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无人机技能大赛收官,珠海市代表队摘得两金!

11月23日,2025年广东省无人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在珠海市技师学院落下帷幕,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决出金、银、铜牌获得者共15名,分享总额30万元的奖金。

比赛考验选手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变与任务执行能力。

其中,珠海市代表队、湛江市代表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代表队分获职工创新组消防应急、精准物流、智慧城市三大赛道的金牌,珠海市代表队、广州市代表队分别夺得学生组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项目金牌。

本届大赛以“时代工匠,逐梦低空”为主题,高度还原低空经济真实应用场景,全面检验选手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变与任务执行能力。大赛虽已收官,但如何延续赛事效应,构建低空经济技能生态良性循环,成为人社部门、院校、企业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场景无缝对接产业实景

“我们展示无人机,可以实现不间断驻空作业,已在珠海多个高层建筑外墙清洁项目中投入使用。”广东超飞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佳荣在展区介绍,目前低空行业非常缺飞手,与珠海技师学院进行标准化人才培养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珠海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黄国军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将竞赛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进一步推动“基础教学+场景实训+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我们正与多家参展企业联合开发幕墙清洗、电力巡检等典型教学模块,把精准物流、消防应急、智慧城市管理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

值得关注的是,接下来珠海人社部门将推动更多企业与院校共建“工匠学院”与“订单班”,鼓励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院校教师走进车间,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享、人才共育,打通从“教学场景”到“产业实景”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场景驱动型”育人新模式

“比赛中我操作的是物流配送无人机,但在企业展区看到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城市巡查等更多场景的应用后,让我对职业方向有了新的思考。”职工创新组选手杨安赛后感慨道。

正如他所言,本次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实景博览馆”。从珠海市公安局的警用无人机协同作战系统,到广东电网的电力巡检平台,再到万翼天下的物流配送方案,每一个展台都是一个微缩的行业解决方案。

基于此,广东将依托大赛平台,持续推动低空经济“企业出题、院校解题、学生答题”的应用场景开发机制,通过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鼓励企业发布真实需求,院校组织师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与研发,推动人才培养从“技能训练”向“场景创新”升级。

此外,本次大赛首次迎来澳门、横琴选手参赛,澳门专家首次联合执裁,香港也派专家观摩和交流,标志着粤港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赛事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为粤港澳三地的选手、企业、院校等搭建了互动平台,进一步推动技术共享、标准共研、人才共育。接下来,三地将共同推动无人机驾驶员等认证体系互通,探索“一试多证”“一赛多证”机制,推动人才流动与标准对接。

比赛现场。

构建技能生态链,推动产教评一体化发展

根据《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广东下一步将推动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院校、培训机构、评价机构,共同构建覆盖无人机驾驶、运维、规划等岗位的技能生态链。链内企业将提供岗位、标准与师傅,院校提供学生、教师与资源,政府则提供政策、服务与管理支持。

“我们不仅要办赛,更要以赛为链,串起产业、教学、评价三个关键环节,推动形成‘企业出标准、院校育人才、大赛验成色’的良性循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院校共建“技能生态链”,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技能等级认定,让企业用人标准成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认为,本次大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技能评价与认证的“试金石”。目前,珠海已推动多家企业和院校在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训-赛-评-用”机制,打造良性循环的技能生态。

文字:施展华 图片:赵梓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帅云
广东省无人机技能大赛收官,珠海市代表队摘得两金!
观海融媒 2025-11-24 16:59

11月23日,2025年广东省无人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在珠海市技师学院落下帷幕,经过两天激烈角逐,决出金、银、铜牌获得者共15名,分享总额30万元的奖金。

比赛考验选手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变与任务执行能力。

其中,珠海市代表队、湛江市代表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代表队分获职工创新组消防应急、精准物流、智慧城市三大赛道的金牌,珠海市代表队、广州市代表队分别夺得学生组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项目金牌。

本届大赛以“时代工匠,逐梦低空”为主题,高度还原低空经济真实应用场景,全面检验选手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变与任务执行能力。大赛虽已收官,但如何延续赛事效应,构建低空经济技能生态良性循环,成为人社部门、院校、企业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场景无缝对接产业实景

“我们展示无人机,可以实现不间断驻空作业,已在珠海多个高层建筑外墙清洁项目中投入使用。”广东超飞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佳荣在展区介绍,目前低空行业非常缺飞手,与珠海技师学院进行标准化人才培养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珠海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黄国军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将竞赛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进一步推动“基础教学+场景实训+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我们正与多家参展企业联合开发幕墙清洗、电力巡检等典型教学模块,把精准物流、消防应急、智慧城市管理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

值得关注的是,接下来珠海人社部门将推动更多企业与院校共建“工匠学院”与“订单班”,鼓励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院校教师走进车间,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享、人才共育,打通从“教学场景”到“产业实景”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场景驱动型”育人新模式

“比赛中我操作的是物流配送无人机,但在企业展区看到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城市巡查等更多场景的应用后,让我对职业方向有了新的思考。”职工创新组选手杨安赛后感慨道。

正如他所言,本次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实景博览馆”。从珠海市公安局的警用无人机协同作战系统,到广东电网的电力巡检平台,再到万翼天下的物流配送方案,每一个展台都是一个微缩的行业解决方案。

基于此,广东将依托大赛平台,持续推动低空经济“企业出题、院校解题、学生答题”的应用场景开发机制,通过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鼓励企业发布真实需求,院校组织师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与研发,推动人才培养从“技能训练”向“场景创新”升级。

此外,本次大赛首次迎来澳门、横琴选手参赛,澳门专家首次联合执裁,香港也派专家观摩和交流,标志着粤港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赛事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为粤港澳三地的选手、企业、院校等搭建了互动平台,进一步推动技术共享、标准共研、人才共育。接下来,三地将共同推动无人机驾驶员等认证体系互通,探索“一试多证”“一赛多证”机制,推动人才流动与标准对接。

比赛现场。

构建技能生态链,推动产教评一体化发展

根据《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广东下一步将推动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院校、培训机构、评价机构,共同构建覆盖无人机驾驶、运维、规划等岗位的技能生态链。链内企业将提供岗位、标准与师傅,院校提供学生、教师与资源,政府则提供政策、服务与管理支持。

“我们不仅要办赛,更要以赛为链,串起产业、教学、评价三个关键环节,推动形成‘企业出标准、院校育人才、大赛验成色’的良性循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院校共建“技能生态链”,推动更多企业参与技能等级认定,让企业用人标准成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丽云认为,本次大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技能评价与认证的“试金石”。目前,珠海已推动多家企业和院校在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训-赛-评-用”机制,打造良性循环的技能生态。

文字:施展华 图片:赵梓 编辑:卢伟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