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登明
2025-11-17 00:44

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为期三天,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教育改革前沿问题,集中展示千余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珠海特区报》11月16日03版)
南海之滨潮涌湾区,教育创新逐光而行。这场沉淀十年的盛会,以“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国际资源”协同创新为核心,通过成果汇聚、科教融合与长效转化的多元实践,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协同创新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博会十年深耕的核心密码。自2015年首届举办以来,教博会从单一成果展示升级为“展示、交流、转化、孵化”一体化生态,累计呈现国内外优秀成果近万项,吸引超百万参与者,成为引领教育创新“风向标”。本届盛会更将协同机制推向纵深:近2000家涵盖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单位参展,6大展馆、50余场论坛、超千场工作坊交织成跨领域、跨层级的创新合力。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守护课堂”、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践等成果交相辉映,恰是这一协同生态的生动注脚。
科教深度融合,让前沿成果从“天际”走进“课堂”,是教育创新核心价值。本届教博会紧扣教育科技融合趋势,将“国之重器”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科技赋能教育突破性探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多所高校推出的“做飞机”航空科学课程,贯通“小-初-高”全学段,高仿真教具与沉浸式实践让抽象航空科技变得可感可操作;国产大型客机C919科普模拟舱复刻真实驾驶舱,专业飞行员现场“带飞”,让同学们亲手操控飞行系统,触摸科技的魅力与力量。这些创新实践打破科技与教育的壁垒,让前沿科技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课堂养分”,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构建长效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教博会”,是释放创新价值、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长远之策。教育创新非一时之举,成果转化需久久为功。本届教博会突破时空桎梏:“云上教博会”数字化平台持续开放精品课程、成果案例与专家讲座,让优质资源跨越地域边界惠及更多教育工作者;首次设立的“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区”,搭建“展示-对接-孵化-推广”全链条支持体系,为教育科技项目注入资本活力;创新成果数据库与专家资源库的建立,实现成果应用的追踪评估,确保优秀实践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局长论坛聚焦改革深水区,到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求解“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教博会以“展”“论”结合模式,既为当下教育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更为未来发展凝聚思想共识,完成从“一时盛会”到“长效平台”的跨越。
十年耕耘,教博会从“启航”迈向“领航”,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闪亮名片”;未来可期,协同创新生态将持续完善,教育科技融合将不断深化。教博会构建的多元协同体系、探索的科教融合路径、打造的长效创新机制,必将持续汇聚众智、凝聚合力,让教育创新成果在更广范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为期三天,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教育改革前沿问题,集中展示千余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珠海特区报》11月16日03版)
南海之滨潮涌湾区,教育创新逐光而行。这场沉淀十年的盛会,以“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国际资源”协同创新为核心,通过成果汇聚、科教融合与长效转化的多元实践,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协同创新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博会十年深耕的核心密码。自2015年首届举办以来,教博会从单一成果展示升级为“展示、交流、转化、孵化”一体化生态,累计呈现国内外优秀成果近万项,吸引超百万参与者,成为引领教育创新“风向标”。本届盛会更将协同机制推向纵深:近2000家涵盖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单位参展,6大展馆、50余场论坛、超千场工作坊交织成跨领域、跨层级的创新合力。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守护课堂”、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践等成果交相辉映,恰是这一协同生态的生动注脚。
科教深度融合,让前沿成果从“天际”走进“课堂”,是教育创新核心价值。本届教博会紧扣教育科技融合趋势,将“国之重器”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科技赋能教育突破性探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多所高校推出的“做飞机”航空科学课程,贯通“小-初-高”全学段,高仿真教具与沉浸式实践让抽象航空科技变得可感可操作;国产大型客机C919科普模拟舱复刻真实驾驶舱,专业飞行员现场“带飞”,让同学们亲手操控飞行系统,触摸科技的魅力与力量。这些创新实践打破科技与教育的壁垒,让前沿科技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课堂养分”,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构建长效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教博会”,是释放创新价值、服务教育强国建设长远之策。教育创新非一时之举,成果转化需久久为功。本届教博会突破时空桎梏:“云上教博会”数字化平台持续开放精品课程、成果案例与专家讲座,让优质资源跨越地域边界惠及更多教育工作者;首次设立的“创新项目投融资对接区”,搭建“展示-对接-孵化-推广”全链条支持体系,为教育科技项目注入资本活力;创新成果数据库与专家资源库的建立,实现成果应用的追踪评估,确保优秀实践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局长论坛聚焦改革深水区,到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大会求解“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教博会以“展”“论”结合模式,既为当下教育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更为未来发展凝聚思想共识,完成从“一时盛会”到“长效平台”的跨越。
十年耕耘,教博会从“启航”迈向“领航”,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闪亮名片”;未来可期,协同创新生态将持续完善,教育科技融合将不断深化。教博会构建的多元协同体系、探索的科教融合路径、打造的长效创新机制,必将持续汇聚众智、凝聚合力,让教育创新成果在更广范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