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长什么样?第七届教博会即将在珠海开幕

本周,珠海将再次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热土”与“窗口”。

在这里,一名少年可以走进国产大飞机C919科普级模拟驾驶舱,亲手推动操纵杆,感受中国大飞机腾空而起的震撼;一位乡村教师的课堂智慧,或许将点燃千里之外某个孩子眼中的求知火焰;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对话,可能正在悄然重塑我们理解学习的方式。

2025年11月15日至17日,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将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不仅是一场教育行业的盛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集体探索与系统回应。

在这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创新激活科技与人才源泉”的蓝图,正转化为一间间智慧教室、一堂堂跨域课程、一个个真实的教育现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也将在这里收获来自教育一线的鲜活答案。

第七届教博会主题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朱文/图

十年深耕:
从“一颗种子”到“教育创新雨林”

时光回溯到2015年。彼时,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怀揣“以应用为导向、以公益为底色、以创新为内核”的办会理念,播下了教博会的“第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源自一份朴素愿景:让那些散落在乡村课堂、城市校园中的好想法、好实践,被看见、被传递、被延续,进而点燃更多教育创新的星火;它也肩负着一项时代使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创新成果树立“风向标”、架设“连心桥”、构筑“加油站”。

2018年,教博会“南下”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壤里扎根。七年时光流转,当年的种子已蔚然成林。政策制定者、一线教师、学者专家、企业代表、国际友人……他们在这里双向奔赴,交流互鉴,共同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强韧而充满生机的教育创新生态。

如今,这片“生态雨林”愈发繁盛。本届教博会涵盖五大板块,包括综合展、专题展、区域成果展、高校成果展以及系列论坛、工作坊、路演等配套活动3万平方米展区、近2000家参展单位、50余场高端论坛、上千场互动工作坊——共同绘制出一幅中国教育创新的“实景长卷”,等待每一位观者走入、品读、共鸣。

以“创·享·联”为经纬:
勾勒未来教育新范式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出新的部署要求。本届教博会要回应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叩问:“强国建设,教育何为?”

它以“创”“享”“联”为三大主线,系统勾勒未来教育的轮廓与路径:

创,是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

教博会不仅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平台与创新实践的策源地。在这里,基础教育的新探索、高等教育的深突破、职业教育的鲜活实践实现跨领域、跨学段汇聚,形成多元融合的创新生态。

更为重要的是,教博会强力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项目落地。展会首次设立“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区”,联合多家教育创投机构,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教育科技项目提供路演展示、资本对接与孵化支持。从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到AI学习系统,从虚拟实训平台到教育机器人,一批具备技术前瞻性与应用价值的新产品、新方案,将通过教博会搭建的“展示-对接-孵化-推广”全链条支持体系,获得从创意走向市场的一站式赋能。

享,是全民共襄的“教育盛宴”——

教博会坚定地向所有公众敞开大门。在这里,你可能会坐在西部乡村教师的工作坊里,聆听如何用一片玉米地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也可能会在城市校长的微论坛上,探讨学校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国教师》杂志的专刊征稿,让无数朴素却珍贵的教育智慧被全国同行看见。现场打造的教育嘉年华,融合机器人竞技、航空航天教育展品体验等互动环节,将使珠海成为独具魅力的“亲子教育游”目的地。

联,是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对话之窗”——

依托珠海及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教博会已成为中国教育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汇聚来自全球的62项教育创新成果,覆盖教育公平、STEM教育、技术普惠等多个领域。中国教育在此既自信分享本土经验,也积极吸收国际智慧,充分彰显开放包容、互鉴共进的育人格局。

儿童在第六届教博会现场体验。朱文/图

聚焦八大核心领域:
精准回应时代教育叩问

本届教博会精准锁定八大核心领域,每一个都紧扣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难问题、新问题,力求在思想的碰撞与经验的交融中,探寻破局之道:

——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通过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创新,变得可亲可感?

——创新人才培养如何突破学段壁垒,构建起早期发现、持续滋养的贯通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教育如何先行一步,实现深度协同与融合?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在发展中补齐短板,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如何从理念真正走向课堂的深处?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加法”如何做得有营养、不增负?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怎样的系统支持与制度保障?

——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如何让它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冰冷的替代者?

教博会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展”“论”深度交融的立体空间,共同推动教育创新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样本走向生态。其中,50余场主题论坛由北师大各学部院系、全国多地教科研单位及专业研究力量共同打造,构建起多层次、跨地域的“学术矩阵”

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止一种,但教博会已为万千探索搭建起碰撞、筛选与融合的广阔平台。答案,正蕴藏在这片丰沃的实践土壤中,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汲取。

现场高光时刻:
三大不容错过的教育场景

在理念交汇与成果纷呈的万千气象之中,本届教博会上有三大不容错过的“高光现场”,犹如三扇精心开启的观景窗,让我们清晰窥见未来教育生动而立体的模样。

——与“大国重器”对话。作为“航展之城”,珠海将国产大飞机C919的科普级模拟驾驶舱首次带到教博会现场。当C919设计团队亲临现场,与青少年畅谈自主创新的历程;当孩子坐进模拟驾驶舱,在专业飞行员指导下探索飞行的原理——深沉的民族自豪感与科技报国志,在这一刻化作真实的触感与澎湃的激情。这是一堂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大思政课”。

——四百位“教育掌舵人”的智慧碰撞。与大会同期举办的第四届教育局长论坛,首次落地珠海,汇聚4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负责人。这些基础教育的“一线掌舵人”,将围绕“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市县管理体制、资源配置、高中多样化发展、中考改革等深水区议题上,展开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深度研讨。

——科学教育的“解题思路”大集结。本届教博会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旨在集结全国顶尖智慧,共同探寻科学教育的“解法”。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的专家与教师们,将分享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科学教育可能。这里产出的,将是下一阶段科学教育的“实用指南”与“资源宝库”。

展馆漫步:
六大空间,一场穿越教育现场的旅程

对每一位走进教博会的参观者而言,六大展馆如同六个独具特色的“教育探索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一段理解中国教育的沉浸式旅程。

区域馆(1-2号馆)绘就中国教育改革的“千里江山图”。共设32个展区,集中呈现1032项来自26个省级教育部门及9个市区级教育部门精选推荐的代表性成果。

2号馆特别设置讲坛区,在“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第四届优秀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讲坛”品牌活动中,由组委会与各省市教育部门共同推选的30余位优秀教师、校长和教研员齐聚一堂,分享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实践,互学互鉴、共话未来。

高校馆(3号馆)汇聚66所高校的前沿探索,472项创新成果与145场主题工作坊交相辉映。作为东道主,北京师范大学的展区尤为引人注目,由大学展区、基础教育展区和产业展区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大学展区一方面系统呈现了北师大“强师工程”的实践路径以及“优师计划”“启航计划”“百县千校万师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中国梦·强师行”等特色项目,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同时也集中展示了北师大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国际学生培养以及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多元成果,充分体现高等教育“龙头”和基础教育“基点”的双重作用。

清华大学带来的“人工智能守护课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AI课程、同济大学的“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贯通培养”等特色项目同台呈现,共同展现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探索。此外,多所职业技术院校带来的“产教融合”实践案例,展现了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

主题馆(4号馆)打造教育创新的“精品长廊”。SERVE奖标杆成果、国际教育经验、科学教育前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美育创新等特色展区齐聚一堂,满足你对教育各领域的深度探索需求。这里是教育创新“专精特新”的集中展示。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展区同样位于4号馆,集中呈现一系列“跨界”创新成果,既涵盖以“美育+科普”为核心开发的故宫色彩STEAM美育课、故宫藻井文化课等系列课程,亦包括由师生团队主导设计的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以及面向未来教育场景的中小学心理测评产品研究等多元项目。

社会力量馆(5-6号馆)同步开启未来教育的“技术预演”与“国际对话”。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智能测评、AR/VR等科技与教育在此深度融合,生动勾勒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同时,“留学中国”品牌成果、国际交流项目与中华文化的全球表达也在此交汇,展现中国教育与世界深度互动的开放格局。诚挚欢迎大湾区亲子家庭亲临体验,在沉浸式观展中感知未来教育形态,共度一段启迪思维的探索之旅。

携手共创:
构建“永不落幕”的教育盛宴

第六届教博会盛况。朱文/图

教育创新的价值,最终要在实践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为了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第七届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路演大赛应运而生,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联合海亮教育等机构共同发起。本届大赛以“海纳新思科启未来”为主题,精准聚焦“教育+AI”前沿领域,设立学生成长、教研教学、校园管理三大赛道。

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个集成果遴选、价值评估、资源对接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平台,其最终愿景是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助力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因材施教,让优质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孩子。

教博会的创新魅力,更在于其超越时空的延展性。会期内激发的思想碰撞、播下的合作种子、迸发的创新火花,将通过“云上教博会”等数字化平台持续生长、蔓延、深化。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真正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教育创新共同体。

第七届教博会,是一封写给每一位中国教育同行者的邀请函。无论您是躬耕讲台的一线教师、执掌学府的校长、潜心治学的学者,还是殷切期盼的家长、心怀教育理想的企业家、关注未来的普通市民——

我们诚邀您,亲临现场,感受教育创新脉搏的强劲跳动;

我们诚邀您,深度参与,加入这场面向未来的教育对话;

我们诚邀您,以智慧与热忱,共同书写中国教育的明天。

十一月的珠海,天高海阔,思想如风。

让我们相约南海之滨,在这片教育创新的热土上,共同见证并推动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以今日之行动,绘就属于未来的教育新景。

文字:钟夏 图片:朱文 编辑:陈伟 责任编辑:李梅容
未来课堂长什么样?第七届教博会即将在珠海开幕
珠海特区报 2025-11-13 23:49

本周,珠海将再次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热土”与“窗口”。

在这里,一名少年可以走进国产大飞机C919科普级模拟驾驶舱,亲手推动操纵杆,感受中国大飞机腾空而起的震撼;一位乡村教师的课堂智慧,或许将点燃千里之外某个孩子眼中的求知火焰;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对话,可能正在悄然重塑我们理解学习的方式。

2025年11月15日至17日,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将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不仅是一场教育行业的盛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集体探索与系统回应。

在这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创新激活科技与人才源泉”的蓝图,正转化为一间间智慧教室、一堂堂跨域课程、一个个真实的教育现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也将在这里收获来自教育一线的鲜活答案。

第七届教博会主题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朱文/图

十年深耕:
从“一颗种子”到“教育创新雨林”

时光回溯到2015年。彼时,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怀揣“以应用为导向、以公益为底色、以创新为内核”的办会理念,播下了教博会的“第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源自一份朴素愿景:让那些散落在乡村课堂、城市校园中的好想法、好实践,被看见、被传递、被延续,进而点燃更多教育创新的星火;它也肩负着一项时代使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创新成果树立“风向标”、架设“连心桥”、构筑“加油站”。

2018年,教博会“南下”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壤里扎根。七年时光流转,当年的种子已蔚然成林。政策制定者、一线教师、学者专家、企业代表、国际友人……他们在这里双向奔赴,交流互鉴,共同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强韧而充满生机的教育创新生态。

如今,这片“生态雨林”愈发繁盛。本届教博会涵盖五大板块,包括综合展、专题展、区域成果展、高校成果展以及系列论坛、工作坊、路演等配套活动3万平方米展区、近2000家参展单位、50余场高端论坛、上千场互动工作坊——共同绘制出一幅中国教育创新的“实景长卷”,等待每一位观者走入、品读、共鸣。

以“创·享·联”为经纬:
勾勒未来教育新范式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出新的部署要求。本届教博会要回应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叩问:“强国建设,教育何为?”

它以“创”“享”“联”为三大主线,系统勾勒未来教育的轮廓与路径:

创,是教育创新的“源头活水”——

教博会不仅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平台与创新实践的策源地。在这里,基础教育的新探索、高等教育的深突破、职业教育的鲜活实践实现跨领域、跨学段汇聚,形成多元融合的创新生态。

更为重要的是,教博会强力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项目落地。展会首次设立“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区”,联合多家教育创投机构,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教育科技项目提供路演展示、资本对接与孵化支持。从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到AI学习系统,从虚拟实训平台到教育机器人,一批具备技术前瞻性与应用价值的新产品、新方案,将通过教博会搭建的“展示-对接-孵化-推广”全链条支持体系,获得从创意走向市场的一站式赋能。

享,是全民共襄的“教育盛宴”——

教博会坚定地向所有公众敞开大门。在这里,你可能会坐在西部乡村教师的工作坊里,聆听如何用一片玉米地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也可能会在城市校长的微论坛上,探讨学校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国教师》杂志的专刊征稿,让无数朴素却珍贵的教育智慧被全国同行看见。现场打造的教育嘉年华,融合机器人竞技、航空航天教育展品体验等互动环节,将使珠海成为独具魅力的“亲子教育游”目的地。

联,是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对话之窗”——

依托珠海及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教博会已成为中国教育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汇聚来自全球的62项教育创新成果,覆盖教育公平、STEM教育、技术普惠等多个领域。中国教育在此既自信分享本土经验,也积极吸收国际智慧,充分彰显开放包容、互鉴共进的育人格局。

儿童在第六届教博会现场体验。朱文/图

聚焦八大核心领域:
精准回应时代教育叩问

本届教博会精准锁定八大核心领域,每一个都紧扣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难问题、新问题,力求在思想的碰撞与经验的交融中,探寻破局之道:

——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通过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创新,变得可亲可感?

——创新人才培养如何突破学段壁垒,构建起早期发现、持续滋养的贯通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教育如何先行一步,实现深度协同与融合?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如何在发展中补齐短板,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如何从理念真正走向课堂的深处?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加法”如何做得有营养、不增负?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怎样的系统支持与制度保障?

——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如何让它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冰冷的替代者?

教博会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展”“论”深度交融的立体空间,共同推动教育创新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样本走向生态。其中,50余场主题论坛由北师大各学部院系、全国多地教科研单位及专业研究力量共同打造,构建起多层次、跨地域的“学术矩阵”

问题的答案或许不止一种,但教博会已为万千探索搭建起碰撞、筛选与融合的广阔平台。答案,正蕴藏在这片丰沃的实践土壤中,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汲取。

现场高光时刻:
三大不容错过的教育场景

在理念交汇与成果纷呈的万千气象之中,本届教博会上有三大不容错过的“高光现场”,犹如三扇精心开启的观景窗,让我们清晰窥见未来教育生动而立体的模样。

——与“大国重器”对话。作为“航展之城”,珠海将国产大飞机C919的科普级模拟驾驶舱首次带到教博会现场。当C919设计团队亲临现场,与青少年畅谈自主创新的历程;当孩子坐进模拟驾驶舱,在专业飞行员指导下探索飞行的原理——深沉的民族自豪感与科技报国志,在这一刻化作真实的触感与澎湃的激情。这是一堂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大思政课”。

——四百位“教育掌舵人”的智慧碰撞。与大会同期举办的第四届教育局长论坛,首次落地珠海,汇聚4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负责人。这些基础教育的“一线掌舵人”,将围绕“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市县管理体制、资源配置、高中多样化发展、中考改革等深水区议题上,展开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深度研讨。

——科学教育的“解题思路”大集结。本届教博会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旨在集结全国顶尖智慧,共同探寻科学教育的“解法”。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的专家与教师们,将分享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科学教育可能。这里产出的,将是下一阶段科学教育的“实用指南”与“资源宝库”。

展馆漫步:
六大空间,一场穿越教育现场的旅程

对每一位走进教博会的参观者而言,六大展馆如同六个独具特色的“教育探索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一段理解中国教育的沉浸式旅程。

区域馆(1-2号馆)绘就中国教育改革的“千里江山图”。共设32个展区,集中呈现1032项来自26个省级教育部门及9个市区级教育部门精选推荐的代表性成果。

2号馆特别设置讲坛区,在“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第四届优秀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讲坛”品牌活动中,由组委会与各省市教育部门共同推选的30余位优秀教师、校长和教研员齐聚一堂,分享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实践,互学互鉴、共话未来。

高校馆(3号馆)汇聚66所高校的前沿探索,472项创新成果与145场主题工作坊交相辉映。作为东道主,北京师范大学的展区尤为引人注目,由大学展区、基础教育展区和产业展区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大学展区一方面系统呈现了北师大“强师工程”的实践路径以及“优师计划”“启航计划”“百县千校万师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中国梦·强师行”等特色项目,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同时也集中展示了北师大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国际学生培养以及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多元成果,充分体现高等教育“龙头”和基础教育“基点”的双重作用。

清华大学带来的“人工智能守护课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AI课程、同济大学的“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贯通培养”等特色项目同台呈现,共同展现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探索。此外,多所职业技术院校带来的“产教融合”实践案例,展现了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

主题馆(4号馆)打造教育创新的“精品长廊”。SERVE奖标杆成果、国际教育经验、科学教育前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美育创新等特色展区齐聚一堂,满足你对教育各领域的深度探索需求。这里是教育创新“专精特新”的集中展示。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展区同样位于4号馆,集中呈现一系列“跨界”创新成果,既涵盖以“美育+科普”为核心开发的故宫色彩STEAM美育课、故宫藻井文化课等系列课程,亦包括由师生团队主导设计的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以及面向未来教育场景的中小学心理测评产品研究等多元项目。

社会力量馆(5-6号馆)同步开启未来教育的“技术预演”与“国际对话”。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智能测评、AR/VR等科技与教育在此深度融合,生动勾勒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同时,“留学中国”品牌成果、国际交流项目与中华文化的全球表达也在此交汇,展现中国教育与世界深度互动的开放格局。诚挚欢迎大湾区亲子家庭亲临体验,在沉浸式观展中感知未来教育形态,共度一段启迪思维的探索之旅。

携手共创:
构建“永不落幕”的教育盛宴

第六届教博会盛况。朱文/图

教育创新的价值,最终要在实践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为了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第七届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路演大赛应运而生,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联合海亮教育等机构共同发起。本届大赛以“海纳新思科启未来”为主题,精准聚焦“教育+AI”前沿领域,设立学生成长、教研教学、校园管理三大赛道。

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个集成果遴选、价值评估、资源对接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平台,其最终愿景是通过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助力实现大规模、高质量的因材施教,让优质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孩子。

教博会的创新魅力,更在于其超越时空的延展性。会期内激发的思想碰撞、播下的合作种子、迸发的创新火花,将通过“云上教博会”等数字化平台持续生长、蔓延、深化。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真正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教育创新共同体。

第七届教博会,是一封写给每一位中国教育同行者的邀请函。无论您是躬耕讲台的一线教师、执掌学府的校长、潜心治学的学者,还是殷切期盼的家长、心怀教育理想的企业家、关注未来的普通市民——

我们诚邀您,亲临现场,感受教育创新脉搏的强劲跳动;

我们诚邀您,深度参与,加入这场面向未来的教育对话;

我们诚邀您,以智慧与热忱,共同书写中国教育的明天。

十一月的珠海,天高海阔,思想如风。

让我们相约南海之滨,在这片教育创新的热土上,共同见证并推动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以今日之行动,绘就属于未来的教育新景。

文字:钟夏 图片:朱文 编辑:陈伟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