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诗吧
海边(国画)      席湖 作品

海的奥义

□ 杨绍精

我生于粤西海之一隅

莲头的海堤

宛如一条绿色丝带

关山月在此海岸线上

描摹过一片红树林

瞬间风靡整个画坛

浩瀚、绵长、沉静之海

像一幅历史长卷

或许盘古初开时已存在

无法推算它的前世与今生

从古到今关于大海的名句

我们无法知道它因何吟出

总有人会铸就不朽的篇章

一面海是一座城的记忆

大海与万物同时运行

古人以海为生

耗尽一生的忠诚读海

趋于世俗的观海人

沉溺于与海无关的风情

她等待纯粹的来客

等待愿意停下来听海的人

这一面海,

以辽阔接纳所有人

她以无私

回答了人们的猜疑

老家行(组诗)

□ 钟百超

泥瓦屋

过气的泥瓦屋,如今

已没了延续香火的权利

一两百年的祖宅

多少代人曾在里面出生,生活,老去

一个家族的庇护者

也是见证者

倒下的时候如同一头年迈的耕牛

扑通地跪在了地上

一根形容枯槁的竹篱笆

长出几朵脸色苍白的小菌子

薄薄的如麻衣

仿佛给远去的时光送行

复活

堂叔的老房子倒下了

为了不让一寸土地成为荒芜之域

大雨哭过之后

叔娘就在重归大地的烂泥砖上

种下了番薯

庇护过若干代人

老屋也目睹许多人事兴衰

倒下也是常情

活着太长或许就是一种宿命

用不了多久

匍匐在地上的灵魂会拔地而起

找到另一时空 开启新生

房梁

曾经的栋梁之材

支撑着每一块沉重的瓦片

百年来经受风风雨雨

不曾让一滴水漏下

洁身自爱

也不曾让一只蛀虫侵蚀

老房子的倒下 让它们失去了靠山

也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念头

与其贱卖 不如选择做一根柴火

点燃最后一缕炊烟

人气

儿时人声鼎沸的情景

像山上的菌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偌大的村寨,少说也有几千人

只有大年初一早上的集体祭祖仪式

才得以目睹人流的涌动

仪式过后,一切又恢复原样

住镇里的,县城的,市里的,甚至外地的

又急匆匆地踏上归程

老家之外还有另一个家

回家,已分不清回哪个家

楼房如星罗棋布

夜里的灯光却仿佛萤火点点

夏虫仍在稻田里放歌

拾菌子的美梦

山上的野菌子唤起童年的回忆

一年一度的快乐时光

在松林间度过

松菌,牙鹰菌,辣菌

躲在碧绿的芒萁和树丛底下

跟我们捉迷藏

松菌鲜美,牙鹰菌浓郁芳香

辣菌比辣椒还能下饭

还有一种菌叫乱菌

橘黄色泽,颇像云南的鸡蛋菌

吃起来滑溜溜

少小离家的代价

是故乡和我们的距离越走越远

如今,山上的菌子

已不再为游子的乡愁而留存

拾菌子的美梦

化作布谷鸟无声的喟叹

咏湾韵

□ 柳岳华

三载芳华珠海岸,湾韵美酒润诗肠。

墨泼千山凝秀色,笔耕万里赋华章。

情寄沧海帆正举,心系云天气自昂。

且看明朝潮起处,红霞万朵伴鸥翔。

共沐汤池怀故人

三十年前旧汤池,兰言竹笑共春熙。

汤温犹记同窗影,水暖曾濡故里衣。

云树千重遮远目,烟霞几度染青丝。

何时再煮嵩山雪,一掬清流续旧期。

文字:杨绍精 钟百超 柳岳华 图片:席湖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双
湾韵丨诗吧
珠海特区报 2025-11-06 01:55
海边(国画)      席湖 作品

海的奥义

□ 杨绍精

我生于粤西海之一隅

莲头的海堤

宛如一条绿色丝带

关山月在此海岸线上

描摹过一片红树林

瞬间风靡整个画坛

浩瀚、绵长、沉静之海

像一幅历史长卷

或许盘古初开时已存在

无法推算它的前世与今生

从古到今关于大海的名句

我们无法知道它因何吟出

总有人会铸就不朽的篇章

一面海是一座城的记忆

大海与万物同时运行

古人以海为生

耗尽一生的忠诚读海

趋于世俗的观海人

沉溺于与海无关的风情

她等待纯粹的来客

等待愿意停下来听海的人

这一面海,

以辽阔接纳所有人

她以无私

回答了人们的猜疑

老家行(组诗)

□ 钟百超

泥瓦屋

过气的泥瓦屋,如今

已没了延续香火的权利

一两百年的祖宅

多少代人曾在里面出生,生活,老去

一个家族的庇护者

也是见证者

倒下的时候如同一头年迈的耕牛

扑通地跪在了地上

一根形容枯槁的竹篱笆

长出几朵脸色苍白的小菌子

薄薄的如麻衣

仿佛给远去的时光送行

复活

堂叔的老房子倒下了

为了不让一寸土地成为荒芜之域

大雨哭过之后

叔娘就在重归大地的烂泥砖上

种下了番薯

庇护过若干代人

老屋也目睹许多人事兴衰

倒下也是常情

活着太长或许就是一种宿命

用不了多久

匍匐在地上的灵魂会拔地而起

找到另一时空 开启新生

房梁

曾经的栋梁之材

支撑着每一块沉重的瓦片

百年来经受风风雨雨

不曾让一滴水漏下

洁身自爱

也不曾让一只蛀虫侵蚀

老房子的倒下 让它们失去了靠山

也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念头

与其贱卖 不如选择做一根柴火

点燃最后一缕炊烟

人气

儿时人声鼎沸的情景

像山上的菌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偌大的村寨,少说也有几千人

只有大年初一早上的集体祭祖仪式

才得以目睹人流的涌动

仪式过后,一切又恢复原样

住镇里的,县城的,市里的,甚至外地的

又急匆匆地踏上归程

老家之外还有另一个家

回家,已分不清回哪个家

楼房如星罗棋布

夜里的灯光却仿佛萤火点点

夏虫仍在稻田里放歌

拾菌子的美梦

山上的野菌子唤起童年的回忆

一年一度的快乐时光

在松林间度过

松菌,牙鹰菌,辣菌

躲在碧绿的芒萁和树丛底下

跟我们捉迷藏

松菌鲜美,牙鹰菌浓郁芳香

辣菌比辣椒还能下饭

还有一种菌叫乱菌

橘黄色泽,颇像云南的鸡蛋菌

吃起来滑溜溜

少小离家的代价

是故乡和我们的距离越走越远

如今,山上的菌子

已不再为游子的乡愁而留存

拾菌子的美梦

化作布谷鸟无声的喟叹

咏湾韵

□ 柳岳华

三载芳华珠海岸,湾韵美酒润诗肠。

墨泼千山凝秀色,笔耕万里赋华章。

情寄沧海帆正举,心系云天气自昂。

且看明朝潮起处,红霞万朵伴鸥翔。

共沐汤池怀故人

三十年前旧汤池,兰言竹笑共春熙。

汤温犹记同窗影,水暖曾濡故里衣。

云树千重遮远目,烟霞几度染青丝。

何时再煮嵩山雪,一掬清流续旧期。

文字:杨绍精 钟百超 柳岳华 图片:席湖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