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青年返乡,爆改闲置仓库成潮流营地!吃喝玩乐都有!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浪潮下,返乡创业的青年正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鲜活力量。在金湾区红旗镇,“90后”青年刘俊杰与同伴携手,将闲置仓库焕新为潮流营地,探索出一条资源活化与人文振兴相融合的创新路径。

“8号营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红旗镇人,刘俊杰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眼见家乡越变越美、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他也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政策激励与乡情感召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初,他与两位同学共同投资超百万元,于三板河畔打造出集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8号营地”,成为红旗镇闲置物业活化利用的示范项目。

“8号营地”。

据悉,“8号营地”的前身为三板物资仓库,一片曾承担政府储备功能的旧建筑群。随着时代变迁,仓库逐渐闲置荒废,成为区域中的“沉睡资产”。近年来,金湾区红旗镇积极推进闲置农房和旧厂房活化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本土青年参与改造运营。刘俊杰团队看中其临水开阔、建筑结构完整的特点,决定将其转型为餐饮文创综合体。

“8号营地”。

该项目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仓库的空间格局与历史痕迹,同时注入现代美学设计,并将原名“8号仓库”更改为“8号营地”,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营地以“音乐+烧烤+水乡风情”为主题,室内设有专业酒吧操作区和国内外酒品陈列,室外依托千余平方米草坪,打造Livehouse舞台、荷兰风车装饰、滨水休闲区等多元场景。每当傍晚,夕阳洒落,营地仿佛镀上一层浪漫金色。音乐悠然回荡,与潺潺水声交织成迷人夜曲,抚慰着每一颗忙碌的心灵。

“8号营地”的特色美食。

该项目不仅为本地居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未来还将逐步打造为开放式惠民文化空间,让周边群众能够免费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家乡发展,共同参与建设更美好的红旗镇。”刘俊杰表示。

“8号营地”。

在红旗镇,类似“沉睡资产”盘活的案例还有很多。“8号营地”西侧约一公里处,由原红旗糖厂改造的“红旗1970艺术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遗产活化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不远处的三板水乡文创园亦是老旧厂房改造而来。再加上附近的“鹭鸟天下”生态景区、沙脊水上集市等水乡景点,一批由旧建筑、旧厂区及自然生态转型而来的文旅项目逐步形成集群效应。

这种“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区域旅游业态,也初步构建出一条融工业遗产、生态体验与美食文化于一体的乡村微旅行线路,显著增强了红旗镇文旅的整体吸引力与竞争力。

从个体创业到区域联动,红旗镇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可持续路径。如今,越来越多像刘俊杰一样的青年选择返乡扎根,以创意和实干唤醒“沉睡资源”,用多元业态激活乡村脉搏。

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借助青年返乡与专业运营,推动闲置资源转化为优质文旅资产,实现传统空间的现代转型,同时通过文旅融合与品牌塑造,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与发展韧性。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赵思华
金湾青年返乡,爆改闲置仓库成潮流营地!吃喝玩乐都有!
观海融媒 2025-09-10 17:40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浪潮下,返乡创业的青年正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鲜活力量。在金湾区红旗镇,“90后”青年刘俊杰与同伴携手,将闲置仓库焕新为潮流营地,探索出一条资源活化与人文振兴相融合的创新路径。

“8号营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红旗镇人,刘俊杰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眼见家乡越变越美、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他也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政策激励与乡情感召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初,他与两位同学共同投资超百万元,于三板河畔打造出集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8号营地”,成为红旗镇闲置物业活化利用的示范项目。

“8号营地”。

据悉,“8号营地”的前身为三板物资仓库,一片曾承担政府储备功能的旧建筑群。随着时代变迁,仓库逐渐闲置荒废,成为区域中的“沉睡资产”。近年来,金湾区红旗镇积极推进闲置农房和旧厂房活化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本土青年参与改造运营。刘俊杰团队看中其临水开阔、建筑结构完整的特点,决定将其转型为餐饮文创综合体。

“8号营地”。

该项目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仓库的空间格局与历史痕迹,同时注入现代美学设计,并将原名“8号仓库”更改为“8号营地”,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营地以“音乐+烧烤+水乡风情”为主题,室内设有专业酒吧操作区和国内外酒品陈列,室外依托千余平方米草坪,打造Livehouse舞台、荷兰风车装饰、滨水休闲区等多元场景。每当傍晚,夕阳洒落,营地仿佛镀上一层浪漫金色。音乐悠然回荡,与潺潺水声交织成迷人夜曲,抚慰着每一颗忙碌的心灵。

“8号营地”的特色美食。

该项目不仅为本地居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未来还将逐步打造为开放式惠民文化空间,让周边群众能够免费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家乡发展,共同参与建设更美好的红旗镇。”刘俊杰表示。

“8号营地”。

在红旗镇,类似“沉睡资产”盘活的案例还有很多。“8号营地”西侧约一公里处,由原红旗糖厂改造的“红旗1970艺术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遗产活化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不远处的三板水乡文创园亦是老旧厂房改造而来。再加上附近的“鹭鸟天下”生态景区、沙脊水上集市等水乡景点,一批由旧建筑、旧厂区及自然生态转型而来的文旅项目逐步形成集群效应。

这种“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区域旅游业态,也初步构建出一条融工业遗产、生态体验与美食文化于一体的乡村微旅行线路,显著增强了红旗镇文旅的整体吸引力与竞争力。

从个体创业到区域联动,红旗镇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可持续路径。如今,越来越多像刘俊杰一样的青年选择返乡扎根,以创意和实干唤醒“沉睡资源”,用多元业态激活乡村脉搏。

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借助青年返乡与专业运营,推动闲置资源转化为优质文旅资产,实现传统空间的现代转型,同时通过文旅融合与品牌塑造,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与发展韧性。

文字:宋一诺 图片:张洲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