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仓库变身音乐餐吧 珠海金湾青年返乡奏响“振兴曲”

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与“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浪潮中,青年返乡创业正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一股鲜活力量。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一位“90后”青年与同伴携手,将闲置仓库焕新为音乐餐吧,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活化与人文振兴相结合的新路。

外出青年携百万返乡投资

青年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开阔的视野,更以实干精神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金湾区红旗镇的“90后”青年刘俊杰,正是珠海金湾返乡创业潮中的典型代表。

从小在红旗镇长大,并在小林中学、红旗中学完成初、高中学业,刘俊杰对红旗这片土地充满感情。

2025年初,他与两位中学同学联手,投资超百万元,在三板河畔打造出一处集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8号营地”,成为当地闲置物业活化利用的亮点项目。

8号营地

这一创业行为不仅是个体选择,更是珠海乃至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青年返乡入乡创业的缩影。在政策鼓励与乡情召唤的双重驱动下,年轻一代正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闲置仓库变身文旅地标

“8号营地”所在的位置,原是三板物资仓库——一片曾承担政府物资储备功能的旧建筑群。随着时代变迁,仓库逐渐闲置,建筑老化、功能丧失,成为区域发展中的“沉睡资产”。

近年来,金湾区积极推进闲置农房和旧厂房活化工作,鼓励社会资本与本土青年参与改造运营。刘俊杰团队看中了这里临水开阔、建筑结构完整的特点,决定将其转型为餐饮文创综合体。他们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仓库的空间格局和历史痕迹,注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美学设计,并将原来俗称的“8号仓库”更名为“8号营地”,让老旧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项目突出“音乐+烧烤+水乡风情”的主题定位,室内设置专业酒吧操作区与国内外酒品陈列,室外则依托千余平方米草坪空间,打造Live舞台、荷兰风车装饰、滨水休闲区等功能板块,兼顾用餐、打卡、团建、婚庆等多元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坚持当日采购、炭火现烤,甚至酱料也由新鲜蔬菜现场调制,体现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路径

“8号营地”在珠海金湾并非孤立存在的个案。

在其西侧约一公里处,由原红旗糖厂改造而成的“红旗1970艺术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遗产活化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再加上三板村本土的“鹭鸟天下”生态景区,一批由旧建筑、旧厂区、原始生态转型而来的文旅项目正逐渐形成集群效应。

红旗1970艺术区
“鹭鸟天下”生态景区
三板水乡文创园

这种“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区域的旅游业态,更初步构建出一条融合工业遗产、生态体验、美食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微旅行线路,显著增强金湾文旅产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更为深远的是,金湾区红旗镇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文旅资产;通过青年返乡和专业运营,实现传统空间的现代转型;通过文旅融合和品牌打造,进一步增强乡村内在动能和发展韧性。

从闲置仓库到飘香餐吧,从个体创业到区域联动,红旗镇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实践探索出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坚实根基和可持续路径。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如刘俊杰一般,选择返乡扎根。他们以创意和实干唤醒沉睡资源,用多元业态激活乡村脉搏。

三板河畔,夕阳西下,旧仓库里的炭火香与风车边的歌声,交织成红旗镇乡村振兴中最鲜活的新图景。这是珠海金湾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资源活化、青年回归、乡村焕新的生动缩影,更是“百千万工程”在红旗这片水乡土地上结出的饱满果实。

文字:红旗镇文化旅游办公室 图片:受访单位 编辑:黄霜 王丽娜 曾翠琼 责任编辑:黄峰 孙宁
闲置仓库变身音乐餐吧 珠海金湾青年返乡奏响“振兴曲”
红旗镇 2025-09-11 10:45

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与“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浪潮中,青年返乡创业正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一股鲜活力量。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一位“90后”青年与同伴携手,将闲置仓库焕新为音乐餐吧,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活化与人文振兴相结合的新路。

外出青年携百万返乡投资

青年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开阔的视野,更以实干精神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金湾区红旗镇的“90后”青年刘俊杰,正是珠海金湾返乡创业潮中的典型代表。

从小在红旗镇长大,并在小林中学、红旗中学完成初、高中学业,刘俊杰对红旗这片土地充满感情。

2025年初,他与两位中学同学联手,投资超百万元,在三板河畔打造出一处集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8号营地”,成为当地闲置物业活化利用的亮点项目。

8号营地

这一创业行为不仅是个体选择,更是珠海乃至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青年返乡入乡创业的缩影。在政策鼓励与乡情召唤的双重驱动下,年轻一代正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闲置仓库变身文旅地标

“8号营地”所在的位置,原是三板物资仓库——一片曾承担政府物资储备功能的旧建筑群。随着时代变迁,仓库逐渐闲置,建筑老化、功能丧失,成为区域发展中的“沉睡资产”。

近年来,金湾区积极推进闲置农房和旧厂房活化工作,鼓励社会资本与本土青年参与改造运营。刘俊杰团队看中了这里临水开阔、建筑结构完整的特点,决定将其转型为餐饮文创综合体。他们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仓库的空间格局和历史痕迹,注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美学设计,并将原来俗称的“8号仓库”更名为“8号营地”,让老旧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项目突出“音乐+烧烤+水乡风情”的主题定位,室内设置专业酒吧操作区与国内外酒品陈列,室外则依托千余平方米草坪空间,打造Live舞台、荷兰风车装饰、滨水休闲区等功能板块,兼顾用餐、打卡、团建、婚庆等多元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坚持当日采购、炭火现烤,甚至酱料也由新鲜蔬菜现场调制,体现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路径

“8号营地”在珠海金湾并非孤立存在的个案。

在其西侧约一公里处,由原红旗糖厂改造而成的“红旗1970艺术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遗产活化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再加上三板村本土的“鹭鸟天下”生态景区,一批由旧建筑、旧厂区、原始生态转型而来的文旅项目正逐渐形成集群效应。

红旗1970艺术区
“鹭鸟天下”生态景区
三板水乡文创园

这种“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区域的旅游业态,更初步构建出一条融合工业遗产、生态体验、美食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微旅行线路,显著增强金湾文旅产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更为深远的是,金湾区红旗镇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文旅资产;通过青年返乡和专业运营,实现传统空间的现代转型;通过文旅融合和品牌打造,进一步增强乡村内在动能和发展韧性。

从闲置仓库到飘香餐吧,从个体创业到区域联动,红旗镇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实践探索出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坚实根基和可持续路径。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如刘俊杰一般,选择返乡扎根。他们以创意和实干唤醒沉睡资源,用多元业态激活乡村脉搏。

三板河畔,夕阳西下,旧仓库里的炭火香与风车边的歌声,交织成红旗镇乡村振兴中最鲜活的新图景。这是珠海金湾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资源活化、青年回归、乡村焕新的生动缩影,更是“百千万工程”在红旗这片水乡土地上结出的饱满果实。

文字:红旗镇文化旅游办公室 图片:受访单位 编辑:黄霜 王丽娜 曾翠琼 责任编辑:黄峰 孙宁