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珠海南水生态修复实践获国际奖项

近日,联合国“海洋十年”首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结果揭晓,由余兴光等多位海洋生态专家完成的珠海市“金滩柽柳海岸带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开发技术”项目获重点项目奖。这也标志着在珠海市南水镇开展的生态修复实践,得到全球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认可。

“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

2019年,海洋生态专家在珠海市南水镇发现华南沿海首个规模性野生柽柳群落,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天然“试验田”。南水镇随即联合科研团队开启柽柳的本土化培育之路,最终成功培育出适配南方海洋气候、生长速度快、抗盐碱能力强的“金滩柽柳”新品种。

“金滩柽柳”碳汇林种植

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华南地区除红树林外在海岸带潮上带区域缺乏本土盐沼木本植物的空白。通过与红树林协同种植,可构建“海岸带—潮间带”立体化、多层次的生态修复新格局,显著提升海岸带整体固碳增汇能力和生态效益。这一创新成果,已多次获得林业领域大奖。

金滩柽柳。

在此基础上,南水镇打造了全国首个“金滩柽柳”蓝碳研究基地,建成南方柽柳生态园、“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并对南郊村打银咀潮滩进行了系统性生态修复。该实践不仅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海岸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水经验”,更在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荣获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奖,并被推荐参加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贡献“中国方案”。

金滩柽柳。

金滩柽柳修复模式是南水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南水镇坚持将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南水沥环境整治、金滩柽柳生态修复、“蓝碳小村”规划建设等系列实践,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南岸公园。

南水沥作为南水镇的“母亲河”,是流经镇主城区居民聚居区的核心河道,曾长期面临非法养殖、污染堆积的困扰。通过专项治理,南水镇清拆近海非法蚝排、清理河道、拆除违法建筑,并在沿岸清拆场地进行复绿,建立常态化巡河机制。如今,南水沥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沿岸还建成了融合柽柳生态带、康养步道和科普设施的南岸公园,成为群众共享的高品质生态空间。

“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南水镇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举办“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政府、企业、高校、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生态实践。南郊村作为全国首批“蓝色市民”社区,积极探索绿美乡村、蓝碳小村与康养之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民参与”的海洋生态修复与蓝碳经济结合新路径。

与此同时,南水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首创“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统一开发”的海洋综合碳汇开发管理新模式,建设金湾区海洋碳汇交易试点镇,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接下来,南水镇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为珠海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南水经验”。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彭晶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珠海南水生态修复实践获国际奖项
观海融媒 2025-09-19 20:09

近日,联合国“海洋十年”首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结果揭晓,由余兴光等多位海洋生态专家完成的珠海市“金滩柽柳海岸带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开发技术”项目获重点项目奖。这也标志着在珠海市南水镇开展的生态修复实践,得到全球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认可。

“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

2019年,海洋生态专家在珠海市南水镇发现华南沿海首个规模性野生柽柳群落,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了天然“试验田”。南水镇随即联合科研团队开启柽柳的本土化培育之路,最终成功培育出适配南方海洋气候、生长速度快、抗盐碱能力强的“金滩柽柳”新品种。

“金滩柽柳”碳汇林种植

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填补了华南地区除红树林外在海岸带潮上带区域缺乏本土盐沼木本植物的空白。通过与红树林协同种植,可构建“海岸带—潮间带”立体化、多层次的生态修复新格局,显著提升海岸带整体固碳增汇能力和生态效益。这一创新成果,已多次获得林业领域大奖。

金滩柽柳。

在此基础上,南水镇打造了全国首个“金滩柽柳”蓝碳研究基地,建成南方柽柳生态园、“两山”特色柽柳植物园,并对南郊村打银咀潮滩进行了系统性生态修复。该实践不仅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海岸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水经验”,更在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荣获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奖,并被推荐参加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贡献“中国方案”。

金滩柽柳。

金滩柽柳修复模式是南水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南水镇坚持将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南水沥环境整治、金滩柽柳生态修复、“蓝碳小村”规划建设等系列实践,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南岸公园。

南水沥作为南水镇的“母亲河”,是流经镇主城区居民聚居区的核心河道,曾长期面临非法养殖、污染堆积的困扰。通过专项治理,南水镇清拆近海非法蚝排、清理河道、拆除违法建筑,并在沿岸清拆场地进行复绿,建立常态化巡河机制。如今,南水沥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沿岸还建成了融合柽柳生态带、康养步道和科普设施的南岸公园,成为群众共享的高品质生态空间。

“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南水镇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举办“蓝色市民”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政府、企业、高校、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生态实践。南郊村作为全国首批“蓝色市民”社区,积极探索绿美乡村、蓝碳小村与康养之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民参与”的海洋生态修复与蓝碳经济结合新路径。

与此同时,南水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首创“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统一开发”的海洋综合碳汇开发管理新模式,建设金湾区海洋碳汇交易试点镇,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接下来,南水镇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为珠海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南水经验”。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