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在横琴发布,开启“移动式个人超算”新时代

10月24日,全球首款搭乘原创类脑算法的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BI Explorer,BIE-1)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亮相。

10月24日,“智者一号”(BI Explorer, BIE-1)在合作区正式亮相。图为学术报告环节。本报记者 曾遥 摄

该产品由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智能院)的两家孵化企业——珠海横琴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燧人(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其集成了1152个CPU核心、4.8TDDR5内存和204T存储空间,运行噪音可控制在45分贝以下,在最高负载运行下,设备温度可稳定控制在70摄氏度以内。

10月24日,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BI Explorer, BIE-1)在合作区正式亮相。

广东省智能院智能计算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聂磊介绍:“传统的计算中心就像是一栋大楼,早期需要大量投资,且能耗需求很高;‘智者一号’仅有迷你单门冰箱的大小,在家用插座上就能直接运行,功耗仅为传统超算设备的十分之一。”

除了空间小、能耗低,“智者一号”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其自主研发的独特类脑算法——直觉神经网络(IntuitiveNeuralNetwork,INN),通过高度模拟人脑运算机制,可以高速高效地运行包含大模型在内的各种模型训练与推理。

“经测试,‘智者一号’训练和推理速度分别达到10万token/秒和50万token/秒,性能媲美需要多张高端GPU的传统算力集群。”广东省智能院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蔡江介绍,该平台可将硬件成本降低约50%,能耗下降近90%,且在多个专业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大幅提升,全方位降低了人工智能普及的进入门槛和运行成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院院长张旭表示,此次产品发布标志着智能计算进入“小型化、绿色化、个性化、普惠化、大众化”的“移动式个人超算”新时代,使得超级算力不再局限于大型超算中心,而是走进大众,推动智能应用从“千人一面”的通用服务迈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文字:李美琪 图片:曾遥 编辑:古春婷 王朝辉 责任编辑:王朝辉
全球首款!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在横琴发布,开启“移动式个人超算”新时代
观海融媒 2025-10-24 20:09

10月24日,全球首款搭乘原创类脑算法的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BI Explorer,BIE-1)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亮相。

10月24日,“智者一号”(BI Explorer, BIE-1)在合作区正式亮相。图为学术报告环节。本报记者 曾遥 摄

该产品由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智能院)的两家孵化企业——珠海横琴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燧人(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其集成了1152个CPU核心、4.8TDDR5内存和204T存储空间,运行噪音可控制在45分贝以下,在最高负载运行下,设备温度可稳定控制在70摄氏度以内。

10月24日,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BI Explorer, BIE-1)在合作区正式亮相。

广东省智能院智能计算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聂磊介绍:“传统的计算中心就像是一栋大楼,早期需要大量投资,且能耗需求很高;‘智者一号’仅有迷你单门冰箱的大小,在家用插座上就能直接运行,功耗仅为传统超算设备的十分之一。”

除了空间小、能耗低,“智者一号”的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其自主研发的独特类脑算法——直觉神经网络(IntuitiveNeuralNetwork,INN),通过高度模拟人脑运算机制,可以高速高效地运行包含大模型在内的各种模型训练与推理。

“经测试,‘智者一号’训练和推理速度分别达到10万token/秒和50万token/秒,性能媲美需要多张高端GPU的传统算力集群。”广东省智能院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蔡江介绍,该平台可将硬件成本降低约50%,能耗下降近90%,且在多个专业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大幅提升,全方位降低了人工智能普及的进入门槛和运行成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院院长张旭表示,此次产品发布标志着智能计算进入“小型化、绿色化、个性化、普惠化、大众化”的“移动式个人超算”新时代,使得超级算力不再局限于大型超算中心,而是走进大众,推动智能应用从“千人一面”的通用服务迈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文字:李美琪 图片:曾遥 编辑:古春婷 王朝辉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