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新论:潮头踏出通天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笔下“从无到有”的道路,在南海之滨,有了最真实的写照。在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珠海发布主题宣传短片《路》,诠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大道之行,惟闯惟新。当改革开放的晨光还未照亮全国,这片南海之滨的滩涂已响起破冰的脚步声。1979年,广东省委向中央递出“先走一步”的建议,字字滚烫;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正式挂牌,从此把“敢闯”二字烙进城市基因。

珠海人的创业故事,是从一台织布机开始的。1979年,香洲毛纺厂里,第一批纺织女工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进口设备,她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编织的不仅是布料,更是一个时代的开端——全国首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就这样在珠海落地生根。

45年来,几代珠海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一点点把当年的荒滩拼成现在的海滨城市,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真正的创业者,不等“风口”,而是自己找路;不照搬模式,而是敢走进从未有人踏足的领域;不满足于眼前成果,而是始终望向更远的地方。这种气质,其实很“广东”——务实、开放、包容,也始终创新。它不声张,却默默推动着这片土地向前。

如果说“敢闯”是珠海创业精神的锋芒,那“务实”便是支撑这份锋芒的基石。

老广常说:“唔好讲咁多,做得出嚟先系真功夫!”(不要说这么多,做得出来才是真功夫)这句话,珠海人不仅挂在嘴边,更刻在行动里。

1990年,高栏岛连岛大堤开工,面对惊涛骇浪,建设者们日夜坚守,把孤岛变成了通途;2007年,珠海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让更多孩子能背着书包进学堂,不用为学费犯愁;2013年,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在这里诞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制度保障……珠海以“做一事成一事”的韧劲,把蓝图“钉”在地上,让每一个宏伟目标都落地成惠及城市与民生的一砖一瓦。

但珠海人从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创业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2025年,“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建成下水,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这些覆盖海陆空全域的最新成就,预示着珠海人正在新的领域继续开疆拓土。

有人问,珠海的创业密码到底是什么?或许答案就藏在这片土地的每一段故事里:是敢闯无人区的勇气,是做实事不空谈的务实,是纳百川不排外的包容;是从不等待“万事俱备”,而是在“一无所有”中创造可能;是从不固守标准答案,而是在未知领域里寻找新解。

如今,珠海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相信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第一个吃螃蟹”的故事,还会有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还会有更多“无路开路”的传奇,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更多鲜活的“珠海方案”。

毕竟,在珠海人的地图里,从来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还没去走的路”。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彭晶
微信
朋友圈
特区精神新论:潮头踏出通天路
南方+ 2025-08-26 18:40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笔下“从无到有”的道路,在南海之滨,有了最真实的写照。在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珠海发布主题宣传短片《路》,诠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大道之行,惟闯惟新。当改革开放的晨光还未照亮全国,这片南海之滨的滩涂已响起破冰的脚步声。1979年,广东省委向中央递出“先走一步”的建议,字字滚烫;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正式挂牌,从此把“敢闯”二字烙进城市基因。

珠海人的创业故事,是从一台织布机开始的。1979年,香洲毛纺厂里,第一批纺织女工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进口设备,她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编织的不仅是布料,更是一个时代的开端——全国首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就这样在珠海落地生根。

45年来,几代珠海人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一点点把当年的荒滩拼成现在的海滨城市,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真正的创业者,不等“风口”,而是自己找路;不照搬模式,而是敢走进从未有人踏足的领域;不满足于眼前成果,而是始终望向更远的地方。这种气质,其实很“广东”——务实、开放、包容,也始终创新。它不声张,却默默推动着这片土地向前。

如果说“敢闯”是珠海创业精神的锋芒,那“务实”便是支撑这份锋芒的基石。

老广常说:“唔好讲咁多,做得出嚟先系真功夫!”(不要说这么多,做得出来才是真功夫)这句话,珠海人不仅挂在嘴边,更刻在行动里。

1990年,高栏岛连岛大堤开工,面对惊涛骇浪,建设者们日夜坚守,把孤岛变成了通途;2007年,珠海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让更多孩子能背着书包进学堂,不用为学费犯愁;2013年,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在这里诞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制度保障……珠海以“做一事成一事”的韧劲,把蓝图“钉”在地上,让每一个宏伟目标都落地成惠及城市与民生的一砖一瓦。

但珠海人从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创业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2025年,“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建成下水,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这些覆盖海陆空全域的最新成就,预示着珠海人正在新的领域继续开疆拓土。

有人问,珠海的创业密码到底是什么?或许答案就藏在这片土地的每一段故事里:是敢闯无人区的勇气,是做实事不空谈的务实,是纳百川不排外的包容;是从不等待“万事俱备”,而是在“一无所有”中创造可能;是从不固守标准答案,而是在未知领域里寻找新解。

如今,珠海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相信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第一个吃螃蟹”的故事,还会有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还会有更多“无路开路”的传奇,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更多鲜活的“珠海方案”。

毕竟,在珠海人的地图里,从来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还没去走的路”。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