球的风拂过少女的发梢,两段充满温度的文字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新西兰的奇妙旅程。
曹欣蕾同学以诗意的笔触,带我们漫步惠灵顿的海岸线,在毛利朋友的真诚笑容中感受文化的温度,最终在伊甸山顶领悟"研学是让世界成为你的老师"的真谛;郭蔓瑶同学则用细腻的观察,记录国会大厦的文化交融,珍藏寄宿家庭的温暖瞬间,在与Chioma的美食烹饪中品味友谊的甜美,在地热喷泉的氤氲中感受自然的奇幻。
她们用眼睛收藏纯净的天空,用真诚打破文化的隔阂,用文字记录成长的轨迹。让我们跟随她们的笔触,一起走进这段闪耀着南半球星光的旅程,见证她们如何在新西兰的蓝天碧草间,书写下青春最动人的注脚。
在新西兰遇见世界
——作者 曹欣蕾
2025.8.18,要和这次研学旅行说再见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旅行,也是我第一次跨出北半球。从惠灵顿的海风到北帕默斯顿的农场,再到罗托鲁瓦的地热公园和奥克兰的伊甸山,新西兰就像一个天然氧吧,风是自由舒服的,空气是清新畅通的,水是纯净明亮的。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像童话王国一样的国度—原来手机滤镜里那片蔚蓝色的不沾一点污秽的纯洁的天空是真实存在的啊!



在北帕默斯顿的学校里,我感受到了毛利文化的热情,结识了一群非常友善的朋友,他们会认真聆听我“跛脚”的英文并耐心解释,他们会学中文念我的名字,尊重我们国家的文化,用她不擅长的汉字写“再见”与我告别,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异国他乡满满的爱意。新西兰的课堂随性松弛,同学们青春洋溢的笑脸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学校的生命力。



老师说“研学是让世界成为你的老师”,在新西兰的最后一天,我们登上了奥克兰的伊甸山,俯瞰全城,回想起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我似乎明白了老师的话,原来最好的课堂从没有墙,它在风里、在草里、在每双愿意看世界的眼睛里。
南半球的温暖奇遇
——作者 郭蔓瑶
初踏上这片土地,窗外阳光浅浅地洒下来,点亮了赤橙色的飞机跑道,空气中氤氲着青草和泥土混合的甜香,一切都是刚刚好。
次日转机,稍作休息。大巴载我们到了惠灵顿国会大厦。建筑在细雨笼罩下显得格外严肃,金碧辉煌下是不可逾越的威严。向导带着我们参观,大厦里的元素是极丰富的,毛利、欧洲、亚洲文化齐聚一堂,求同存异。

在惠灵顿旅行几天,老师安排我们入住寄宿家庭,并体验新西兰的教育文化。刚开始,在寄宿家庭并不非常适应,但寄宿家庭的家人们在给我们做西式美食,带我们领略新西兰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到回家一般的温暖。
在北帕莫斯顿的学校里,我结识了许多外国的好朋友。他们热情、友好、自信、阳光。我的学习搭子Chioma带着我尝试做不同的美食。比如酸甜可口的番茄炖牛肉、鲜香四溢的鸡肉披萨。我们一起聊家常,谈论这次有趣的旅行。临走前,我赠了她一封感谢信,随信附上一张熊猫书签,她用“跛脚”的中文回复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在北帕莫斯顿的学习体验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罗托鲁瓦的地热区,没下车就闻到一股硫磺味,远处冒着白烟的地热喷泉让这里看起来像外星世界。


研学结束了,我们即将回归正常的学习日常。我在这次学习中收获了友情、知识和经验。

-END-
学贯中西 · 新西兰
微留学社会实践

当南半球的风拂过少女的发梢,两段充满温度的文字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新西兰的奇妙旅程。
曹欣蕾同学以诗意的笔触,带我们漫步惠灵顿的海岸线,在毛利朋友的真诚笑容中感受文化的温度,最终在伊甸山顶领悟"研学是让世界成为你的老师"的真谛;郭蔓瑶同学则用细腻的观察,记录国会大厦的文化交融,珍藏寄宿家庭的温暖瞬间,在与Chioma的美食烹饪中品味友谊的甜美,在地热喷泉的氤氲中感受自然的奇幻。
她们用眼睛收藏纯净的天空,用真诚打破文化的隔阂,用文字记录成长的轨迹。让我们跟随她们的笔触,一起走进这段闪耀着南半球星光的旅程,见证她们如何在新西兰的蓝天碧草间,书写下青春最动人的注脚。
在新西兰遇见世界
——作者 曹欣蕾
2025.8.18,要和这次研学旅行说再见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旅行,也是我第一次跨出北半球。从惠灵顿的海风到北帕默斯顿的农场,再到罗托鲁瓦的地热公园和奥克兰的伊甸山,新西兰就像一个天然氧吧,风是自由舒服的,空气是清新畅通的,水是纯净明亮的。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像童话王国一样的国度—原来手机滤镜里那片蔚蓝色的不沾一点污秽的纯洁的天空是真实存在的啊!



在北帕默斯顿的学校里,我感受到了毛利文化的热情,结识了一群非常友善的朋友,他们会认真聆听我“跛脚”的英文并耐心解释,他们会学中文念我的名字,尊重我们国家的文化,用她不擅长的汉字写“再见”与我告别,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异国他乡满满的爱意。新西兰的课堂随性松弛,同学们青春洋溢的笑脸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学校的生命力。



老师说“研学是让世界成为你的老师”,在新西兰的最后一天,我们登上了奥克兰的伊甸山,俯瞰全城,回想起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我似乎明白了老师的话,原来最好的课堂从没有墙,它在风里、在草里、在每双愿意看世界的眼睛里。
南半球的温暖奇遇
——作者 郭蔓瑶
初踏上这片土地,窗外阳光浅浅地洒下来,点亮了赤橙色的飞机跑道,空气中氤氲着青草和泥土混合的甜香,一切都是刚刚好。
次日转机,稍作休息。大巴载我们到了惠灵顿国会大厦。建筑在细雨笼罩下显得格外严肃,金碧辉煌下是不可逾越的威严。向导带着我们参观,大厦里的元素是极丰富的,毛利、欧洲、亚洲文化齐聚一堂,求同存异。

在惠灵顿旅行几天,老师安排我们入住寄宿家庭,并体验新西兰的教育文化。刚开始,在寄宿家庭并不非常适应,但寄宿家庭的家人们在给我们做西式美食,带我们领略新西兰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到回家一般的温暖。
在北帕莫斯顿的学校里,我结识了许多外国的好朋友。他们热情、友好、自信、阳光。我的学习搭子Chioma带着我尝试做不同的美食。比如酸甜可口的番茄炖牛肉、鲜香四溢的鸡肉披萨。我们一起聊家常,谈论这次有趣的旅行。临走前,我赠了她一封感谢信,随信附上一张熊猫书签,她用“跛脚”的中文回复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在北帕莫斯顿的学习体验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罗托鲁瓦的地热区,没下车就闻到一股硫磺味,远处冒着白烟的地热喷泉让这里看起来像外星世界。


研学结束了,我们即将回归正常的学习日常。我在这次学习中收获了友情、知识和经验。

-END-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