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珠江口打击日伪军的“海上轻骑队”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今珠海市属的海岛因其战略位置重要,从1937年8月9日荷包岛被占开始,至1939年底几乎全部被日军侵占。日伪军、汉奸相互勾结,拦截海上交通船艇、抢劫渔船,无恶不作。岛上居民更是深受其害。

1940年3月,中山沦陷后,中共党组织抓紧组建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开辟五桂山、凤凰山根据地,开展山区游击战。与此同时,为适应珠海地处沿海的斗争特点,建立海上游击中队。开展海上游击战,开辟海上交通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43年,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海上游击中队(注:珠海原属中山,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正式建立,由卢少彬(上栅村人)当队长,唐森(上栅村人)为政训员。初时,只有10多人,2条旧船,1挺机枪,10多支步枪

至1944年春,队伍发展到拥有3条大船、1条机帆船、3条小船,每条船上配一挺机枪,其中一条大船更配有一门平射炮,有近70名游击队员。海上游击队为根据地运送粮食及军用物资,武装护卫渔民出海生产,伺机袭击日伪军,在珠江口海域开展海上游击战,成为一支活跃的“海上轻骑队”,被命名为“海鹰队”

淇澳岛位于香洲东北部,珠江口西侧,面积15.92平方千米,是五桂山、风凰山抗日根据地的海上屏障。1938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七),淇澳岛被日军侵占。此后,淇澳岛因其地处水上交通要道,一直是日伪军重点控制地区。岛上伪乡长谭某执掌伪乡政权和自卫队40余人,与日军勾结,在岛上横行霸道,抢劫过往船只,阻碍五桂山、凤凰山区与宝安东江纵队的海上交通线。

1944年2月,海上游击中队与五桂山根据地指挥部派出的一个中队密切配合,制订方案,决定拔掉岛上敌伪据点。部队先派出一个小分队潜入岛上做内应,其余战士化装成渔民驾船从海上游击中队驻地崖口出发。当船靠近淇澳岛时,战士们立即冲上岸,与预先潜入岛上的小分队队员里应外合,包围了伪军驻地,将岛上伪乡公所和伪自卫队40多人大部歼灭,缴获长短枪20多支,岛上群众欢呼雀跃。这次战斗,震慑了原本在这一带为非作歹的日伪军、汉奸、海盗,使珠江口一带东至蛇口、沙井、黄田,南至香洲、澳门,西至番禺等交通线为海上游击队控制。这次战斗,在广东抗战史上被称为“淇澳岛战斗”,并被载入《广东革命史辞典》一书。

此后,海上游击中队在珠江口沿海多次伏击日伪军、海盗,缴获武器、物资,武装自己,护卫渔民出海生产,沟通五桂山与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及东江纵队之间的联系,多次出色完成护送往来抗日人员和情报、文件、物资等任务。特别是1945年夏秋间,出色地完成运送五桂山区部队6批共600多人转战东江的任务,受到上级表彰。同年8月,海上游击队在执行一个重要的护送任务时,遭国民党顽军包围,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海上游击中队坚持战斗3年有余,为华南地区敌后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屡建奇功,在珠江三角洲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者系中共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退休干部)

文字:罗祖宁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叶维佳
纵横珠江口打击日伪军的“海上轻骑队”
珠海特区报 2025-09-02 01:54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今珠海市属的海岛因其战略位置重要,从1937年8月9日荷包岛被占开始,至1939年底几乎全部被日军侵占。日伪军、汉奸相互勾结,拦截海上交通船艇、抢劫渔船,无恶不作。岛上居民更是深受其害。

1940年3月,中山沦陷后,中共党组织抓紧组建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开辟五桂山、凤凰山根据地,开展山区游击战。与此同时,为适应珠海地处沿海的斗争特点,建立海上游击中队。开展海上游击战,开辟海上交通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43年,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海上游击中队(注:珠海原属中山,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正式建立,由卢少彬(上栅村人)当队长,唐森(上栅村人)为政训员。初时,只有10多人,2条旧船,1挺机枪,10多支步枪

至1944年春,队伍发展到拥有3条大船、1条机帆船、3条小船,每条船上配一挺机枪,其中一条大船更配有一门平射炮,有近70名游击队员。海上游击队为根据地运送粮食及军用物资,武装护卫渔民出海生产,伺机袭击日伪军,在珠江口海域开展海上游击战,成为一支活跃的“海上轻骑队”,被命名为“海鹰队”

淇澳岛位于香洲东北部,珠江口西侧,面积15.92平方千米,是五桂山、风凰山抗日根据地的海上屏障。1938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七),淇澳岛被日军侵占。此后,淇澳岛因其地处水上交通要道,一直是日伪军重点控制地区。岛上伪乡长谭某执掌伪乡政权和自卫队40余人,与日军勾结,在岛上横行霸道,抢劫过往船只,阻碍五桂山、凤凰山区与宝安东江纵队的海上交通线。

1944年2月,海上游击中队与五桂山根据地指挥部派出的一个中队密切配合,制订方案,决定拔掉岛上敌伪据点。部队先派出一个小分队潜入岛上做内应,其余战士化装成渔民驾船从海上游击中队驻地崖口出发。当船靠近淇澳岛时,战士们立即冲上岸,与预先潜入岛上的小分队队员里应外合,包围了伪军驻地,将岛上伪乡公所和伪自卫队40多人大部歼灭,缴获长短枪20多支,岛上群众欢呼雀跃。这次战斗,震慑了原本在这一带为非作歹的日伪军、汉奸、海盗,使珠江口一带东至蛇口、沙井、黄田,南至香洲、澳门,西至番禺等交通线为海上游击队控制。这次战斗,在广东抗战史上被称为“淇澳岛战斗”,并被载入《广东革命史辞典》一书。

此后,海上游击中队在珠江口沿海多次伏击日伪军、海盗,缴获武器、物资,武装自己,护卫渔民出海生产,沟通五桂山与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及东江纵队之间的联系,多次出色完成护送往来抗日人员和情报、文件、物资等任务。特别是1945年夏秋间,出色地完成运送五桂山区部队6批共600多人转战东江的任务,受到上级表彰。同年8月,海上游击队在执行一个重要的护送任务时,遭国民党顽军包围,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海上游击中队坚持战斗3年有余,为华南地区敌后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屡建奇功,在珠江三角洲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者系中共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退休干部)

文字:罗祖宁 编辑:谢石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