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启动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

近日,珠海高新区城市级智能微电网试点项目正式签约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在珠海落地。该项目由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旨在构建“大电网保社会供电、微电网保园区供电”的多层次供电体系,为珠海落实“双碳”战略、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珠西科学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珠海高新区启动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 。

破冰之举:

为城市电网构筑“免疫系统”

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传统电网如“主动脉”,稳定但灵活性不足。智能微电网作为新型发配电系统,集分布式电源、储能等设备于一体,既可并网运行,也可在故障时独立保障关键负荷供电。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5年4月珠海市政府与广东电网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在高新区积率先开展城市级试点,将电力规划从传统配电网延伸至用户负荷端,填补规划空白,创新用能模式。

项目依托珠海风光资源及产业链优势,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源网荷储融合,如同为电网装上“免疫系统”,确保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体供电,保障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稳定用电。

项目突破传统电网模式,通过多要素协同实现园区电力互济。建成后将形成“低电价+高绿电+强算力”的产业优势,直接服务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根据规划,2025年,珠海高新区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同步推进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行动。

作为珠西科学城改革工程,这一“破冰区”项目正加速推进,“低电价+高绿电+强算力”的组合拳,将成为珠海竞逐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支撑。

珠海高新区启动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 。

天时地利:

产业升级驱动能源变革

珠海高新区布局智能微电网建设,兼具天时地利。区位优势方面,珠海坐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风光资源,集聚完整海上风电产业链,清洁能源基础雄厚。

产业需求方面,珠海高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已形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随着“云上智城”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新兴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对供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高新区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区发展改革和财政金融局副局长赵才炼表示,电网升级既能提供更绿色稳定的电力,又能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

能源需求的深刻变化,折射出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更是珠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路径探索:

双试点构建能源新生态

那么,这个宏大的构想将如何落地?根据规划,城市级智能微电网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绿电直连——园区间电力互济”的区域级智能能源生态,并率先在高新区落地两大试点。

试点一聚焦成熟园区,总投资1亿元,采用“分布式光储+电力交易”模式,建设9.3MW光伏和50MWh储能。项目满负荷后年用电量约1亿度,预计年供绿电1000万度,通过储能调峰提供3000万度优化电量,最多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0.1元/度。目前已完成招标,预计11月开工。

试点二落户北沙三生产业园,投资1.5亿元,创新力度更大,计划建设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实现园区间电力灵活调配。该项目预计10月完成立项,将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实施方案。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珠海高新区的探索,不仅以“零波动”的韧性保障了核心产业的用电安全,更通过“大电网”的协同效应优化了区域能源配置,为城市产业升级与“双碳”目标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级智能微电网的建成,珠海高新区将不仅为珠西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一条绿色低碳的“电力高速路”,更将为全国同类区域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协同树立一个崭新的样板。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朱高轩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帅云
珠海高新区启动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
观海融媒 2025-10-25 18:44

近日,珠海高新区城市级智能微电网试点项目正式签约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在珠海落地。该项目由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旨在构建“大电网保社会供电、微电网保园区供电”的多层次供电体系,为珠海落实“双碳”战略、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珠西科学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珠海高新区启动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 。

破冰之举:

为城市电网构筑“免疫系统”

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传统电网如“主动脉”,稳定但灵活性不足。智能微电网作为新型发配电系统,集分布式电源、储能等设备于一体,既可并网运行,也可在故障时独立保障关键负荷供电。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5年4月珠海市政府与广东电网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在高新区积率先开展城市级试点,将电力规划从传统配电网延伸至用户负荷端,填补规划空白,创新用能模式。

项目依托珠海风光资源及产业链优势,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源网荷储融合,如同为电网装上“免疫系统”,确保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体供电,保障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稳定用电。

项目突破传统电网模式,通过多要素协同实现园区电力互济。建成后将形成“低电价+高绿电+强算力”的产业优势,直接服务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根据规划,2025年,珠海高新区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同步推进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行动。

作为珠西科学城改革工程,这一“破冰区”项目正加速推进,“低电价+高绿电+强算力”的组合拳,将成为珠海竞逐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支撑。

珠海高新区启动城市级智能微电网改革试点 。

天时地利:

产业升级驱动能源变革

珠海高新区布局智能微电网建设,兼具天时地利。区位优势方面,珠海坐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风光资源,集聚完整海上风电产业链,清洁能源基础雄厚。

产业需求方面,珠海高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已形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随着“云上智城”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新兴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对供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高新区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区发展改革和财政金融局副局长赵才炼表示,电网升级既能提供更绿色稳定的电力,又能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

能源需求的深刻变化,折射出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更是珠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路径探索:

双试点构建能源新生态

那么,这个宏大的构想将如何落地?根据规划,城市级智能微电网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绿电直连——园区间电力互济”的区域级智能能源生态,并率先在高新区落地两大试点。

试点一聚焦成熟园区,总投资1亿元,采用“分布式光储+电力交易”模式,建设9.3MW光伏和50MWh储能。项目满负荷后年用电量约1亿度,预计年供绿电1000万度,通过储能调峰提供3000万度优化电量,最多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0.1元/度。目前已完成招标,预计11月开工。

试点二落户北沙三生产业园,投资1.5亿元,创新力度更大,计划建设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实现园区间电力灵活调配。该项目预计10月完成立项,将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实施方案。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珠海高新区的探索,不仅以“零波动”的韧性保障了核心产业的用电安全,更通过“大电网”的协同效应优化了区域能源配置,为城市产业升级与“双碳”目标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级智能微电网的建成,珠海高新区将不仅为珠西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铺设一条绿色低碳的“电力高速路”,更将为全国同类区域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协同树立一个崭新的样板。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朱高轩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